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东;王国芳;张彩莲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万氏牛黄清心丸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2.1 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5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0 nm(0 ~5 min),270 nm(5 ~ 12.5 min).结果: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分别在11.5~115.0 μg/mL(r1=0.9999)、10.5 ~ 105.0 μg/mL(r2 =0.9999)、12.5 ~ 125.0 μg/mL(r3=0.9999)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3%(RSD=2.53%)、98.67% (RSD=1.96%)、99.21%(RSD=2.95%).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万氏牛黄清心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建立麦冬硫熏样品与未硫熏样品的快速鉴别方法.方法:采用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硫熏与未硫熏麦冬样品进行气味分析,根据获取的气味色谱信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及Arochembase数据库内容,对两类样品的差异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另外,通过建立的化学计量学模型实现了对硫熏与未硫熏麦冬的快速鉴别.结果:通过Arochembase数据库对比分析,硫熏麦冬硫化物明显比未硫熏麦冬多,气味特征差异大;PCA模型可明显区分硫熏麦冬与未硫熏麦冬;运用SIMCA模型能够实现对硫熏麦冬的快速鉴别.结论: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可用于硫熏麦冬与未硫熏麦冬的快速鉴别,为中药材的硫熏快速鉴别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作者:卢一;解达帅;吴纯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多花黄精种子育苗的佳播种期、播种方式、播种深度、播种量和苗床覆盖物.方法:进行不同播种期,播种方式,播种深度、播种量和苗床覆盖物k(34)正交的育苗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的出苗数、苗高、叶长宽乘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根冠比,评价育苗质量.结果:不同播种期的苗高、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出苗数有显著性差异;次年4月底育苗质量差,次年2月底育苗质量较好.不同播种方式的出苗数、苗高、叶长宽乘积和相对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体上撒播育苗质量较好.L9(34)正交处理的出苗数、苗高、叶长宽乘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根冠比有极显著性差异;苗床覆盖物对育苗质量影响大.结论:多花黄精种子佳播种期和方式是次年2月底和撒播,佳播种深度、播种量、苗床覆盖物分别是1.5 cm、29.4 g/m2和遮阳网.
作者:陈松树;赵致;刘红昌;王华磊;何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优选人参首乌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红参制首乌提取物中的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的含量之和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数、回流时间和提取次数对红参制首乌回流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与渗漉法进行比较.结果:红参制首乌的优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0h,4种指标成分含量略高于渗漉法.结论:优选的方法操作简单、可靠,可得到较好的提取效果.
作者:李宗伟;王健明;许梦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鳄嘴花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高效液相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鳄嘴花干燥全草的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豆甾醇(2)、β-谷甾醇(3)、β-谷甾酮(4)、β-sitosterol palmitate(5)、(9E,11Z)-14-hydroxyotadecan-9,11-dienoic acid (6)、13-hydroxy-(9Z,11E,15E)-octadecatrienoic acid(7)、2,3-hydroxypropyl-(9Z,12Z)-octadecadienoate(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10).结论:其中,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10为首次从爵床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刁鸿章;陈文豪;宋小平;韩长日;林旭红;郭春红;佘全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酒山萸肉、乌梅、醋五味子、覆盆子、枸杞子、金樱子、木瓜和山楂中酒石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和富马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ela Venusil M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氢二钠-磷酸缓冲液(pH=2.2)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酒山萸肉、乌梅和醋五味子中均可检测到6种有机酸类成分,覆盆子、金樱子和木瓜中未检测到乳酸,覆盆子和枸杞子中未检测到酒石酸,山楂中未检测到富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和富马酸在8种果实类药材中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为药材中常见有机酸的含量测定提供方法依据.
