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分期调治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邓宝康;张寿兰;黄金林

关键词: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根据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笔者自1998年以来探索采用三期分治法治疗126例,获效满意,兹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近红外光脑血氧监测仪监测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自制近红外光脑血氧监测仪监测脑梗塞患者的脑血氧的变化,验证该仪器对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作用.方法:对我院1999年2月-2002年3月共15例发生的单侧大脑脑梗塞病人,采用近红外光脑血氧监测仪分别测定了患侧及对侧血氧含量并记录血氧波形,进行医学统计学处理.对照组15例,随机选取社会上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双侧大脑的血氧监测.结果:脑梗塞患者患侧的氧含量比对侧下降了(24±5.7)%,血含量上升了(21.6±10.3)%,正常对照人群大脑左右侧的血氧饱和度相关约(3.5±8.7)%,血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塞后早期,脑组织局部氧含量下降,血含量反而上升.近红外光光谱法能检测脑血氧含量的变化,是一种实时的、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作者:姚国杰;马廉亭;吴佐泉;秦尚振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

    我科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除采用常规阿托品、解磷定治疗外,近年辅以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治疗,且血液灌流比血液透析收效更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沈建华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派瑞松霜治疗肛周皮炎、湿疹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8年8月-2002年7月采用派瑞松霜(复方达克宁霜)治疗肛周皮炎湿疹41例,同时用复方康纳乐霜治疗肛周皮炎湿疹36例作对照,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路永红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药物+针灸治疗荨麻疹瘙痒症的临床报告

    1临床资料1994年1月-2002年3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120例患者中,男43例,女77例,年龄15-70岁,其中荨麻疹89例,瘙痒症31例.所有患者均有疹块隆起,直径0.3-5.0cm.

    作者:夏俊丹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32例腹股沟皮瓣转移修复阴道再造的护理体会

    我科1992年10月-2002年6月,收治了32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实施了腹股沟皮瓣转移修复阴道再造术,术前术后对其进行了特殊有效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芬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下呼吸道石灰烧伤继发感染治疗(附1例报道)

    幼儿下呼吸道石灰烧伤临床少见,与成人不同的是,多属意外烧伤,特别是吸入大量细粉状生石灰,对呼吸道粘膜,肺泡损害极大,极易产生阻塞性肺部感染及并发败血症,脓毒败血症,若治疗不当,死亡率极高,本科成功抢救1例3岁幼儿,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清泉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老年尿毒症血透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

    随着人们对尿毒症认识的加深及血透技术的发展,老年人接受血液透析(HD)治疗的人数逐渐增加,维持性HD病人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营养状态可逐年恶化,并发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高.

    作者:唐雅文;黄小妹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肿瘤粘液核芯肽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毒作用

    近年来人类肿瘤抗原诱导宿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已被证实,肿瘤粘液核芯肽可诱导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的细胞毒作用,已由资料证实.而肿瘤粘液核芯肽是否能诱导白血病人的细胞毒作用则无报道,因此我们作相关实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清泉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吗啡控释片剂量滴定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片)通过剂量滴定对癌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初始剂量10-30mg,1-2天疼痛无缓解即进行个体化剂量滴定,按30-50%剂量递增,直至疼痛缓解;如经放化疗后疼痛减轻需减量时,按30-50%剂量递减,整个治疗期间随时进行剂量滴定.结果:平均初始剂量、维持剂量及大剂量分别是40mg/天、60mg/天、90mg/天;平均用药持续时间为47.5天,长者达425天,56%患者需要增加初始剂量,增加剂量的范围在33-300%之间,而且对各种类型疼痛均有效;其中内脏痛和骨痛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73例患者治疗停止的原因依次为死亡,放化疗后疼痛缓解,病情进展及不良反应严重.副作用主要是便秘、恶心、嗜睡、呼吸抑制.结论:强调吗啡控释片个体化剂量滴定,对中、重度癌痛应作为首选治疗的药物和方法.

