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明;嵇玉峰
探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归纳出冠心病基本病机为瘀血、痰浊、邪毒、正虚.结合现代医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炎症、温度、病理生理研究的新进展,认为应当重视热毒痹阻心脉在冠心病病机中的致病作用.提出清热解毒法对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可能是一种新方法和途径.
作者:吴伟;彭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防治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将37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单纯采用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治疗组1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观察2组感觉神经毒性发生情况.结果:感觉神经毒性总发生率治疗组为42.1%,对照组为72.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能降低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
作者:杨兵;梁翠微;杜均祥;孙达春;李晓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阴斌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业医50载,精研于《内经》、《伤寒论》,临证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颇有效验.现将其治验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张绍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2组均给予抗炎、平喘、祛痰、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14天为1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测定肺通气功能及测量营养状况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值以及肺通气功能、营养状况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显著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肺通气功能并改善营养状况,是治疗COPD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肖波;刘晖;陈康桂;凌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乌鸡白凤丸联合达英-35治疗耐克罗米酚(CC)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耐CC的肾阴虚型Pcos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A组患者从月经周期或撤退出血的第2~5天开始口服达英-35,每天1片,连服21天为1周期,共用3个周期,同时配合口服乌鸡白风丸.B组只单纯口服达英-35,用法、疗程同A组.2组在完成达英-35治疗3个周期后立即进入CC联合补佳乐加HCG的促排卵周期,促排卵未孕者连用促排卵药共3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A组促排卵50个周期,排卵率60.0%,妊娠率35.0%,周期妊娠率14.0%;B组促排卵55个周期,排卵率23.6%,妊娠率15.0%,周期妊娠率5.5%.2组排卵率、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乌鸡白凤丸与达英-35配合应用对改善内分泌有协同作用,可提高H-P-O轴对CC的敏感性,提高妊娠率.
作者:刘冬梅;李淑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家父刘海峻是江苏省名老中医,邳州市中医院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医50余载,擅长治疗肝病、肾病、脾胃病、妇科杂症及危重疑难病症.笔者随父习医多年,略悟其旨,现撷其运用承气汤辨治阳明腑实危重病验案4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刘石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治疗.补阳还五汤1组(治疗1组)32例,黄芪用量60g;补阳还五汤2组(治疗2组)34例,黄芪用量120g.2组均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沉(ESR)、红细胞压积(PCV)、全血比黏度(η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2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基本痊愈病例数治疗2组也明显多于治疗1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更为显著,且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谢裕华;陈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关节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口服弥可保、颈椎牵引治疗的基础上,关节通组68例采用口服关节通(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牡丹皮、大黄、骨碎补、蛇床子、独活、桑枝、透骨草、薏苡仁、三七、丹参、乳香、没药、沉香、木香、丁香、土鳖虫、牛膝、甘草等组成)治疗;扶他林组52例采用口服扶他林治疗;关扶组86例采用关节通、扶他林治疗.3组均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结果:第1疗程结束时,总有效率关节通组为14.7%、扶他林组为23.1%、关扶组为48.8%;第3疗程结束时,总有效率关节通组为88.2%、扶他林组为86.5%、关扶组为97.7%.结论:关节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远期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代替扶他林,避免消炎镇痛药带来的胃肠道反应,而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疗效佳.
作者:卢国樑;叶伟洪;谭泽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孙树椿教授是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国家骨伤科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者:唐东昕;张军;张淳;武震;于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笔者于1998年5月~2006年10月,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6~62岁;病程短1小时,长2年.发病季节:春季25例,夏季8例,秋季16例,冬季9例.
作者:谢丽珍;黄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肝移植是现阶段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措施,随着肝保存技术的提高,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型抗排异药物的不断涌现,肝移植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中长期生存病例逐渐增多.
作者:章学林;顾宏刚;高炬;张静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糖脉康颗粒(药物组成:生地黄、桑叶、黄连、黄精、淫羊藿、丹参、牛膝、黄芪、赤芍等).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33.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还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
作者:康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从瘀论治特发性水肿的疗效.方法:对52例患者以化瘀行气补肾为治法,选用血府逐瘀汤随症加减治疗.结果:治愈33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63.46%,总有效率为98.08%.结论:从瘀论治特发性水肿,活血不伤正气,补而不滞经脉,标本兼治,开郁消瘀,气化则水行,调补阴阳,疗效肯定.
作者:程桂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脑动脉硬化症是老年人常见、多发性疾病,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的特点,早期多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其中以头晕、头痛为常见症状.笔者从2002年7月~2006年7月,采用止眩镇痛方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症,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璋斌;李安;陈跃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吴维城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从医近4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良多,现撷其治疗男科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邓伟明;嵇玉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四子散热敷治疗轻、中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采用四子散热敷;对照组45例采用蜡疗,观察治疗前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结果:2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子散热敷治疗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葛鸿庆;管华;陈文治;张梅刃;余宇峰;邓晋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干咳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以干咳无痰,或咳而痰少、难咯出为主要表现.病程长,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运用沙参麦冬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本症,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世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邓铁涛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终生教授,生于中医世家,自幼侍诊父侧,执庭训秘旨,悬壶济世,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已60余载.邓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岭南医学的观点,并明确指出岭南医学是与岭南的地理、人文、环境密切关联的,这些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可.
作者:王云飞;吴焕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通腑化痰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醒神胶囊(处方:番泻叶、虎杖、人工牛黄、天竺黄)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差异.结果:2组治法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小脑血肿体积,但治疗组在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更优,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通腑化痰法的早期使用可明显促进脑血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患者的远期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红敏;林松俊;华容;孙景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紫癜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病,目前西医尚缺乏特异性治疗及有效的方法和药物.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以中医理论指导辨治紫癜性肾炎,将其发病过程分为早、中、后三期,分期辨证论治,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简述如下.
作者:谢谋华;王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