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怡;姜寒玉;李书波;吴凌波;杨晓栋;冯永萍
目的:研究龙脷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龙脷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二十碳烯酸(Ⅰ)、十六烷酸(Ⅱ)、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Ⅲ)、2-乙酰基吡咯(Ⅳ)、β-谷甾醇(Ⅴ)、山柰酚(Ⅵ)、leucoceramides A(Ⅶ).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Ⅳ、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丘琴;赵芯芝;甄汉深;吴滨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三花莸进行系统的生药学及微性状特征研究.方法:采用植物形态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三花莸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采用微性状鉴别对三花莸叶的表面、果实、种子进行微性状特征研究.结果:植物形态以茎、叶、花和果实的形态为其主要鉴别特征;性状以茎叶的表面颜色及大小、花序和果实类型、气味为其主要鉴别特征;茎的横切面以厚角细胞、内皮层细胞、纤维束、维管束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叶以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类型,叶肉细胞的排列方式、维管束类型、腺鳞、腺毛、非腺毛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粉末以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类型、腺鳞、腺毛、非腺毛、导管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结论:本研究可为三花莸的品种鉴别、生药学研究、质量标准的制订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王红霞;王露露;郑岩;陈随清;张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白头翁提取物中白头翁皂苷D、白头翁皂苷A、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吡L阿拉伯糖苷和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种主要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ODS2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14:36:50);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结果:4种成分的进样量分别在2.40~14.40 μg、0.50 ~3.00 μg、1.98~11.88μg、1.04~6.24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96%~ 100.40%,RSD值均小于1.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重复性良好,可为白头翁提取物中皂苷类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陈振华;刘苏珍;邹园园;陈淑平;管咏梅;刘红宁;周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制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考察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主要成分体外释药的同步性.方法:以白芍总苷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的佳处方.以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释放度为指标,考察佳处方中3个主成分的同步释放性.结果:衣膜增重、衣膜中PEG 400及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用量是影响药物释放行为的主要因素.优化后的微孔渗透泵片中白芍总苷累积释放度约为90%,3个主成分呈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同步释放性较好.结论:制备的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重复性较好,可以实现其多组分同步释放.
作者:吴先闯;郝海军;宋晓勇;刘瑜新;张永州;张红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蓝翠雀花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蓝翠雀花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山柰酚(2)、槲皮素(3)、异香兰酸(4)、芹菜素(5)、木犀草素(6)、8-甲氧基-5,7,3',4'-四羟基黄酮(7) 、β-胡萝卜苷(8)、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9)、3,5-dihydroxy-4'-methoxyflavone-7-ylO-β-D-glucopyranosyl-(1 →4)-α-L-rhamnopyranoside (10)、芦丁(11)、蔗糖(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世军;廖志新;唐志书;崔春利;刘红波;梁艳妮;张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藏紫菀乙醇提取物(EEAS)的体外抗氧化及抗缺氧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和还原力检测方法考察EEAS的抗氧化作用,并对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缺氧PC12细胞模型对其抗缺氧作用进行评价.结果:EEAS富含黄酮和多酚化合物,对3种自由基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活性,其中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优于VC,同时表现出一定的Fe3+还原能力.EEAS能显著增加缺氧PC12细胞的活力,降低缺氧PC12细胞LDH活性和MDA含量,提高SOD、CAT、GSH-Px及T-AOC活性.