作者:刘慧;张秋燕;王家龙;吴建华;崔翰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党参、蜜炙党参及米炒党参指纹图谱,为党参不同炮制品质量控制及炮制原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Inert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68 nm,对党参及其2种炮制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党参及其2种炮制品指纹图谱,分别指认了党参炔苷和5-羟甲基糠醛2个色谱峰.蜜炙党参和米炒党参均增加了一个新成分5-羟甲基糠醛,党参经炮制后所含成分的量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该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可作为党参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窦霞;杨锡仓;甄小龙;靳子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摸清濒危药用植物大花红景天野生分布资源和人工栽培资源现状,分析野生大花红景天适宜生境.方法:采用文献调查、走访调查、样方调查及市场调查等方法,对四川、西藏、青海、云南、甘肃5省区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大花红景天进行相关资源调查.结果:大花红景天主要分布在西藏的那曲、林芝、山南,四川的红原、康定、马尔康、小金,青海的玉树、久治,云南的德钦、迪庆等地,甘肃暂无分布.分布地区与历史文献记载分布地差异不大,然而种群密度发生较大变化,大部分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严重下降,部分地区濒临灭绝.结论:应加强对大花红景天的合理限量采挖管理,宣讲传播资源保护知识,发挥地方村民保护资源能动性,同时应开展大花红景天资源利用价值的评价,并加快发展大花红景天的栽培生产技术研究,保障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作者:苏锦松;洪道鑫;文检;范芳芳;张静;张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准噶尔北部地处我国西北的干旱区,正面临着脆弱生态的威胁,该研究旨在对准噶尔北部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对该地区植物的组成、地理分布、垂直区、药用部位及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整理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准噶尔北部46种特色药用植物隶属于27科35属,均为国家和新疆不同保护级别的药用植物.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濒危及渐濒危的特色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曾其国;李波;毕旭;南箔;范垚;丁自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山核桃叶总黄酮对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模型,油红O染色法分析山核桃叶总黄酮对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GAP-PAP酶法测定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甘油三酯含量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以及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山核桃叶总黄酮能抑制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20 μg/mL山核桃叶总黄酮能显著减少甘油三酯的堆积,降低PPARγ、C/EBPα、FABP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山核桃叶总黄酮对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PARγ、C/EBPα、FABP4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全芳;谭佳宁;金丽霞;蒋福升;金波;丁志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龙葵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龙葵碱,又名茄碱.作为一种配糖生物碱,龙葵碱因具有细胞毒性在治疗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血管再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转移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来实现.临床研究表明,茄碱对肺癌、胃肠道癌、原发性肝癌、乳腺癌、大肠癌及鼻咽癌等都有较好的效果.该文总结了近年来龙葵在抗肿瘤机制以及临床疗效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肿瘤研究领域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武凤霞;赵宁;梅全喜;刘弘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蒲地蓝消炎片中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方法:采用E-clipse XDB C18(250mm× 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甲醇-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80 rmL/min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3 nm.结果: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和黄芩素与其相邻质峰能完全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1.37 ~ 137 μg/mL(r =0.9990)、0.618 ~61.8 μg/mL(r =0.9998)、4.72 ~ 472 μg/mL(r=0.9999)、1.61~ 161 μg/mL(r =0.9999).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蒲地蓝消炎片质量标准中的含量测定项.
作者:申伟培;刘方;曾铮;黄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采用PCR-DGGE的方法对安徽、江苏、四川、广西等10个产地蝉花的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获得蝉花优势寄生真菌.方法:通过提取样品总DNA,采用真菌通用引物NS1、Fung扩增18S rDNA,将PCR产物DGGE电泳后,对16个差异性条带进行了切胶回收、克隆测序以及BLAST数据库比对验证;对不同产地蝉花的电泳图谱进行了相似度以及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广西玉林产地蝉花的条带数多为16条,H=2.679;四川北川、四川绵阳、广东河源3个产地的蝉花真菌多样性相似度较高.结论: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共有条带3和9代表的真菌为不同产地蝉花的优势寄生真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除了3种未获得纯培养的节担菌纲和真核细胞外,其余的为Eurotium athecium、Magicicada cassini、Myrothecium roridum、Aspergillus penicillioides等菌.
作者:刘腾飞;史晓飒;张洪梅;张艳聪;刘自尧;刘元元;史新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脾虚泄泻大鼠小肠黏膜修复及葡萄糖相关转运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黄+利血平+控制饮食”多因素法建立脾虚泄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和脾虚泄泻模型组,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检测大鼠体质量、尿D-木糖排泄率及小肠葡萄糖吸收量,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SGLT1)、葡萄糖转运体2(GLUT2)、钠氢交换体3(NHE3) mRNA的表达.结果:脾虚泄泻大鼠小肠绒毛部分损伤,表面上皮缺失,补中益气汤可促进小肠黏膜的修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和葡萄糖吸收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经补中益气汤治疗后尿D-木糖排泄率及葡萄糖吸收量升高.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中SGLT1、GLUT2、NHE3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补中益气汤后SGLT1、GLUT2、NHE3 mRNA表达量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高剂量组作用佳(P <0.05或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可促进脾虚泄泻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上调SGLT1、GLUT2、NHE3mRNA表达,从而促进葡萄糖及水、钠的吸收.
