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桥;孙士虎;胡述鹏
我们于1996年2月-1999年4月在鼻内窥镜下施行上颌窦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病变120例(148侧),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龙岗;曾玉红;谢恩 刊期: 2001年第15期
目的:比较观察环甲膜穿刺注药对围气管插管期病人血浆β-内啡肽(β-EP)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择期普胸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I组进行常规诱导气管插管;II组病人先用2%利多卡因2-3ml口腔含漱2min后吐出,再进行环甲膜穿刺注2%利多卡因1-1.5mg/kg,然后进行常规诱导气管插管.结果:II组病人围插管期和I组病人插管前血浆β-EP和血液动力学均无明显变化(P>0.05).I组β-EP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3min较入室和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5min时也有差异(P<0.05);心率和RPP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较入室和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3min时也有显著差异(P<0.05),RPP插管后5min时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环甲膜穿刺注利多卡因,使围气管插管期血浆β-EP和血液动力学平稳,能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作者:王开祥;李萍;刘书岭;张梅;张忠玲 刊期: 2001年第15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6-12岁,平均9.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0分钟至2天,住院天数8-27天,平均18天.
作者:吴爱兰;王连英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我院自1999年6月以来在新式剖宫产术的基础上略有改进,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999年6月至2000年7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其中96例行改良式剖宫产,为观察组;40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为对照1组;11例行腹膜外剖宫产,为对照2组.为使各组均衡可比,均选择无宫缩的择期剖宫产,而且去除可能引起产后出血增多或使手术时间延长或影响新生儿评分的病例.
作者:赵欣 刊期: 2001年第15期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9例膀胱癌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其中脐尿管腺癌2例,原发性膀胱腺癌17例.结果:19例中经尿道电切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7例,姑息性尿流改道术1例.随访1年生存率45.5%,5年生存率16.7%.结论:提高膀胱腺癌的早期诊断,严格术式选择,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全身性综合治疗对改善预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马东;杨德全;秦荣良;印强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本文总结了我院1991-1999年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人,用甘露醇引起的ARF,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70岁,原发病为脑出血26例,脑梗塞12例,颅脑外伤2例,脑肿瘤6例,高血压脑病4例.入院初查尿量、尿分析、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正常.既往无肾脏病史.颅脑外伤患者排除因脑组织损伤诱发的ARF.1.2 甘露醇剂量与结果全部患者均使用20%甘露醇250ml,每日3-6次,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入.每日用甘露醇75g6例,每日用甘露醇150-200g14例,每日用甘露醇250-300g30例,连用3-10天.用甘露醇3-10天内均发生少尿或无尿,并有恶心、呕吐或恶心、呕吐较前加重.查尿常规,出现尿蛋白++-+++40例,尿红细胞+-++38例,管型尿10例.测血尿素氮为9.1-28.9mmol/L,血肌酐为220-707.4mmol/L.停用甘露醇后,经抢救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恢复正常44例,死亡6例.其中死于高血钾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
作者:杜文波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急性左心衰竭(APE)、急性心肌梗塞(AMI)、猝死(SCD),是常见、危险的冠心病突发事件.可随时发生,且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差.了解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理及相关因素,实施准确的干预措施,是预防或控制事件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杨美功;陈明友 刊期: 2001年第15期
自1993年来,我们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高粘滞血症80例,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检测,以评价ILIB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伴高粘滞血症的疗效.
作者:李冰;程树亮;杨敏清;刘永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分析血液透析治疗16例病人共283例次出现各种急性并发症,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32-61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3例.透析前实验室检查,血肌酐562-2160mmol/L,尿素氮15-56.12mmol/L,血K+3.16-6.09mmol/L,血Ca1.42- 1.72umol/L,血红蛋白32-80g/L.透析中并发症类型,低血压162例次,心律失常72例次(其中包括阵发性心房纤颤,室早、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左心衰4例次,心绞痛11例次,透析性脑病5例次,血压升高2例,脑出血2例.