结论:EEAS是一种活性优异的天然抗氧化剂,同时对缺氧导致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景临林;马慧萍;蒙萍;樊鹏程;贾正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明确宁夏隆德县黄芪根瘤种类及结瘤情况.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对宁夏中药材种植基地黄芪根瘤菌进行了调查.结果:隆德县黄芪根瘤形态有掌状、棒状、球形,以掌状为主占59%,棒状、球形各占31%、10%;颜色有黄色、粉白色,以黄色为主占89%,粉白色占11%;大小2~7 mm;结瘤部位以侧根和须根为主.不同地块根瘤形态不同,三星村以棒状为主占85%,赵楼村、庞庄村、观庄村以掌状为主各占56%、52%、82%.根瘤数量呈季节性变化,黄芪萌动期开始结瘤,6~7月份生长期结瘤量达到高峰,10月份收获期根瘤数量减少.不同形态的根瘤经革兰氏染色均呈G-;温度<4℃、> 45℃不能生长;pH≤5、≥12不能生长;NaCl浓度≥15%不能生长.结论:调查结果可为筛选具有特殊抗逆性的黄芪根瘤菌菌株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
作者:韩宇;史娟;谢应忠;张会会;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川芎内生放线菌群结构,筛选拮抗川芎根腐病原菌的放线菌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匀浆法、划线平板法等对川芎根茎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平板对峙法及抑菌圈法评价各菌株抑菌活性,显微观察法结合DNA测序进行菌种物种鉴别.结果:共获得83株川芎内生放线菌,分属13个类群;其中链霉菌属灰红紫类群中的深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scopuliridis(KF600747.1)、灰锈赤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iginosus (AB706352.1)、团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agglomeratus(LC055413.1)能同时抑制4种川芎根腐病原菌.结论:内生放线菌群中的链霉菌属灰红紫类群是抑制川芎根腐病原菌的重要生防菌,在川芎药材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作者:何冬梅;林婵春;严铸云;李佳穗;王海;刘薇;马云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有效降低川芎镉含量的田间栽培技术,为保障川芎用药安全和出口品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川芎生长周期内,对其栽培土壤定期浇灌不同pH梯度的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KH2PO4-NaOH)缓冲溶液,并于每次浇灌30天后收集样品,测定相关数据,分析KH2PO4-NaOH缓冲液对土壤pH值、活性态镉含量百分比及川芎镉含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空白组,施加pH值为6.5、7.0、7.4的KH2 P04-NaOH缓冲液均能有效提高酸性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活性态镉含量百分比,分别使川芎镉含量降低了47.89%、30.99%、52.82%,当KH2PO4-NaOH缓冲液pH值为7.4时,酸性土壤pH值升高幅度大,且川芎镉含量降到小值,为0.67 mg/kg.结论:施用KH2PO4-NaOH缓冲液可显著升高酸性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活性态镉含量百分比,因而降低川芎根茎镉含量,其中pH值为7.4的KH2PO4-NaOH缓冲液降低川芎镉含量的效果更佳.
作者:何春杨;李彬;李青苗;郭俊霞;张梅;陈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确定陈皮中黄酮类有效成分的适宜提取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建立并优化了超声提取工艺,分别以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6个不同产地陈皮中的黄酮类有效成分,并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橙皮苷和川陈皮素的含量.结果:超声法提取陈皮中橙皮苷的平均含量为2.833%,索氏提取法为2.78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超声法提取陈皮中川陈皮素的平均含量为0.458%,索氏提取法为0.200%,超声提取法明显优于索氏提取法.结论:超声提取法简单、经济、省时,且对川陈皮素的提取率明显高于索氏提取法(药典方法),更适合作为陈皮黄酮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作者:罗琥捷;杨宜婷;黄寿根;潘华金;罗美霞;郑国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帘子藤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ODS、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帘子藤藤茎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水杨酸(2)、间苯二酚(3)、4-羟基苯甲酸(4)、原儿茶酸(5)、香草酸(6)、丁香酸(7)、东莨菪素(8)、臭矢菜素D(9)、(+)-lyoniresinol(10)、(-)-loliolide(11)、胡萝卜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绍军;吴闯;赵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制定紫花松果菊种苗分级标准,为紫花松果菊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紫花松果菊种植地的种苗为研究材料,测定紫花松果菊种苗株高、根长、根数、单株鲜重和叶片数等指标,通过对各指标数据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确定紫花松果菊种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再采用系统聚类确定紫花松果菊种苗的分级标准.结果:紫花松果菊的单株鲜重、根长和株高是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结论:紫花松果菊种苗分为3个等级,其中,Ⅰ级种苗:单株鲜重不小于1.39g,根长不小于7.7 cm,株高不小于9.5 cm;Ⅱ级种苗:单株鲜重在0.79~1.38 g之间,根长在6.7 ~7.6 cm之间,株高在8.1~9.4 cm之间;Ⅲ级种苗:单株鲜重在0.66~0.78 g之间,根长在6.2 ~6.6 cm之间,株高在6.7 ~8.0 cm之间;其余种苗为不合格种苗.