作者:刘海涛;施家希;黄娟;罗丹;张嘉骏;施旭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有效组分配伍形式的四逆汤对甲减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阐明其治疗甲减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化学诱导法(灌胃0.1% PTU)复制甲减大鼠模型,以组分配伍形式的四逆汤灌胃治疗4 w,治疗结束后测定血清TPO、TPO-Ab、Tg、Tg-Ab、TR-Ab、TM-Ab、IL-1及TGF-β1水平以考察其治疗甲减的免疫机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PO、TPO-Ab、TM-Ab、TGF-β1水平及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Tg、Tg-Ab、TR-Ab、IL-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汤有效组分配伍组TPO、TPO-Ab、TM-Ab、TGF-β1水平及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显著升高,Tg、Tg-Ab、TR-Ab、IL-1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组分配伍四逆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与纠正甲减状态的免疫系统紊乱有关.
作者:王艳;裴妙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考察心衰Ⅰ号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和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及X盒结合蛋白(XBP1)的影响.方法:将CHF模型大鼠分5组:模型组、心衰Ⅰ号组、贝那普利组、心衰Ⅰ号+贝那普利组(联合组),并设假手术组,各组连续给药28 d.记录大鼠体征、死亡、心功能情况,测定心肌组织CHOP、GRP78、XBP1表达,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无死亡大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BP、DBP、CO、LVSP、±dp/dtm.及血清SOD显著降低(P<0.05),心肺指数、LVEDP、血清MDA水平及心脏CHOP、GRP78、XB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上述指标不同程度改善,以联合用药组效果佳(P<0.05).结论:心衰Ⅰ号联合贝那普利可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降低心肌CHOP、GRP78及XBP1蛋白表达,降低血清MDA含量并升高SOD活性,提示心衰Ⅰ号通过抑制ERS介导的信号通路达到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目的.
作者:王晓燕;李七一;严士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雪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ilica gel、Sephadex LH 20 、RP-18及MCI gal柱层析对雪茶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合物分离,通过1H-NMR、13C-NMR、HMBC、NOESY、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雪茶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ethoxycar-bonyl)-2-hydroxy-6-methoxy-4-methylbenzoic acid(1)、3-(ethoxycarbonyl)-2-hydroxy-4-methoxy-6-methylbenzoic acid(2) 、3-hydroxy-2-methoxy-4-(methoxycarbonyl)-5-methylbenzoic acid(3)、2-hydroxy-4-methoxy-6-methylbenzoate(4)、4-hydroxy-2-methoxy-6-methylbenzoic acid(5)、4-methoxy-5-methylbenzene-1,2-diol(6)、1-(2,3-dihydroxy-5-methoxyphe-nyl) ethanone (7) 、2-hydroxy-6-methoxy-4-methylbenzoic acid(8)、baeomycesic acid (9)、squamatic acid(10)、vermicularin(11).结论: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雪茶中分离得到.
作者:邓云霞;邵志宇;张夙滢;徐隽祎;朱豆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综合评价5个不同产地牛蒡幼苗的耐盐性.方法:采用营养液水培法,在盐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牛蒡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个产地牛蒡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个不同产地牛蒡的耐盐性强弱顺序为:四川牛蒡>日本牛蒡>吉林牛蒡>山东牛蒡>江苏牛蒡.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能较全面地评价地被植物的耐盐性.四川牛蒡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具有可在土壤盐渍化地区进行栽培的可行性.
作者:王涛;刘世勇;姜媛媛;涂勋良;张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七总苷(PNS)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终浓度为100、200、400 μg/mL的PNS处理A375细胞,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定量聚合酶反应(qPCR)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标记分子mRNA表达、凋亡蛋白及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375细胞经各浓度PNS作用24、48、72 h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升高(P <0.05);PNS处理48 h后的A375细胞早期、晚期凋亡率及活化型caspase-3、Bax蛋白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Akt/Akt、Bcl-2蛋白及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PNS具有抑制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EMT等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卢晓燕;王琰;陈旻静;张娟;王大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离和鉴定木香根腐病的病原菌,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等条件对根腐病病原菌产孢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掌握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病原菌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测序,在Genbank中经Blast搜索相似性序列,以ITS序列经MEGA 6.O程序构建其分子系统发育树,确定引起木香根腐病的病原菌15b为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iceris isolate.结果:菌株15b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DA,生长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适温度为25℃,适pH值为6;产孢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适温度为30℃,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24 h黑暗条件有利于促进孢子产生;菌丝致死温度为61℃、10 min.结论:Fusarium oxysporum f.sp.ciceris isolate是引起木香根腐病的致病菌.
作者:韩凤;李巧玲;余中莲;林茂祥;杨成前;韩如刚;刘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