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远望;许恒
目的 探讨传染病医院护士工作价值观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南京市某传染病医院19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工作价值观量表和工作疏离感量表了解护士工作价值观和工作疏离感现状.所得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然后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工作价值观和工作疏离感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护士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问卷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184名护士工作疏离感总均分为(2.27±0.79)分,工作价值观总均分为(3.48 ±0.47)分,其中社会型工作价值观(3.63±0.62)分、外在型工作价值观(3.80±1.02)分、声望型工作价值观(2.94±0.88)分、内在型工作价值观(3.50±0.62)分.社会型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外在型和内在型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声望型工作价值观和总体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多层回归分析显示,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对工作疏离感有负向预测作用,外在型、内在型、声望型工作价值观对工作疏离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传染病医院应根据工作价值观的不同类型,化解外在型、内在型、声望型工作价值观不利影响,弘扬社会型工作价值观的积极作用,降低护士的工作疏离感,促进传染病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陈丽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AP),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central venous port access system,CVPAS),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1-2].其安全性、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输液装置的接受程度明显优于PICC等方法[3],已逐渐得到认可.输液港是近年来临床静脉输液系统的新技术,在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我国于1988年引进VAP,随着VAP的不断发展及其具有的众多优点,该技术逐渐被国内许多医院接受并应用.
作者:赵静;董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宫颈癌首选放疗已被公认,但单纯放射治疗疗效差,近年来辅助化疗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已得到肯定[1-2].而化疗药物对敏感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主要取决于药物浓度和有效的接触时间[3],药物在肿瘤病灶局部尽可能地高浓度、长时间的存在,是提高局部治疗效果的关键[4].国外早已有将便携式化疗泵进行持续滴注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的报道[5].其利用弹力收缩的作用,控制进药的速度,定时、定量将药物注入患者体内,恒定地维持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抗癌细胞活性[6],更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妍;谢明越;张群;费秀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 调查社区护士的工作幸福感水平,分析影响工作幸福感因素,以提升社区护士的工作福祉.方法 2013年1月通过便利抽样抽取上海地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56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工作幸福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56名社区护理人员的总体工作幸福感得分为(161.20±22.22)分,各维度得分均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人际关系”维度得分高,为(4.88±0.68)分,福利待遇维度低,为(3.80±0.82)分;不同月总收入和工作年限护士工作价值、自我接受2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845,3.360,3.056,3.164;P<0.05).结论 社区护士的工作幸福感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福利待遇方面;管理者应积极关注年资较低、收入较低的护理人员,增强其对工作价值和自我接受的认可度.
作者:葛津津;刘薇群;汤培凤;陆佳韵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听力下降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3年3月112例颅脑损伤听力下降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归纳分析,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 112例颅脑损伤听力下降患者存在5种不同的心理问题.42例(37.50%)患者担心听力不能恢复,影响生活质量,陷入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状态;31例(27.68%)患者担心医生未及时治疗,贻误佳治疗时机;26例(23.21%)患者担心得不到肇事方的赔偿;11例(9.82%)患者伪聋或夸大性聋;2例(1.79%)患者寻求过度医疗.结论 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的听力情况,引导患者正确对待听力下降,公正对待患者,使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适当有效的治疗,及时检查并备份相关的听力检查资料,帮助患者尽早摆脱不良心态,正确面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俞素卿;娄志玲;边学飞;周莉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如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置管、上胃管、肌内注射等时都需要使用治疗盘来放置各种物品,而临床上常用的各种治疗盘都是单层的,使用面积十分有限,各种物品摆放在治疗盘内常会显得十分拥挤、零乱.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临床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治疗目的不同,所需的物品也各不相同,有的操作所需物品较多,产生的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也多,一个弯盘无法即刻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开放置,而治疗车常常不够用.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带储物盒的轻便治疗盘,现介绍如下.
作者:项艳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患者男,32岁,因5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左眼视力下降来院就诊,门诊诊断为“左眼玻璃体积血,2012年9月14日收入院.患者1年前因低热、乏力、肌肉酸痛,曾于外院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经药物治疗后,血象平稳、骨髓象正常.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72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0/65 mm Hg(1 mm Hg =0.133 kPa),体重50 kg,视力:右眼:1.0,左眼0.1;眼压右眼13 mm Hg,左眼16 mm Hg,轻度贫血貌,意识清楚,查体合作.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梅免四项均为阴性,凝血三项:凝血酶原时间9.3s(参考值11~15 s),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眼B超诊断:双眼玻璃体混浊机化,左眼玻璃体出血.2012年9月14日于北京同仁医院行“左眼玻璃体切除+眼底增殖膜剥除术+ C3F8惰性气体注入术”,于2012年9月25日出院,门诊复查1次,建议行双眼眼底血管荧光血管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做进一步激光治疗.
