刘成明;宁俞媛;王丽;师廷川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的36例黄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儿分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中18例行药物治疗(对照组);另18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蓝光治疗(观察组),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量率,观察组为94.44%、对照组为72.2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11.11%)<对照组(22.22%),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较常规的药物治疗,蓝光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云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信息交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老年患者具有资历深、经验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等特点,与青年患者相比往往更加希望受到尊敬与关爱。在健康体检中进行有效地护理沟通能督促老年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与老年人群相关的阳性指标。
作者:黄洁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实施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消毒供应室2015年1月开始实施细节护理,从各科室选取30名护理人员观察比较细节护理实施前后的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结果:细节护理实施前后,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包装质量、回收及时率、供给及时率以及护理质量等评分都有明显的差异,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医院消毒供应室实施细节护理,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为患者做好服务工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姜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71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辅以精心护理,对其中的护理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结果:71例患者经过治疗和精心的临床护理,前房积血均全部吸收,患者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效果明显。结论:对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同时,还应辅以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促进前房积血的吸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视力。
作者:李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钠离子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钠离子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钠离子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基层儿童预防接种和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因素,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态度,制定预防接种管理针对性的对策,为国家科学合理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作者:李培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综述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利弊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探讨阴道分娩的有效性、可行性及临床管理方案。
作者:李艳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顺产产妇行不同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产程影响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产妇218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09例。对参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产妇行导乐陪伴分娩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顺产产程影响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顺产过程中的平均产程时间、出血量以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差异显著,即P<0.05;而且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66.06%,参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87.16%,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顺产过程中,对其行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产妇出血量,缩短总产程,降低产妇的疼痛感,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邓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负面心理情绪改善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HAMA评分分别为(5.82±2.2)分、(15.21±3.4)分,观察组HAMA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56%、78.04%,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率,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光毅;殷秀碧;罗小娅;徐晖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以5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能力,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份—2015年12月份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二维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下肢静脉进行检查,对患者血管内径、血栓范围以及血栓回声、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骨折患者管腔增宽,管腔内出现低回声或无回声图像,超声检查可见部分血栓飘动。另老年骨折患者中小腿内静脉与膝部骨折患者血栓发生率高。结论:临床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诊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能够动态观察血栓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作者:刘晓强;米立东;陈广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能够加快老年患者长时间麻醉后苏醒的方法。方法:选取45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3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异丙酚七氟醚复合麻醉方案;B组先给予异丙酚后采用七氟醚麻醉;C组先七氟醚后异丙酚实施麻醉,麻醉维持依据BIS监测各组吸入七氟醚浓度及异丙酚静脉把控浓度,手术停止后即可停止麻醉药物。观察三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等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B、C三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C组与A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活动下肢、定向力恢复时间与A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导入异丙酚后七氟醚或先导入七氟醚后采用异丙酚麻醉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及时苏醒,是适用于老年患者佳的麻醉方案。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50例(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这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接受饮食护理,对患者饮食护理前后的糖尿病情况比较分析。结果患者饮食护理后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护理前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PCI术后患者尿蛋白、降钙素原、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我院心血管科的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量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联合依折麦布10mg/d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UMA)、降钙素原(PCT)、血脂指标的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UMA、PCT及血脂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肝功能异常和肌病相关性等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显著降低PIC术后患者UNA、PCT及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浓度,对PCI患者术后降低支架血栓风险起积极作用。
作者:梁丹;林晓珊;廖日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现今国内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简称AS)正将其防治重心不断前移,众多的医学学者也开始关注AS的临床前期,目前对于动脉硬化方面的证据已经充分掌握,但对由严重狭窄动脉血管引发的临床症状研究还不够成熟。本文基于此就AS早期形成与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之间影响现有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后续关于AS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上的相关参考依据。
作者:汤梦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和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2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儿入院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4mL/kg滴注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体温、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统计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勤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治疗。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接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选出38例,对患者的急救和治疗措施进行研究,并探讨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方法可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两个部分,其中院前急救以缓解治疗为主,院内治疗则包括催吐、静脉通路建立、药物治疗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本次38例患者中35例患者为轻中度酒精中毒,在入院治疗(1.27±0.15)d后出院,另外3例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则在治疗(6.28±0.29)d后出院,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酒精中毒的院前和院内护理是治疗的关键步骤,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对身体的损伤。
作者:王泽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挑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患者的就诊时间为2012年3月~2014年8月,将30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5例,对其中一组患者进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称为普通组,另一组患者接受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称为锁定组,比较普通组患者及锁定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锁定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14/15)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60.00%(9/1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促进恢复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疗效显著,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谢伟军;苏自清;陆进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社区自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55例老年慢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8例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77例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疗效。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观察组,50例(64.94%)满意,23例(29.87%)患者基本满意,4例(5.19%)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4.81%;对照组,33例(42.31%)满意,22例(28.21%)基本满意,23例(29.49%)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0.5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P<0.05。结论给予老年慢性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可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借鉴。
作者:林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分析梅毒患者机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总结其与血清学固定的梅毒患者的相关性。方法:从梅毒患者机体内的各种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情况来推测血清学固定的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情况。结果:机体内T细胞的异常免疫应答与患者的梅毒血清学固定有一定的关系。结论:通过研究梅毒患者机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体制与其血清学固定的发生机制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治疗梅毒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姜楠;韩少先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