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桂真
儿童叹息样呼吸表现为:在一般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1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的呼吸,患者自述胸闷、呼吸困难,但并无引起呼吸困难的客观指标.本病多疑为心肌炎并进行治疗,易引起家长的恐慌.笔者在临床中根据中医辨证,应用针药结合方法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文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2组均采用基础降糖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中药(黄芪、水蛭)治疗;对照组用缬沙坦治疗.疗程均为2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尿蛋白等,进行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动态对比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3%,对照组为76.4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FBG、P2hBG、HbA1c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的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血糖、血压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UAER显著下降,24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对UAER、尿蛋白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肾血流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肾血流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表明治疗组对肾血流各项参数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具有减少糖尿病早期肾病24小时尿蛋白、尿白蛋白、改善肾血流参数等作用.
作者:董彦敏;李惠林;倪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烧伤膏治疗烧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Ⅰ度、浅Ⅱ度烧烫伤患者采用自拟烧伤膏外敷治疗.结果:21例全部痊愈,治愈时间为3~10天,平均5天.结论:烧伤膏治疗Ⅰ度、浅Ⅱ度烧烫伤疗效显著.
作者:蒋秀玲;应亚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胆胃双调法治疗慢性胃扭转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慢性胃扭转患者,先以纤维胃镜充气复位,然后内服以胆胃双调法组成的中药方剂.结果:治愈率为91.67%,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中西医结合胆胃双调治疗慢性胃扭转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伟刚;冯昭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生肌方预防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 000例下横式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0例,术后连续3天静脉点滴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治疗组1 2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开始加服益气活血生肌方(组成:黄芪、三七、丹参),连服5天.观察2组剖宫产术后产妇体温、伤口疼痛、红肿、分泌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发热、腹部伤口疼痛、红肿、伤口渗液等症状发生率、伤口感染率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生肌方能减轻腹部伤口疼痛、红肿,降低伤口感染率,具有促进术后腹部伤口修复和再生的作用.
作者:张铭;张晓静;赵华;谈海东;蒲应炎;黎凤彩;李征;李倩;吴叶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活血解毒法配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介入治疗;治疗组40例,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健脾化湿、活血解毒中药(处方:太子参、白术、山药、茵陈、薏苡仁、莪术、石打穿、半枝莲).1月为1疗程,连续2疗程后观察2组近期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在近期疗效方面,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2组稳定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化湿、活血解毒法配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改善病情,延长疾病进展时间,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减轻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许尤琪;徐建伟;丁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肝移植是现阶段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措施,随着肝保存技术的提高,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型抗排异药物的不断涌现,肝移植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中长期生存病例逐渐增多.
作者:章学林;顾宏刚;高炬;张静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综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78例(116膝)患者予牛膝丸加减(组成:萆薢、肉苁蓉、菟丝子、杜仲、牛膝、木瓜、牡蛎、全蝎、白芷、白蒺藜、桂枝、两面针)内服,配合痹通膏(组成:草乌、南星、肉桂、独活、细辛、川芎、当归、白芥子、马钱子、两面针、乳香、蜈蚣)外敷或熏洗,连续治疗15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42膝,显效46膝,有效24膝,无效4膝,总有效率为96.55%.治疗后患者疼痛、肿胀、压痛、关节功能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牛膝丸与通痹膏内外合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作者:莫卫海;刘志龙;徐宁达;曹建斌;贾晓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咳宁方对实验性豚鼠镇咳、平喘的药理作用.方法:将豚鼠随机分成实验性咳嗽和实验性哮喘各7组,每组10只.实验性咳嗽分为:正常对照组、可待因组、蛇胆川贝液组、咳宁Ⅰ方组(高)、咳宁Ⅰ方组(低)、咳宁Ⅱ方组(高)、咳宁Ⅱ方组(低),以枸橼酸喷雾引咳法,观察豚鼠自喷雾开始到出现咳嗽的潜伏期及喷雾停止后5min内的咳嗽次数.实验性哮喘分组除阳性对照药采用氨茶碱外,其他各组与实验性咳嗽分组相同,用组胺和氯化乙酰胆碱喷雾引喘法,观察豚鼠从喷雾开始到哮喘发作的潜伏期.结果:各用药组咳嗽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咳嗽次数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咳宁方的各剂量组与蛇胆川贝液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咳宁Ⅱ方组(低)与咳宁Ⅰ方组(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药各组豚鼠哮喘潜伏期均有明显延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氨茶碱组为明显,咳宁Ⅰ方组(高)和咳宁Ⅱ方组(高)与蛇胆川贝液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咳宁方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作用.
