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现宝;薛希均;任黎
目的:对125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三种方法进行对比,以探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佳方法.方法:125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40例,术前1天至术后第3天应用抗生素.Ⅱ组:38例,术前30-60min应用抗生素至术后第2天.Ⅲ组:47例,术后1h应用抗生素至术后第4天.抗生素选用先锋霉素VⅥ或环丙沙星加灭滴灵.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术后病率及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0.0%、7.89%、34.04%及7.50%、7.89%、25.50%.经统计学处理,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术前后应用抗生素效果优于术后应用者,故术前后应用抗生素的方法值得推荐.
作者:薛素华;黄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透析液钙浓度变化对血液透析(HD)病人QT间期(QT)、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对30例慢性肾衰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先后应用钙浓度为1.25mmo1/L(dCa2+ 1.25)、1.5mmo1/L(dCa2+1.5)及1.75mmo1/L(dCa2+ 1.75)的透析液各连续进行5次血液透析,分别于第5次透析时观察透析前后有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测量并计算QT间期(QT)及QT间期离散度(QTd),计算透析期间平均每小时室性异位心搏数(VE)和室上性异位心搏数(SVE).结果:采用dCa2+ 1.25血液透析时,血清Ca2+明显下降(P<0.05),QT明显延长、QTd明显增大(P<0.05);采用dCa2+1.25及dCa2+1.75血液透析时,血清Ca2+明显升高(P<0.05),QT在dCa2+1.5透析时有缩短趋势(P>0.05),而在dCa2+1.75透析时明显缩短(P<0.05),QTd在dCa2+1. 5及dCa2+1.75透析时仅有增大趋势(P>0.05);三种钙浓度透析液血液透析期间SV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Ca2+1.25血液透析时VE发生率较dCa21.5及dCa2+1.75血液透析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透析液钙浓度变化将直接影响血清钙离子浓度和QT间期的变化,不同钙浓度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均引起QTd趋于增大,但只有低钙血液透析时在引起QT明显延长的同时,QTd才显著增大,室性异位心搏数也明显增加.
作者:周伟;赵学伟;石海滨;王亚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抗氧化维生素C、E对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1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利尿剂及抗氧化两组,分别予以双氢克尿噻(简称双克)与维生素C、E+双克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肱动脉直径的变化率(FMD%)的变化.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无论单纯利尿剂组还是抗氧化组,其治疗前ET-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及FMD%均明显降低(P<0.05),②抗氧化组中,N0及FMD%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的ET-1亦降低,但未达显著意义.单纯利尿剂组中,ET-1、N0及FMD%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抗氧化维生素C、E联用利尿剂既可以降低血压又可以部分改善和恢复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吴爱娟;桂鸣;周秀娟;陈忠;穆庆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们用纤维内窥镜对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检查,总结1000例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对照分析.提高对纤维内窥镜检查的认识,以求对上消化道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张金芝;王殿池;孟繁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GM1抗体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可能的致病机理.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30例GBS患者、24例CIDP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水平.结果:①GBS患者血清中高滴度抗GM1抗体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脑脊液中抗IgM-GM1抗体阳性率与疾病组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②CIDP患者血清中高滴度抗GM1抗体的与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脊液中抗GM1抗体的阳性率与疾病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GBS组抗GM1抗体阳性者多为运动轴索性损害;CIDP组抗GM1抗体阳性者与神经损害的类型无关.④轻、重型组GB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GM1抗体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GBS组、CIDP组血清中抗体水平与配对的脑脊液中抗体水平无相关性.结论:GBS患者脑脊液中IgM-GM1抗体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运动轴索受累的一项临床参考指标,抗体的水平与疾病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关系;GM1抗体可能不是CIDP患者的主要责任抗体.
作者:吴德云;李晓光;郭玉璞;陈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C0PD)是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发病率高且呈上升趋势.
作者:宋长缨;富淑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当前世界威胁公共健康的慢性疾病,可影响人类各年龄阶段,据统计,全球已有1亿5千万哮喘患者并呈上升趋势,其疾病反复发作,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哮喘的防治工作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如何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辛苦探索的目标.
作者:张红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胃外科学发展,胃癌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远期疗效仍不十分满意.