作者:帕里达;阿斯亚 刊期: 2001年第15期
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我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骨圆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6例,经随访120例,近远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孙旭海;蒲玉梅;范锡海;闫勇;杨德勇;周光林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我科自1982-2000年共收治颌面部烫伤烧伤患者183例,局部采用三黄液喷雾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敏英;李勇强 刊期: 2001年第15期
目的:评估检测组织标本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指标在诊断肺癌及肺癌细胞微转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肺癌组织及其切缘组织为研究标本、非癌性疾病的肺病变组织及其切缘组织为对照标本,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PCR)技术,检测组织标本CEA-mRNA指标.结果:31份肺癌组织及其切缘组织CEA-mRNA阳性率分别为83.9%(26/31)和38.7%(12/31),11份对照组织均无阳性发现.对于肺癌,CEA-mRNA指标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84.8%.结论:检测肺癌组织及其切缘组织CEA-mRNA指标,诊断肺癌与肺癌转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承岩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患者男,57岁,反复胸闷,心前区隐痛5年,加重15天,来我院就诊.体检:发育良好,BP16/10KPa,心界不大,心率61次/min,心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未触及,心肌酶检查正常.超声心动图显示各腔室瓣膜正常.心电图示:P-R间期0.14S,QRS间期0.08S2导联第3、7、8、11、12个QRS波群呈qRS波形,T波倒置0.15mv第1、2、4、5、6、9、10个QRS波群呈RS波形,T波直立0.20mv.
作者:张登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19998年1月至2001年1月我科共收治肋骨骨折病人164例,其中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伴浮动胸壁28例,21例行四孔钢板内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16例,女 5例.年龄 27-58岁,平均41岁.车祸伤17例,塌方砸伤和坠落伤各2例.每例少肋骨骨折5根6处,多15根19处.均有浮动胸壁和血气胸.单侧肋骨骨折固定15例,双侧固定6例.同时胸腔探查7例.急诊手术9例,24小时后手术12例.
作者:姜亦升;孙家树;曾宪华;杨新峰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我院男科门诊应用激光包皮环切术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 我院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208例激光包皮环切者,年龄8-48岁,平均23岁.2 设备COz激光机1台,自制套筒(备有各种型号),5-0号肠线.
作者:李自桥;孙士虎;胡述鹏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与高血压(HT)有很强的相关性.超过半数的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有高血压,而约30-70%的高血压病人有呼吸睡眠暂停[1].但SAS与HT之间的因果关系,两者之间这种相关性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尚不明确,本文就近年来,有关SAS与HT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抗高血压药物对此类合并SAS的高血压的疗效进行了总结.
作者:孙颖;常志文 刊期: 2001年第15期
在临床工作中,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是临床护士的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而总结出在检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中几个注意事项,现报告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赵秀荣;王丽 刊期: 2001年第15期
心率变异能够反映心血管自主神经的张力及其均衡性,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心率变异性分析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及其药物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本文研究了β受体阻滞剂美多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逸南;马光山;方征;李方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我院自1998年1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130个椎间盘经皮穿刺切除,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18例行130个椎间盘行PLD切除术,其中男72例,女46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7岁;病史为3个月-15年;左侧75例,右侧43例;单纯L4-5椎间盘突出98例,两节段同时突出12例,(L3-4 及L4-5),L5S1 8例.
作者:尹曰博 刊期: 2001年第15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10岁,左小腿疼痛半月且逐渐加重,随疼痛出现肿胀,触及有硬块压痛入院.X线片显示:左股骨上段两侧局限性骨膜反应,骨质无变化;X线诊断:急性骨髓炎早期改变.经抗炎治疗无效.1个月摄片显示:左股骨上段骨质破坏,呈斑点、斑片状溶骨性破坏,周围骨膜增生显著,呈层状增生的骨膜又有破坏,并见Codman三角,其下部有放射状骨针,软组织肿胀;X线诊断:尤文氏瘤.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炎症.继续抗炎治疗无效,且症状加重.
作者:刘在义;蒙子平 刊期: 200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