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华
目的:探讨性传播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法:对于性传播疾病主要采取的是防治措施,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加强疾控中心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积极作用,加强群众的心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结果:性传播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有着密切的联系。结论:性传播疾病经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刘述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生成减少,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近几年来研究结果表明ITP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异常及血小板生成障碍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作者:赵强强;李文倩;沈括;陈邵斌;王小蕊;史艳南;杨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石症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的50例尿石症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有效率分别有92.00%、68.00%,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尿石症患者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并在术前、术中、术后等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美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3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给予这些患者抗感染、消炎、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观察434例患者病情改善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疗效有效率为92.40%。结论对于老年支气管炎患者来说,在急性期给予控制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在缓解期给予患者康复锻炼等,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传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脑血管病、脑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也是继发癫痫的主要病因,此类病人如何预防舱内癫痫发作,舱内发作时如何应急处理,是高压氧治疗和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
作者:李顺勇;王培玺;钟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减少脑卒中患者跌倒的作用。方法:抽选脑卒中患者105例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跌倒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的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率7.5%(4例),对照组患者跌倒率23.1%(12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护理能有效防止患者跌倒,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秀兰;石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骨肿瘤手术中运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骨肿瘤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CTA测量腹主动脉分叉与低位肾动脉下缘之间的距离、髂动脉外径以及腹主动脉外径分别为(10.723±1.209)、(1.022±0.189)、(1.498±0.235)cm;术中所有患者的腹主动脉血流均阻断,球囊充起后,2例患者血压升高,1例球囊拔出后,左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平均手术时间为(176.4±4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89.2±69.2)ml;术后随访6-40个月,其中10例为优、21例为良、4例为可、2例为差,优良率为83.78%。结论:临床上在骨肿瘤手术中运用CT血管造影技术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可以使术中出血量减少,使术野保持清晰,使手术时间缩短,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丁红磊;丁红岩;何春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EA、NSE、CYFRA21-1、CA125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并选择同期到我院接收体检的80例肺良性组,并选取同期62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CEA、NSE、CYFRA21-1、CA125水平及对肺癌的敏感性及特异度。结果肺癌患者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肺良性组显著要高(P<0.05);CEA诊断腺癌的敏感性高于鳞癌及小细胞肺癌(P<0.05),CA125次之。NSE诊断小细胞癌的敏感性高于鳞癌、腺癌(P<0.05),CYFRA21-1诊断鳞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腺癌、小细胞癌(P<0.05),四项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7.0%。结论 CA125、CYFRA21-1、NSE、CEA检测均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四项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王文生;郭嘉红;周敬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III、IV级心功能血清CA125与NT Pro-BN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70例选为研究对象,心功能为III级、IV级,检测血清CA125与NT Pro-BNP浓度,探讨二者间相关性。结果心功能IV级血清CA125水平与NT 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心功能III级,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CA125与NT Pro-BNP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CA125与NT Pro-BNP浓度呈正相关;对慢性心衰患者可采取CA125、NT Pro-BNP联合检测法。
作者:李金怡;吕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改善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应提高对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的护理技术,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全方面的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的知识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增加对患者的耐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并分析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基于回顾性分析方式基础上,本院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选取同期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的150例患者,对患者不良反应表现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患者年龄、过敏史、饮食习惯以及饮酒等方面的因素均与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存在联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医护人员而言,需准确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强化服务意识,提升药学知识水平,熟知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避免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丁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剖析冠心病者应用优质护理对其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照数字抽签法原理,将我院近期接收的冠心病者74例随机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服药依从率为100%、生活习惯依从率为97.3%、复查依从性为91.9%,对照组依次为67.57%、78.38%、72.9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优质护理法,并将其积极用于冠心病中,可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利于其病情的良好控制。
作者:关鸿顼;王璐;毕明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盆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间收治的严重盆骨骨折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类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即实验组25例患者,对照组25例患者。对照组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实验组的25例患者行骨科损伤控制方式,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的方式进行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米立东;刘晓强;陈广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研究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4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变部位等均无典型性。完成治疗后,26例患者痊愈,14例好转,6例死亡。结论:针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而言,其临床症状较多,无典型性,进展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应当结合临床症状分析于实验室检测确诊,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必须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
作者:何春来;曹凯;丁红磊;董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顺产产妇行不同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产程影响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产妇218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09例。对参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产妇行导乐陪伴分娩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顺产产程影响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顺产过程中的平均产程时间、出血量以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差异显著,即P<0.05;而且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66.06%,参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87.16%,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顺产过程中,对其行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产妇出血量,缩短总产程,降低产妇的疼痛感,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邓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原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消化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结果:消化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反流性食管炎29.0%、急性胃肠炎26.0%、胆系结石21.0%、急性肠炎8.0%,同其余形成病因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消化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众多,临床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做出应对,以便及早确诊并实施针对性治疗。
作者:贾淑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自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33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予以分析及总结。结果:本次研究的3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33例患儿中有32例为显效,1例为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结论:认真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做好心理、饮食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护理,有助于病情的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蒲碧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本院收治的18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情况、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可有效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2014-2015学年医学专业学生共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两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材和同一组授课老师。其中传统组学生采用传统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而实验组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宫颈癌、产后出血、异常分娩三章学习平均成绩分别高于传统组,分别为87.8分、86.6分、88.6分,而对照组分别为:81.7分、79.6分、8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妇产科学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仙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本文对儿科护理纠纷的细节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结合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对儿科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总结,旨在促进我院儿科护理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作者:季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