    作者:王存德;刘坤;江波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糖尿病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Zn2依赖性的内肽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生理状态下可维持ECM的代谢平衡,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状态下,MMPs表达减少或者是活性下降,降解ECM的作用减弱,导致肾小球ECM进行性积聚,从而促进了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发生和发展,以下拟就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洪波;张木勋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亲人陪伴分娩的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1年3月-2002年3月在我院分娩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头盆不称的单胎、头位、足月自然临床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0例,采用亲人全程陪伴分娩,对照组300例无亲人陪伴,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及新生儿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满星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小儿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

    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是指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过程中,患儿原来的心律失常加重或出现了新一类型的心律失常.本文指这类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惠芝;马玲;刘迎红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先兆流产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探讨

    西医学上的先兆流产,在中医上属于胎漏,胎动不安之类的疾病,近十几年来,我们收治了889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患者均经B超或彩超确诊胚胎或胎儿存活,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华;葛花香;遵超群;张淑芳;朱秀婧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置胃管的方法及管饲的护理

    我院1997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06例,昏迷时间6-62d.由于这些病人意识障碍无法经口进食,我们采取安置胃管管饲营养,保持和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况,并使其电解质维持平衡[1].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许秀英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黄体破裂48例的体会

    随着内镜技术在妇科急腹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现就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黄体破裂48例报告如下.

    作者:范翠芳;王首玉;张莹静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院外分娩141例临床分析

    生殖健康自80年代初提出至今,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母婴保健法>的实施,在中心城市北京孕期检查率为100%,住院分娩率为100%;而在西部五省孕期检查率高为90.6%,住院分娩率28.3%[1],差距依然存在.

    作者:蔺汝云;宋江萍;吴玲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38例40个颅内动脉瘤.结果:成功栓塞37例39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发病3天内治疗28例.37例痊愈,1例死亡.完全栓塞(>95%)22个,大部分栓塞(80-95%)12个.部分栓塞(<79%)5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其中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塞2例,局部溶栓后,遗留轻偏瘫和单瘫.2例弹簧圈末断遗留于动脉瘤外,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2例复发再次栓塞后愈.结论: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目前较为安全、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东;陈旭东;陈洪;吴耀晨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生殖系统畸形并肾缺如

    1典型病例患者,女14岁,因左下腹胀痛伴包块3个月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下腹胀痛,同时,发现左下腹鸡蛋大小不规则包块,在当地医院就诊,行包块穿刺并抽出巧克力样液体少许,未能明确诊断,给予解痛抗炎治疗,无明显好转,仍感左下腹痛且加剧,即来我院就诊.

    作者:牛冬梅;温瑰隽;聂俊;王燕燕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手术室的科学化管理

    手术室是实行手术治疗的重要的场所,也是病原菌活动猖獗的地方,因此实施手术室科学化管理,是控制外科手术感染的重要途径;建立科学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行之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和规章制度等,对防止手术感染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丽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苏拉明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苏拉明对乙型脑炎病毒蛋白的抑制机制,为进一步利用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病毒吸附培养细胞(HepG2和IMR-32)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苏拉明,48h后采集培养上清液及感染细胞.通过运用致细胞病变作用(CPE)、病毒滴度测算(plaque法)及病毒构造区E蛋白质和非构造区NS3蛋白质的检查(Western blot法)等方法作为检测指标,观察苏拉明对乙型脑炎病毒的抑制效应.结果:苏拉明浓度在50μg/ml时与对照组相比,HepG2细胞内病毒繁殖率为51.8%,而IMR-32细胞内病毒量是对照组的0.03%.研究进一步明显,苏拉明影响病毒E和NS3蛋白质的合成,特别是E蛋白质的生成量显著减少.结论:苏拉明通过阻碍病毒蛋白质的生成过程而抑制乙型脑炎病毒的复制.

    作者:徐可树;邹丽;朱剑文;廖芳 刊期: 2002年第32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