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海;蒲玉梅;范锡海;闫勇;杨德勇;周光林
我们于1996年2月-1999年4月在鼻内窥镜下施行上颌窦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病变120例(148侧),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龙岗;曾玉红;谢恩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患者男,57岁,反复胸闷,心前区隐痛5年,加重15天,来我院就诊.体检:发育良好,BP16/10KPa,心界不大,心率61次/min,心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未触及,心肌酶检查正常.超声心动图显示各腔室瓣膜正常.心电图示:P-R间期0.14S,QRS间期0.08S2导联第3、7、8、11、12个QRS波群呈qRS波形,T波倒置0.15mv第1、2、4、5、6、9、10个QRS波群呈RS波形,T波直立0.20mv.
作者:张登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胃Ca早期多无症状或为非特异性症状,为临床诊疗工作增加了难度.作者就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和体外超声技术在胃癌诊断上的优缺点和两者的配合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刘元德 刊期: 2001年第15期
安全快速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治疗目的.我院1997-2000年共收治PSVT病人38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靖寅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我院自1998年1月开展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是缺血早期I、II期患者共2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26-72岁,单侧18例,双侧10例.双侧患者一次给药同时治疗,病程2个月至2年,16例有应用糖皮质激素史,8例有外伤史,2例有烟酒史,2例原因不明.临床症状均有患髋疼痛,并有跛行及关节活动障碍,CT检查5例股骨头内轻度稀疏,23例头内有囊变坏死,20例股骨头皮质不规则轻至中度变形.介入治疗28例中根据Ficat分期[1],1期8例,2期15例,3期5例.
作者:钱学江;杨效经;韩学东;张西伟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我们于2000年4月至2001年4月,对STD门诊500例尿(阴)道分泌物异常者进行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病原学检测及临床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00例尿(阴)道分泌物异常者均为本院性病科门诊的初诊患者,就诊前1周无服药史.男296例,女204例,病程3天至1年;男性平均病期7天;女性平均病期24天;年龄20-48岁,平均36岁;已婚386例,占77.2%,未婚114例,占22.8%.传染来源:非婚性接触272例,占54.4%,配偶间传染102例,占20.4%;嫖娼者164例,占32.8%;不详12例,占2.4%.1.2 临床表现 50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阴)道红肿,痒痛,排尿困难及疼痛,性交时痒或痛等症状.
作者:李金辉;于春秀 刊期: 200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持续感染e抗原血清转换中前C基因及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关系.方法:HBV-DNA阳性且e抗原/或e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30例,以PCR结合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前C基因(nt1896、nt1899)及其基本核心启动子(BCP,nt1762、nt1764)变异.结果:不论前C基因还是BCP变异,均与e抗原血清转换相关(P<0.05);不论e抗体阳性组还是e抗原阳性组,BCP变异均高于前C基因变异(P<0.05),但二者均不相关(P>0.05).结论:乙肝病毒C基因启动子与前C基因的变异是随机的,都可下调HBeAg的表达,前者更易于发生变异.