作者:王晶雪;陈丽云;肖瑶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护理部运用路径-目标理论提升新护士长胜任力的效果.方法 护理部运用路径-目标理论对13名新护士长进行胜任力培养:明确护理管理目标;指明实现护理管理目标的路径;运用适宜的领导行为推进护理管理目标的实现;帮助新护士长排除实现护理管理目标的障碍.采用护士长胜任力测评问卷,评价护理部运用路径-目标理论培养干预前后新护士长的胜任力情况.结果 干预后13名新护士长成就行为特征、管理思维特征2个维度中13个条目的胜任力均较干预前有提升,责任感、挑战性的任务、新技术、调节情绪、新事物、沟通协调、决策、下属的信任感、发现解决问题、思维模式、科室事务、注重细节、专业动态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887,-2.041,-2.333,-2.598,-2.530,-2.070,-2.828,-2.762,-3.071,-2.887,-3.051,-3.127,-2.879;P<0.05).相关护理单元142名护士评价,干预后13名新护士长在帮助与服务特征、人际交往特征、认知特征、管理特征、培养他人特征、个人效能与组织认知特征6个维度的胜任力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176,-9.731,-9.960,-9.493,-9.911,-9.160;P<0.01).结论 护理部运用路径-目标理论对新护士长进行培养,能有效提升新护士长的胜任力.
作者:刘学英;谢丽萍;吕慧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ICU收治的58例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鼻饲方法行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可以耐受肠内营养的起始时间、达到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鼻肠管组患者耐受肠内营养的起始时间为(18.23±10.16)h、达到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为(74.78±28.42)h,传统鼻饲组分别为(35.44±13.55),(171.67±32.1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723,12.2013;P <0.01).鼻肠管组机械通气时间为(6.05±3.17)d、住院时间为(32.22±10.13)d、人均住院费用为(8.17±3.23)万元,传统鼻饲组分别为(10.43±4.98)d,(45.44±12.17)d,(12.45±5.67)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95 5,4.4960,3.532 1;P <0.05).鼻肠管组胃肠道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传统鼻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01,P<0.01).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效果优于传统鼻饲方法.
作者:于萍萍;张洪胜;李永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 通过分析长期吸烟对喉癌术后分泌物护理的影响,来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的专业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行全喉癌切除术+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20年以上吸烟史的患者作为吸烟组,共32例;无吸烟史的患者作为不吸烟组,共2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呼吸道分泌物护理中,每天吸痰次数、中止鼻饲次数、脱离吸痰时间及术后呼吸道感染率的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吸烟组每天吸痰次数、中止鼻饲次数、脱离吸痰时间分别为(9.49±1.59)次/d,(17.01±2.79)次,(11.70±0.81)d,分别多于不吸烟组的(4.43±1.68)次/d,(8.92±2.16)次,(9.14±0.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4,2.36,2.29;P<0.05).吸烟组术后呼吸道感染率为6.3%,高于对照组的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结论 长期吸烟给喉癌术后分泌物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需采取科学且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来加强对此类患者术后分泌物的护理.
作者:许远望;许恒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ICU死亡患者的监护时间,探索监护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分析患者的死亡时间分布,预见性地做好救护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ICU病房52例死亡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特护时间≤1d、特护时间2~7d以及特护时间>7d的3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41,P<0.05).特护时间越长,院感发生率越高.白班与夜班病死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时间集中于各班交班后的2h内.结论 管理者应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规范ICU准入与准出标准,控制ICU患者停留时间,从而降低感染率与死亡率.本研究中患者死亡时间在交接班时间段呈集中趋势,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对策,加大护理力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患者死亡.
作者:许春娟;王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医生要获取手术安排信息,常规是通过电脑、打印的手术信息表、直接到护士站询问等方式查询,因手术暂停、急诊手术或者手术分台时,无法及时将安排信息更新和通知医生,所以往往出现医生在限制区内来回走动寻找手术间的现象,为了提高手术工作效率和体现手术室的优质服务,自行设计了手术间安排一览表,分别悬挂于男女更衣室入口处,使手术医生进入更衣室即知晓具体的手术房间,实施一段时间,获得一致好评,现介绍如下.
作者:阎莉;张春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 编制肿瘤患者置入PICC知识、态度、行为量表,作为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方法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形成备选条目池,采用Delphi法对全国的16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对Delphi专家咨询的结果采用积极系数、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权威系数评价,积极系数采用回收率来表示,集中程度采用均数、标准差、满分比来表示.协调程度(Kendall和谐系数)采用非参数检验的x2检验.权威系数通过计算专家的学术水平权、判断依据、熟悉程度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均为100%,第一轮、第二轮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05,0.487.专家总体的权威系数为0.90.初步形成了肿瘤患者置入PICC知识、态度、行为量表,共计36个条目,其中知识部分19项,态度部分9项,行为部分8项.结论 肿瘤患者置入PICC知识、态度、行为初始量表咨询专家的代表性好,可靠度较高,但量表仍需通过信效度验证.
