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PCI术后患者24h尿蛋白、降钙素原的影响

梁丹;林晓珊;廖日房

关键词:PCI术后, 阿托伐他汀, 依折麦布, 尿蛋白, 降钙素原, 血脂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PCI术后患者尿蛋白、降钙素原、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我院心血管科的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量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联合依折麦布10mg/d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UMA)、降钙素原(PCT)、血脂指标的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UMA、PCT及血脂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肝功能异常和肌病相关性等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显著降低PIC术后患者UNA、PCT及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浓度,对PCI患者术后降低支架血栓风险起积极作用。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个人体检报告标准化流程管理

    目的:保证私人体检的顺利进行,完善私人体检报告的步骤,促进医者与患者的协作,保证私人体检报告的正确性、有用性和制度化。方法编制统一的管理制度,制作如下流程:个人指引单归类办理、创建个人报告记录表、个人报告拿取登记表。结果个人报告正确性得到提高,管理制度得到改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结论随着个人体检人数及科室的增多,个人体检报告流程应当完善与改进,编制适用的管理流程,巧妙的采取各种工具,提高效率与质量。

    作者:章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PCI术后患者24h尿蛋白、降钙素原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PCI术后患者尿蛋白、降钙素原、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我院心血管科的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量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联合依折麦布10mg/d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UMA)、降钙素原(PCT)、血脂指标的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UMA、PCT及血脂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肝功能异常和肌病相关性等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显著降低PIC术后患者UNA、PCT及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浓度,对PCI患者术后降低支架血栓风险起积极作用。

    作者:梁丹;林晓珊;廖日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文章选取了部分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护理的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所开展的术后护理中应当注意的要点部分,针对呼吸道护理以及术后出血控制措施等方面来进行。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够促进患者身体更快速的恢复健康。

    作者:刘敏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疾病的价值评析

    目的:研究并且总结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肺癌发生关系。方法抽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6月-2016年1月收治肺癌患者69例为研究组人员、抽取相同时间呼吸内科收治其他肺部疾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人员。比较两组人员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结果研究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高于正常值数倍,可以在临床诊断中作为诊断依据参考。

    作者:谭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喜炎平配合双歧杆菌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喜炎平配合双歧杆菌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效果。方法:对本院于2014年4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儿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3例。参照组患儿接受补液+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参照组患儿的基础上,接受喜炎平+双歧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次数、治疗有效率均显著由于参照组患儿,相应数据组间差异满足P<0.05,即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病毒腹泻临床治疗中,在对患儿行补液+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喜炎平、双歧杆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保证患儿生命健康。

    作者:刘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56例的饮食护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饮食护理措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56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联合饮食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护理组)各28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差异,分析饮食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血糖控制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饮食护理的实施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保持血糖稳定,促使患者合理正确用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芳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美学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美学服务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诊疗依从度。方法自2013年2月起在本院开展护理美学服务工作,期间随机抽取门诊就诊的5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于护士的仪表、行为、语言、环境、关爱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美学学习前后门诊的服务质量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患者的诊疗依从度和满意度都得到提高。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美学服务能够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审美需求,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真实体现,有助于缓解当前的医患矛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红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在人类医药史上,抗菌药物的使用已经有将近60年的使用时间了。由于现代抗菌药的安全性较高,使之成为目前在国内临床上是应用为广泛、且品种为繁多的药品之一,是治疗各类细菌感染不可缺少的药品。抗菌药物高度的安全性不可避免的造成一部分医院出现药物滥用的情况。抗菌药物在医院的使用情况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医院的用药水平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状况。通过收集近几年文献上有关医院应用抗菌药物相关数据,并进一步进行分析,来研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作者:林素芬;陶斯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价值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我国的中老年人脑卒中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重,如何有效的预防脑卒中疾病的发生成为许多中老年人所关注的主要问题。脑卒中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这使得国内外的许多相关学者对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治疗手段做出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社区护理主要是通过我国的社区服务中心,利用相关的护理学等知识理论实现对于社区居民的生活护理,而社区护理的干预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产生十分积极的价值。

