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1例

范锡海;孙旭海;周光林;闫勇

关键词: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男,27岁,2001年1月在回家途中被人用棍打伤右膝,当即跌倒在地,右膝部流血疼痛,不敢活动,伸膝无力.被人发现后来院急诊.体检:右膝略屈曲位,右膝前下方见约2cm的皮肤挫裂口,膝关节肿胀、压痛,髌骨明显上移,于关节间隙处触及骨块约2×4cm3大小,胫骨结节处空虚,触及骨质缺损.X线摄片检查:胫骨结节撕脱骨折,骨折块约2×4×0.5cm3大小见图1.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应

    1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Malkiel即报道用镁制剂治疗64例AMI患者只有1例死亡[1],Parson报道33例AMI患者经镁治疗后也只有1例死亡,而只用抗凝剂的200例AMI患者则有60例死亡.近十几年来有10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报道了静脉输镁对AMI的效应.

    作者:徐来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和增进健康知识.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及病理、生理特点,在工作中注重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教育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赵月红;韩进英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出血性中风患者的护理

    我院近年来收治出血性中风患者62例,死亡14例.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现做如下分析和讨论.

    作者:刘晓斐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实施健康教育—满足心血管病人的健康需求

    心血管病人有相当一部分人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并且与年龄、性别、职业、饮食、肥胖、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冠心病的治疗和病人的护理上,不仅要重视药物的治疗,还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只有强化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才能提高病人和人群的防治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心血管病人的早日康复,有效提高心血管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晓兰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肝原性低血糖97例分析

    低血糖并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2.8mmol/L)的症候群.肝病所致的低血糖即肝原性低血糖.在临床上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严重的中毒性肝损害、晚期肝硬化、肝脏阻力性充血、原发性肝癌等疾病.临床上,肝原性低血糖因其表现复杂多变,常被原发病症状所掩盖,容易被误诊.

    作者:高鹏亮;刘成霞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甘遂醇液与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对比观察(附1900例)

    中期妊娠引产是计划生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保证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一步,我们通过对应用甘遂醇液与利凡诺进行中期引产的1900例孕妇临床观察,总结其临床效果及引产结局,以求为引产选择佳方法.

    作者:张杰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长期大量服用VitC引起多发性痤疮1例报道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青春期疾患,多于20岁前发病,是一种以黑头粉刺、丘疹、小脓疱、囊肿和小结节为特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疾患.西医病因甚为复杂,有睾酮作用使皮脂分泌增加因素,有皮脂腺管及毛囊孔角化阻塞因素,更有痤疮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糠秕孢子菌等微生物水解甘油三酯作用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的炎症因素,也有由此做为抗原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冯玉玲;王易娟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内给氧治疗胎儿窘迫的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内给氧治疗胎儿窘迫的效果,随机将368例有胎儿窘迫的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如下.

    作者:王满星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指导和增强合理用药意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DDD和DUI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大多数抗菌药物的DUI≤1,药物使用基本合理.DDDs排序.结果:合成的抗菌药物所占的比例高(32.13%),其次为青霉素类(19.09%)和头孢菌素类(18.96%).结论:建议临床医师严格按致病菌给药原则,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黄元;薛佩华;孔德风;蔡淼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关系的研究

    内皮素是1988年由日本学者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发现的一种血管活性多肽,由21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起重要作用[1、2].而微循环的改变对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已做过较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内皮素水平增高及微循环的异常,但二者之间的关系,未见深入研究的报道.为了解二者的关系,本文进行了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测定和甲襞微循环检查,并进行分析.

    作者:唐哲;王瑛;彭葆坤;翁晓春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霉菌性肠炎的护理观察和对策

    我科1999年6月至2001年6月,曾发生院内感染霉菌性肠炎22例,现将观察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张玉琼;朱利华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我科自1998年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以来,运用护理程序,采取多种方式对住院患者和家属施行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病毒性肝炎的传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李云秀;李云峰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患者术后高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82例术后高血压患者,男58例,女24例,年龄35-77岁.其中,行肺癌切除术者7例,前列腺切除术者21例,四肢手术者7例.术前患高血压者18例,冠心病者18例.

    作者:庞玲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丝裂霉素-C在睑-球粘连分离术中应用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在睑-球粘连分离术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0例(40眼)行睑-球粘连分离术,并将含有0.4mg/ml MMC棉片覆盖在相应睑-球结膜粘连部位2-5min,局部不缝合,暴露穹窿部.结果:本组40例(40眼),痊愈30眼(75%);明显有效8眼(20%);有效2眼(5%);全部病例随访2年以上,4例1年后再次发生部分粘连,成功率36眼(90%),余未见复发和并发症.结论:睑一球粘连分离术中应用MMC方法简便,疗效满意,成功率高.

    作者:袁洁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83例临床分析

    前房积血多见于眼挫伤,大部分前房积血预后良好,病情严重及治疗不当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及角膜血染等并发症.现将我院1995-2000年收住院患者83例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穆秀丽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急诊应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附21例报告)

    1999年2月-2002年2月我院急诊使用非扩髓交锁钉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21例,虽然现在对开放性骨折的手术内固定仍存争议,但本组病例经合理选取病例,手术中对创口进行严格彻底地清创,并尽可能一期修复软组织损伤,使病人在骨折愈合及创面修复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丁正权;丁德刚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87例分析

    腰椎管狭窄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病史长,反复发作,往往经多次保守治疗好转,少数病人症状体征较重实施手术治疗,我院1992-2000年间对87例60岁以上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周光林;杨德勇;柴越;何庆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肝硬化病人康复期的自我保健

    硬化病人由于肝细胞受损,肝脏各种功能减退.病人若不注意自我保健,就会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在康复期的保健对肝硬化病人来说意义更大.

    作者:石英娣;马风琴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核因子-κB和炎症性肠病

    核因子-κ B(NF-Kb)是一种多向性调节蛋白,能与许多细胞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中的κ B序列位发生特异性结合,参与众多免疫炎症反应有关的基因转录调控.NF-κ B的活化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抑制NF-κ B的活化成为IBD新的治疗方向.本文就NF-κ B在IBD发病中的作用和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赖远全;程建国;刘南植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应用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具有降压作用和缓、稳定、改善症状明显、副作用小等优点,有些治法在逆转靶器官损害,预防并发症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根据大量文献报道和个人临床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特殊意义.

    作者:刘桂凤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