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内固定手术围术期间麻醉和手术的护理配合

赵岩

关键词:腰椎手术, 护理配合, 心理辅导, 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行腰椎内固定术时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与手术医师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研究总结2014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腰椎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后心理护理、手术器械物品准备、巡回、洗手护士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结果:90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配合,麻醉和手术均成功,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针对全身麻醉和腰椎手术的特点,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做到与麻醉和手术医生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过敏性紫癜33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自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33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予以分析及总结。结果:本次研究的3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33例患儿中有32例为显效,1例为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结论:认真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做好心理、饮食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护理,有助于病情的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蒲碧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护理干预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西京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6min步行距离、再住院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延长患者的步行距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还能降低再住院率,减少相关并发症或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杨海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阴道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行阴道B超检查与腹部B超检查对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异位妊娠患者展开研究,本组患者均行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阴道B超和腹部B超阳性确诊率分别为96.67%、78.33%,阴道B超有1例误诊为宫角妊娠,腹部B超检查输卵管妊娠误诊有2例,漏诊6例,宫颈妊娠、卵巢妊娠误诊各1例,子宫角部妊娠3例。结论:异位妊娠患者给予阴道B超检查,具有安全性高、无痛、操作简单等优点,且阴道B超检查诊断阳性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亲情式护理在前列腺手术患者康复中的积极作用

    目的:探究亲情式护理在前列腺手术患者康复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将72例行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亲情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91.7%,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亲情式护理能够提高前列腺手术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对其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王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使用信封抽取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阿昔洛韦治疗,实验组采取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止疱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实验组的止疱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路立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患者术后肠痿功能恢复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并研究本院于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84例,将所有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活动与腹部热按摩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方式后的临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经卡方t检验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腹部手术患者在实施早期活动与腹部热按摩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缩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琼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呼吸道真菌感染180例临床研究

    目的:对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180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内科自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所接收,将其按照人数相等的原则,均分成两组,就氟康唑(对照组,n=90)与抗霉方联合氟康唑(观察组,n=90)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结果:从真菌清除效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3.33%,53.33%,(P<0.05).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6.67%,74.45%(P<0.05)。结论:为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清除真菌,提高治疗效率,建议对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实施联合治疗方案,即:抗霉方联合氟康唑。

    作者:罗升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梅毒血清学固定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分析梅毒患者机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总结其与血清学固定的梅毒患者的相关性。方法:从梅毒患者机体内的各种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情况来推测血清学固定的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情况。结果:机体内T细胞的异常免疫应答与患者的梅毒血清学固定有一定的关系。结论:通过研究梅毒患者机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体制与其血清学固定的发生机制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治疗梅毒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姜楠;韩少先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1年4月-2015年6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抽选,将80例按照手术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临床骨科的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实施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评定术后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疾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作用突出,可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疾病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赵佳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随机选取8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所接收,将其按照人数相等的原则,均分成两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42)与多样性护理(观察组,n=42)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结果:从治疗依从性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62%,78.57%,(P<0.05).从血糖水平方面分析,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为了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临床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多样性护理方式。

    作者:周彩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静脉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血流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4d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加显著( 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治疗组MCA和AC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与IL-8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患者在3、5、7d时,TNF-α及IL-8含量均低于治疗组患者(P<0.05),达峰时间明显提前,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梁丹;陈嘉升;廖日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疾病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教育,实验组采取健康教育模式,后分析比较对照组、实验组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4.67%,显著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8.67%,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模式,对于预防、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就娣;庞汉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时期开展好医院共青团工作漫谈

    青年人才关系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医院共青团是服务医院青年医务人员的部门,共青团工作唯有坚持以服务于医院中心工作,放眼长远,扎根基层,准确把握青年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培训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才能进一步强化医院共青团工作,为医院的生存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作者:胡华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

    现今国内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简称AS)正将其防治重心不断前移,众多的医学学者也开始关注AS的临床前期,目前对于动脉硬化方面的证据已经充分掌握,但对由严重狭窄动脉血管引发的临床症状研究还不够成熟。本文基于此就AS早期形成与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之间影响现有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后续关于AS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上的相关参考依据。

    作者:汤梦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诊创伤手术术中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手术术中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增加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行急诊创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例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低体温、压疮、发生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低体温、压疮、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急诊创伤手术低体温、压疮、感染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因素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作用,增加手术安全和护理质量。

    作者:罗江勤;黄剑飞;冯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外周血形态复检规则设定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外周血形态复查规则设定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液形态的特点,设定推片规则,瑞-吉染色后100个或者200个白细胞,将颗粒增多作为高度疑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液形态和患者全反式维甲酸首次治疗的间隔时间进行分析观察。结果:在1500份符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形态的标本中,经过推片规则检测,检出2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度疑似患者,通过骨髓MICM的分型,从而可以确诊19例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2a有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形态的复查时间与全反式维甲酸的首次治疗时间进行比较,两组P〉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通过设定推片规则,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液形态,从而能够筛选出高度疑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外周血形态复检规则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彩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阑尾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讨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阑尾手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与观察组(经脐单切口腹腔镜阑尾手术),每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阑尾手术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作者:尹家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近两年于本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180例孕妇资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母婴结局。结果:研究组疼痛程度、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泌乳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新生儿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对母婴结局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阳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作用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医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高的时代,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医院的重要场所,配置中心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工作质量要求高,需要有专业性、全面性的护理人员担任。在医院发展中,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为了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缩短药物配置的时间,降低差错等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药物配置的准确性、配置质量、工作效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张香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药物对高血压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高血压病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给予A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给予B组缬沙坦治疗,给予C组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C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低于A组与B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均低于A组与B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弓梅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