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追;岳泽玉
将我院已证实的23例强直性脊柱炎中7例延误诊断的原因作~分析.1 材料与方法23例患者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7-28岁.主要临床表现:下腰部疼痛、部分伴有坐骨神经痛、睡眠障碍、晨僵、行走困难.
作者:杨效经;钱学江 刊期: 200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大腹皮对肠道内毒素移位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大腹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腹皮组、阿托品组及对照组,分别给大鼠灌服大腹皮水提液、阿托品或蒸馏水1h后,以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肠道传输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浆荧光内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大腹皮组大鼠肠道传输显著增强(P<0.01),血浆荧光内毒素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阿托品组肠道传输显著减弱(P<0.01),血浆荧光内毒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腹皮可通过促进肠道传输减少肠道内毒素的移位.
作者:朱金照;冷恩仁;张捷;许其增 刊期: 2001年第19期
Brugada综合征发生率低,但由于其临床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1991年及1992年由pedro Brugada及Josep Brugada先后报道了8例心源性猝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经心肺复苏术存活者,其特点均为年轻人,均未发现有心脏结构的改变,心电图V1-V3导联,ST段抬高,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复苏抢救时可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作者:那开宪;郑自慧 刊期: 2001年第19期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研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6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进行下肢血管检查.结果:l、56例糖尿病患者中51例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发生率为91%.2、单纯老年糖尿病者31例,病变发生在膝关节以下者15例,占48.3%.多部位病变者16例,占51.1%;双下肢病变者19例,占61.3%.3、糖尿病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等病者20例,其中双下肢及多部位病变者15例,占7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高,常同时合并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故病变较重,范围更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对已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确定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对早期无症状患者的检测也可提供较可靠诊断依据.
作者:李建卫;林宁;张清阳;林晓 刊期: 2001年第19期
医学几乎是伴随人类而存在的一门学科,但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是由于不断地吸取自然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而得到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末期量子科学应用于医学领域,不仅把新的科学技术融入医学,而且为人类诊治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集;刘日岫;袁振铎 刊期: 2001年第19期
我院于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的小儿惊厥278例,其中热性惊厥229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58例,女71例.年龄<3个月7例,-3岁168例,-6岁42例,>6岁12例.病因:上呼吸道感染149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1例,支气管炎、肺炎18例,细菌性痢疾23例,急性肠炎21例,乙型脑炎、散发性脑炎5例,幼儿急症1例,婴儿捂闷综合征1例.
作者:乐仁祥;周幼玲 刊期: 2001年第19期
剖宫产虽然解决了难产,保证母儿安全,同时也可增加感染和出血,个别危及生命.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本文通过对我院10年间共1100例剖宫产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控制剖宫产率的可行办法.分析如下.
作者:谢萍;张秀琼;胡良惠 刊期: 2001年第19期
1 衰老在口腔的表现变化①颌面部绉纹出现,主要是软组织疏松,失去弹性,上下颌缺牙,颌骨吸收,长期无牙牙合咀嚼,导致下颌骨前伸,面型改变.②牙齿牙齿缺失,主要是由牙周组织结构的退行性变改变.
作者:汤文山;黄金莲;李双华 刊期: 2001年第19期
我院自1990-2000年共收治45例延误诊断的小儿急性阑尾炎,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24例,女2l例;年龄2.5-12岁,平均6.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4小时内8例,25-48小时14例,49-72小时5例,超过72小时5例.
作者:何联 刊期: 2001年第19期
笔者自1997年2月至2001年2月共收治慢性前列腺炎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0例患者中,年龄20-30岁37例,31-40岁54例,41-50岁13例,51-60岁11例,61-70岁5例.已婚患者97例,因不育就诊32例,性功能障碍12例,未婚23例.所有病人均经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较差.
作者:张祯 刊期: 2001年第19期
20世纪80年代末期量子科学应用于医学领域,不仅把新的科学技术融入医学,而且为人类诊治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如1989年美国人罗纳德.伍因斯特克开发出了具有代码解析功能的超高灵敏度微弱磁场发生装置,该装置可用于人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
作者:刘日蚰;王集;袁振铎 刊期: 2001年第19期
我院在1998年1月至2000年1月为5天至12岁的婴幼儿患者施行手术223例,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针对要幼儿患者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完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萧莉;萧玲 刊期: 2001年第19期
1 妥善固定第一Cooff,避免腹透管移位腹膜透析管腹腔内漂浮移位,其前端离开膀胱(子宫)直肠窝是使腹透液进出障碍的常见原因.曾有报导因腹透管移位,前端长期顶着结肠壁而发生肠穿孔.腹透管移位往往于植管后一周内发生,大多表现为进液正常而出液障碍.
作者:钱嘉厚 刊期: 2001年第19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9岁,农民,6天前于田间劳动中,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胸部闷胀,逐渐加重,数分钟后呼之不应,出现昏迷.经其家属呼叫及掐人中、合谷等穴位,约15分钟后,患者逐渐转醒,头痛头晕及胸闷症状亦逐渐缓解,经短暂休息后即自己步行回到家中.
作者:董会芹;侯温军;赵艳伟 刊期: 2001年第19期
肾脏是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有关尿毒症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高K',低Na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且其症状的严重程度随BuN、Cr浓度的增高相一致.但对C1的改变未见报道.我们对22例尿毒症患者血浆中Tco2、K+、Na、Cl、BUN和cr进行了测定,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彦君;揭荣刚 刊期: 2001年第19期
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母乳喂养知识的推广,整体护理的建立,母乳喂养无效的护理问题,已受到各级护理人员的重视.为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笔者对此问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作一详细分析.
作者:孟丽萍;李伟;刘明慧 刊期: 2001年第19期
我院1995-2000年输液人次2721例,发热反应14例,发生率0.514%.笔者就其原因及防治谈几点体会.1 发热反应原因1.1 药品质量不纯,液体中加入药品过多,或药液消毒后保存不当,我国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中直径>10 μ 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0个,直径>25μ m的不得超过2个.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及出厂前未严格把关,达不到药典规定的标准.
作者:苏淑娟 刊期: 2001年第19期
妊高征患者可出现各个脏器的损害,并可出现各种心电图的改变,且与病情的轻重有关,现将我院妊高征患者68例心电图的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作者:王岩;武秀菊 刊期: 2001年第19期
手术切口感染是医院内感染常见的感染之一,为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本文对我院818例住院病人的腹部手术切口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喻可娟 刊期: 2001年第19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3岁.因右眼眶内上方长一肿物并逐渐增大半年于1997年5月23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偶然发现右眼眶内上方有一肿物,无红肿、疼痛及复视,未诊治.因肿物逐渐增大于3个月前曾来本院就诊.
作者:刘志农 刊期: 200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