作者:吕其军 刊期: 2001年第15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以人工股骨头和髋臼替代丧失功能的髋关节,是目前应用广泛、有效的骨关节手术.每年全世界大约有80万例.临床多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造成的关节疼痛、强直、活动受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后,可解除关节疼痛、重建关节活动功能.护理工作在髋关节置换中十分重要,现将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娟;马畅 刊期: 2001年第15期
目的:通过胸部平片与彩超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的测量对比评价VSD口径大小与心影增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30例单纯性VSD术前均经X线平片测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缺损口径的测量.结果:缺损口径在0.6cm以下心胸比率在0.52以内者,胸片显示心影大小形态基本正常.缺损口径在0.6-1.0cm,心胸比率在0.58以内者,胸片显示轻度以上增大.缺损口径在1.0cm以上心胸比率在0.58cm以上者,胸片显示心影近高度增大.结论:彩超与X线平片的测量对比为X线平片判断VSD口径大小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杨效经;钱学江;杨军华 刊期: 2001年第15期
目的:评估检测组织标本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指标在诊断肺癌及肺癌细胞微转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肺癌组织及其切缘组织为研究标本、非癌性疾病的肺病变组织及其切缘组织为对照标本,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PCR)技术,检测组织标本CEA-mRNA指标.结果:31份肺癌组织及其切缘组织CEA-mRNA阳性率分别为83.9%(26/31)和38.7%(12/31),11份对照组织均无阳性发现.对于肺癌,CEA-mRNA指标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84.8%.结论:检测肺癌组织及其切缘组织CEA-mRNA指标,诊断肺癌与肺癌转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承岩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我科自1982-2000年共收治颌面部烫伤烧伤患者183例,局部采用三黄液喷雾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敏英;李勇强 刊期: 2001年第15期
皮肤缺损临床上很常见,其原因有外伤、疤痕、肿瘤、炎症以及皮肤本身病变.修复的方法较多,但仍有一些弊端.Radovan1976年报道用扩张器扩张皮肤重建皮肤缺损.此种方法获得的皮瓣其功能及美容优于皮片移植和皮瓣转移,在设备和技术方面比带神经血管蒂游离皮瓣要求低,易于操作和开展.我科用硅胶囊皮肤扩张器修复皮肤缺损1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兰斌尚;杨哲;张开放;王春生 刊期: 2001年第15期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已成功地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结肠癌发生,对早老性痴呆也有防治作用[1].但其能引起胃肠粘膜损害,尤其是胃粘膜,限制了NSAIDs的广泛应用.本文就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肠溃疡的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范洪波;赵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我院自1999年6月以来在新式剖宫产术的基础上略有改进,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999年6月至2000年7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其中96例行改良式剖宫产,为观察组;40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为对照1组;11例行腹膜外剖宫产,为对照2组.为使各组均衡可比,均选择无宫缩的择期剖宫产,而且去除可能引起产后出血增多或使手术时间延长或影响新生儿评分的病例.
作者:赵欣 刊期: 2001年第15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合理而有效的使用阿托品及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自1994年3月-1998年8月共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30例均为农民,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16-67岁,16岁2例,22岁-45岁26例,大于45岁2例.
作者:李积兰 刊期: 2001年第15期
嗜铬细胞瘤手术彻底切除是治愈的唯一途径,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28例嗜铬细胞瘤.体会如下.
作者:徐晓华;康福霞 刊期: 2001年第15期
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共收治小儿严重烧伤267例.其中休克期(伤后48小时内)诊治不当38例,占14.2%,现就其原因作初步分析.
作者:陈大夫;王晓;牛文化 刊期: 2001年第15期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9例膀胱癌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其中脐尿管腺癌2例,原发性膀胱腺癌17例.结果:19例中经尿道电切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7例,姑息性尿流改道术1例.随访1年生存率45.5%,5年生存率16.7%.结论:提高膀胱腺癌的早期诊断,严格术式选择,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全身性综合治疗对改善预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马东;杨德全;秦荣良;印强 刊期: 200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战时烧伤的分类、后送及救治.方法:分析113例战时烧伤的原因、伤情、后送及治疗.结果:战斗烧伤63例,占55.75%,其中50.79%有合并伤;非战斗烧伤占44.25%.烧伤面积≤30%者占81.42%,31-50%占10.6%;>50%占8%.团师之间后送以回程车、救护车为主.师以后后送工具多样化.到达团、师救护所和后方医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5h,16.7h和53.1h.结论:为了使伤员适时后送和救治,应确立伤情分类的方法和后送时限.伤情分类应以伤员对急救的迫切性为前提.伤员后送应就近与多方向后送相结合、逐级与越级后送相结合,后送工具以直升飞机为佳.平时和战前的预防烧伤科普教育和安全教育至为必要.
作者:张宏;常明;拜和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原发性肝癌(下简称肝癌)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由于多数患者早期即有肝内播散以及合并肝硬化,因而将近90%的病例确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放射治疗对肝癌不甚敏感,大多数患者依靠药物治疗,因而积极寻求疗效好、毒性低的化疗药物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介入研究室,与奥地利依比威大药厂合作自1999年6月至2000年2月进行了施铂锭20mg联合其它药物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试验,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左玉宽;宋金龙;唐军;李玉亮;刘作勤;王振亭;王平海 刊期: 200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