    作者:陈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激光坐浴对混合痔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激光坐浴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伤口愈合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医院诊治的混合痔术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普通温水坐浴,红外线照射及外涂抹太宁药膏,观察组术后采用激光坐浴红外线照射及外涂抹太宁药膏,比较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疗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坐浴治疗相比,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激光坐浴联合红外线照射及外涂抹太宁药膏治疗效果理想,更加有利于术后伤口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年龄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成本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护理成本。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因轮状病毒肠炎而入院治疗的患儿156例,按年龄分为观察组(5岁-9岁)和对照组(1个月-4岁)各78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小儿静脉留置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在治疗时间、留置针使用、及有效率方面的不同。结果:经过2周的临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静脉留置针的保留天数越长,使用数量越来越少,且有效治疗率逐渐升高,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的护理成本逐渐降低。

    作者:卞基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A125,CYFRA21-1,NSE,CE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EA、NSE、CYFRA21-1、CA125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并选择同期到我院接收体检的80例肺良性组,并选取同期62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CEA、NSE、CYFRA21-1、CA125水平及对肺癌的敏感性及特异度。结果肺癌患者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肺良性组显著要高(P<0.05);CEA诊断腺癌的敏感性高于鳞癌及小细胞肺癌(P<0.05),CA125次之。NSE诊断小细胞癌的敏感性高于鳞癌、腺癌(P<0.05),CYFRA21-1诊断鳞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腺癌、小细胞癌(P<0.05),四项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7.0%。结论 CA125、CYFRA21-1、NSE、CEA检测均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四项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王文生;郭嘉红;周敬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与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d治疗;对照组75例,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d口服治疗。以2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服药后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血压水平及心率变化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5.3%相比,差异显著(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降低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但在心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于高血压治疗安全有效;用药方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郑先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车祸对创伤患者的成长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目的:了解车祸对创伤患者的成长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创伤后成长评定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对88例车祸创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8例患者中的抑郁、躯体化、偏执、焦虑、恐怖5个因子的评分比全国常模的评分要高。车祸创伤患者的精神病性、年龄、焦虑、恐怖、抑郁、躯体化对车祸创伤患者的成长具有负面影响。

    作者:王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施以优质护理,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护理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干骨折患者健康教育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100例患者于2012年3月-2015年4月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中抽选,按入院编号分成对照组、干预组,其中,对照组于住院期间实施基础性健康教育,干预组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式的健康教育,评定预后的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健康知识了解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作用显著,可提高疾病知识了解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杨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D-L1和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在胃癌组织中PD-L1和PD-1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根治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手术区标本作为观察组,选取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对比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标本的PD-L1和PD-1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62.5%(50/80)、38.8%(31/80),对照组组织的PD-L1和PD-1指标的阳性率均为0,两个指标表达情况没有相关性,其中PD-L1指标与患者的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pTNM分期情况密切相关,而PD-1表达与该类指标不相关。结论:在胃癌组织中PD-L1和PD-1指标有明显的升高,并且PD-L1指标与肿瘤的进展以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值得在胃癌诊治中指导应用。

    作者:刘欣;陈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硫酸镁及其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在我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及生命,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尚未发现对妊高征有相对优越、治疗确切地药物。阅读相关文献时发现,硫酸镁是临床上治疗妊高征的首选药物,且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及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酚妥拉明方案在治疗妊高征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疗效。

    作者:杨梅红;季梦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昌宁县澜沧江沿岸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与生活习惯调查

    针对近年昌宁县澜沧江沿岸居民人体寄生虫感染主要为蛔虫、钩虫、鞭虫、绦虫等感染的特点,课题组对该地区人群生活、饮食习惯等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区域居民肠道寄生虫病主要是因含虫卵的粪便污染了水源、土壤和食物而引起,该地区人群利用污染的水源以及未经处理的粪便直接种菜、生吃葱蒜以及香菜的饮食习惯、刀具和砧板生熟不分等生活习惯。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的风险。

    作者:张咏梅;杨朝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胃肠道间质瘤MR/CT影像新技术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MRI和CT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和CT诊断。结果13例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8例,小肠5例,其中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2例;瘤体位于消化道腔外8例,腔内外混合生长3例,腔内2例。MRI和CT表现为肿块密度及信号多不均匀,可有包膜、囊变、坏死、出血、转移灶等。结论胃肠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二者结合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提示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樊美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