作者:段迎;赵淑珍;余春华;李俊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飞信与电话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随访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将2012年1-10月出院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飞信组32例和电话组33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电话组出院后予以定期电话随访,飞信组通过飞信进行定期随访及发送康复知识宣教短信,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满意度、不良事件、自理能力及随访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共发放调查表65份,飞信组回收32份,电话组回收30份,均为有效问卷.飞信组与电话组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评分分别为(9.26±1.86)分和(8.97±1.7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7,P>0.05);平均随访费用分别为(3.42±1.32)元和(19.98±1.6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40,P<0.05);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分别为8例和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2,P>0.05);生活自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952,P>0.05).结论 飞信随访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随访的满意度,并降低随访费用,有望替代电话随访模式.
作者:葛东明;金孝东;丁涟沭;王爱凤;梁茂本;方大钊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 调查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输液性静脉炎危险因素的认识,通过相关培训降低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开展主动输液治疗打好基础.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4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回收139份,回收率为99.3%,有效率为99.3%.100%的护士认为外周血管发生静脉炎非常严重,在对患者因素的认知中,研究对象认为能增加静脉炎发生风险的因素前几位是静脉炎病史、糖尿病、静脉功能不全、高龄、恶病质等.研究对象对增加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危险因素的回答不容乐观.结论 临床一线护士对于静脉炎发生危险因素方面的知识掌握并不全面,认知水平并不理想.
作者:刘薇;秦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 对临床护士使用口罩不规范行为进行调查.方法 采取隐蔽性、不打搅研究对象的观察方法,依据事先设计的结构式观察表,对临床护士使用口罩的行为现况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临床护士142人次,发现不规范使用口罩行为662次,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接触口罩外面(28.55%)、使用后的口罩直接放入工作服口袋内(26.13%)、取下口罩后没有立即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20.69%)、取下口罩前没有洗手(14.80%)等;特殊单元护士出现不规范行为的频率少于普通病房护士,尤其在取下口罩前是否洗手及使用后的口罩是否直接放入工作服口袋内两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工作日及工作时段,临床护士使用口罩不规范行为在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在接触口罩外面、取下口罩前没有洗手两个具体条目上,不规范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士使用口罩不规范行为现状较严重,亟待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鲜于云艳;Marcia Petrini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临床“同辈指导”带教模式对缓解高职护生在临床实习初期(3个月)心理压力的成效.方法 将160名高职护生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名,研究组采用一对一“同辈指导”带教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护生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同时自制临床综合技能考核表对护生进行考核.结果 研究组SAS量表测评正常、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人数分别为51,20,8,1人,对照组分别为33,30,13,4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5,P<0.01).研究组SDS量表测评正常、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人数分别为51,20,8,1人,对照组分别为34,31,12,3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71,P<0.05).SCL-90量表测评两组人际关系敏感(x2=5.71,P<0.05)和敌对(x2=5.13,P<0.05)、偏执(x2=4.78,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实践中合作意识、关爱意识、心理疏导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医患评价反馈方面研究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49,10.25,11.62,6.32,8.07,7.17;P <0.05).结论“同辈指导”带教模式能有效缓解实习初期护生主要的心理症状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
作者:沈思媚;叶建峰;赵晓华;雷洁;濮丽萍;单耀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脐疝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婴幼儿出生后脐处筋膜未闭,留有空隙,在哭闹、用力、便秘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致腹内容物(主要为小肠和大网膜),通过脐部缺损处突出体表,其表现为腹腔肠管向脐环突出比正常婴儿的脐部高1.5~2.0 cm,形成半球状.婴儿满2岁后,脐环直径仍大于1.5 cm者,则需进行手术治疗.新生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治疗困难.笔者自制了一种弹力腹带,有效降低了手术率,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使用效果良好.
作者:陈万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课与肌内注射融合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1级专科护理两个班作为研究班和对照班,对照班60人使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即实训课中没有加入基础护理技术的情境设计,只是训练单纯的护理礼仪;研究班58人实行教改后的教学方法,即礼仪训练与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相结合.授课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研究班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研究班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主观反应,并对两班实践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班学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护理礼仪评分≥90,80~89,70~ 79,60~69分人数分别为38,14,3,3人,对照班分别为24,22,7,7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2.8785,P<0.05).改革后研究班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良好.结论 改革后《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应用护理礼仪的能力.
作者:马文华;尤雪剑;徐梅;段湘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父母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化疗过程(包括住院时间、营养状况、血液指标、并发症发生次数)的影响.方法 将8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父母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住院期间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并于出院后给予电话回访,同时给予照护监督,全过程给予个性化指导.在第2次化疗,第3次化疗和第4次化疗前分别对患儿血液指标、并发症发生次数、住院时间和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患儿第2,3,4次化疗住院天数干预组分别为(5.21 ±2.226),(4.19±0.594),(4.31±0.869)d,对照组分别为(5.07±2.195),(5.27±2.356),(5.34±2.404)d,两组比较第2次化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1,P>0.05),第3,4次化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3,2.613;P <0.05).患儿血液指标、并发症发生次数和营养状况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父母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
作者:邓美娜;陈京立;李静;李静;张立群;郝旭;张颖;杜翚 刊期: 201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