作者:雷亿群;杨其鹏;余衍亮;熊安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自发脊椎压缩性骨折好发部位、骨折特点、患病率和骨密度阈值.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地区50岁以上城乡男女性各250人,共1000人行骨密度检查和摄胸椎和腰椎侧位片,测量压缩椎体的楔形指数.结果:自发脊椎压缩骨折患病率15.6%,压缩骨折随年龄增长和骨量的减少而增加,压缩程度加重.无论城、乡,女性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乡村女性低于城市女性.骨质疏松脊椎压缩骨折有半数患者发生2个及以上椎体压缩,但没有椎间关节脱位,重度压缩无截瘫等特点区别于急性脊柱损伤.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自发脊椎压缩骨折L24的骨密度阈值为0.8245g/cm2或-2.5SD.骨质疏松患者除治疗外应防止滑倒、负重和交通颠簸预防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区品中;刘毅生;刘红光;刘兴漠;邓力平;马翰章;沈怀亮;林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护理行为仅限于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已不符合新的医学模式,达不到整体护理的要求.
作者:任秀菊;曲希莲;王晓;盖鑫;彭志红;郭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年8月-2001年10月行股骨近端骨折手术84例,20例行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占23.9%,其中12例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占14.2%.分析如下.
作者:高松明;尤笑迎;侯国钦;符孔龙;刘贤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恙虫病是由携带立克次体的幼螨叮咬而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卫生事业的发展,近年关于此病的报道已经极少,此次驻粤某部队演习后出现7例恙虫病患者,因临床医生认识不足,均导致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荆兴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搞好优生优育,我县在婚前保健过程中开展了围产期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1995年1月-2000年6月对泪小管断裂69例患者进行了修复,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霍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对鼻咽癌细胞株HNE1的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效应以及对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 mRNA的影响.方法:戍用MTT、吖啶橙溴乙啶荧光染色、末端标记和RT-PCR等检测方法.结果:雷公藤对鼻咽癌细胞株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15mg/m1;10×IC50的雷公藤作用HNE1细胞72h细胞凋亡率高,凋亡指数为39%;不同浓度的雷公藤能影响hTERT mRNA的表达.结论:雷公藤对鼻咽癌细胞株HNE1有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效应,可能通过影响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 mRNA而起作用.
作者:冯雪萍;肖健云;赵素萍;王承龙;张彬;刘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良性肿瘤,以月经过多和盆腔包块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切且副反应大;肌瘤剔除术后有20 30%患者复发,需再次手术;而传统的子宫切除术部分患者难以接受.
作者:刘晓晖;张建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亚甲蓝神经阻滞对老年疼痛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老年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疼痛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20),采用0.025%亚甲蓝、维生素B12500 μg、0.1%布比卡因混合液痛点或神经阻滞(每周1次,2-3次为1疗程)后及时辅助超短波注射点理疗(每天1次,10-20次为1疗程);对照组(N=20)单纯每天超短波痛处理疗加口服消炎止痛药.比较两组疗效、副作用、复发率.结果:两组疗效及复发率(3个月内),呈显著差异(P<0.05),而副作用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甲蓝混合液神经阻滞治疗老年人疼痛效果肯定,安全.
作者:胡胜英;陈旭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康复护理学基础》是我院为2001级护生新开设的课程,针对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我们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在收到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所存在的问题,以下就是我们应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康复护理学基础》的体会.
作者:周立颖;梁椰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面对社会高速发展及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与家庭有关的健康问题明显增多,加上老年人口增加的现实,人口老龄化带来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对常见病有一定的知识和防范措施,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关键.
作者:马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揭示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清甘油三酯(TG)、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1(ET-1)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9例2型糖尿病各期患者血清TG、NO及血浆ET-1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①糖尿病组(D)较正常对照组(NS)、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组(DH+)较糖尿病组血清NO、血浆ET-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②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大、微血管病变组(DH)血清NO水平较DH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浆ET-1水平较DH组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与一氧化氮、内皮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的进展,甘油三酯、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水平逐渐升高,并且它们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旭红;宁英远;高兴旺;任建功;朱秀贞;张洪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