作者:杨钦河;凌家生;温承远;彭胜权;平换换;纪桂元;邓丰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以加味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基本方:生黄芪、党参、防风、橘红、茯苓、白术、浙贝母、僵蚕、蝉蜕、甘草)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核酪口服液治疗,连服1月,随访1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70.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培土生金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明显减少患儿的发作次数,缩短病程.
作者:瞿梅;许文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即氨甲喋呤50mg/m2单次肌肉注射,米非司酮600mg单次口服,配合活血化瘀杀胚中药口服、灌肠;对照组采用氨甲喋呤、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3.33%、95.24%;对照组分别为64.29%、80.95%,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陈慧娟;边文会;李艳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辛凉(寒)透泄法治疗风温肺热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主要采用西药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宣表泄肺汤(由石膏、知母、黄芩、栀子、连翘、苦杏仁、淡豆豉、郁金、地龙组成)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愈显率治疗组为82.8%,对照组为5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止咳和肺部啰音吸收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为(10.50±3.27)天,对照组为(14.23±4.57)天,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辛凉(寒)透泄法组成的宣表泄肺汤治疗风温肺热病(社区获得性肺炎)可以明显改善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加快炎症吸收.
作者:梅晓萍;吴毓敏;窦武山;郭选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类方辅助治疗对结核茵阳者的免疫影响.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3例,2组均按常规使用抗痨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治疗组加服六味地黄丸类方,疗程2月.观察临床症状、痰液的细菌学检查、X线检查肺部阴影的改变、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检查.结果:在细胞免疫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显著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D8变化不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4/CD8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CD3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体液免疫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IgG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IgE、IgM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IgA变化不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IgG升高,IgE、IgM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IgA变化不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各项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DA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及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促进痰茵阴转和肺部阴影吸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六味地黄丸类方辅助治疗可提高结核茵阳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升高IgG水平,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劳献宁;方琼;姚丹;覃红娟;冯治宇;杨朝晖;竺澎波;谭守勇;谭耀驹;冯蝶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阴斌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业医50载,精研于《内经》、《伤寒论》,临证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颇有效验.现将其治验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张绍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4.29%;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62.86%,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益康;王诚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干咳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以干咳无痰,或咳而痰少、难咯出为主要表现.病程长,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运用沙参麦冬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本症,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世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邓铁涛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终生教授,生于中医世家,自幼侍诊父侧,执庭训秘旨,悬壶济世,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已60余载.邓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岭南医学的观点,并明确指出岭南医学是与岭南的地理、人文、环境密切关联的,这些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可.
作者:王云飞;吴焕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蔡小荪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主要是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治疗应以活血祛瘀,疏肝散结.遵循经行期须控制症状,经净后以消除病灶的治则.临床创制内异Ⅰ~Ⅲ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
作者:王隆卉;蔡小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瘀状态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将58例乳腺癌患者以CEF方案行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血瘀程度评分,并根据血瘀状态将患者分为A组(化疗前后均无血瘀),B组(化疗前无血瘀而化疗后出现血瘀),C组(化疗前后均存在血瘀),评价患者的化疗效果,并分析各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完全缓解率、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B组与C纽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完全缓解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效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疗前后均无血瘀的乳腺癌患者,其化疗后肿瘤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化疗前后均有血瘀的患者,提示化疗前存在的血瘀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
作者:谢丹;杨海燕;黄梅;童彩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缺泪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患者(114眼)分为2组.针剌组31例(62眼)采用针刺(穴位: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太阳)治疗;泪然组26例(52只眼)外用泪然眼液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45眼,有效率为72.58%;泪然组有效31眼,有效率为59.62%,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能显著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增加泪流量、改善角膜染色,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流量均差值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组在增加泪流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方面,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泪然组.结论:针刺治疗缺泪性干眼症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高卫萍;王健;张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