作者:刘雪艳;张会敏;苏闪闪;潘桂芳;侯晓娟;袁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工栽培滁菊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水、氮二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水氮耦合对滁菊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滁菊不同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差异,以现蕾期滁菊耗水强度较大.水氮耦合对滁菊苗期、分枝期、现蕾期、采摘期耗水量和生育期总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水分因子对滁菊各生育时期耗水量及总耗水量的影响大于氮肥因子,氮肥因子对滁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水分因子,水肥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当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1.35%,施氮量0.268 N/kg,滁菊水分利用效率高,达3.435g/kg·株.结论:从滁菊水分利用效率角度考虑,滁菊水氮管理以中低水平水分管理和中高水平氮肥用量较为适宜.
作者:李孝良;谢晓露;张健;汪建飞;谢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山核桃叶总黄酮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用不同浓度氯化钴并优化不同缺氧及复氧时间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缺氧复氧前加入终浓度为2.5、5、10 μg/mL的山核桃叶总黄酮预处理,通过检测细胞上清液中LDH释放量,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并采用MTS检测缺氧复氧损伤后细胞的成活率以及Hoechst-PI双染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内HIF-1α蛋白表达,来考察山核桃叶总黄酮保护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结果:利用1 200 μmol/L氯化钴缺氧18h,复氧2h可建立缺氧损伤心肌细胞模型.与模型组比较,山核桃叶总黄酮能降低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LDH释放量及细胞内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减少细胞凋亡,并使细胞HIF-1α蛋白表达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山核桃叶总黄酮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增强细胞清除自由基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蒋瑞彬;朱学鑫;邢丽婉;丁志山;吕圭源;金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利用ITS2序列对棘豆属蒙药材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对棘豆属正品药材硬毛棘豆Oxytropis fetissovii Bge.、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Pall.) DC.样品和伪品大花棘豆Oxytropis grandiflora(Pall.)DC.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为扩大研究范围,又从GenBank中下载了棘豆属与黄芪属植物样本的ITS2序列.经ITS2 Database网站处理截取ITS2序列,并采用MEGA 5.10计算相关数据,基于K2P模型构建聚类树(NJ树).并从ITS2网站上获得样本及下载序列的ITS2二级结构信息,分析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棘豆属药材的ITS2序列较短,序列长度为216 ~218 bp,有利于DNA的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Pall.) DC.、硬毛棘豆Oxytropis fetissovii Bge.与大花棘豆Oxytropis grandiflora(Pall.)DC.的种内遗传距离大于种间遗传距离.在NJ树模型中,棘豆属正品药材与非正品样品可以区分开;与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比较也可以区分开.结论:以ITS2序列为标准的DNA条形码能够有效的鉴定棘豆属药材.
作者:陈思有;吴亚男;许亮;冯全君;王冰;康廷国;赵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肉苁蓉等级与内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明确不同等级整株肉苁蓉的加工蒸制时间.方法:测定肉苁蓉的鲜重和长度等外观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K聚类分析确定肉苁蓉分级标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肉苁蓉的苯乙醇苷和多糖等含量,比较不同等级和蒸制时间内在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肉苁蓉可分为3个等级,不同等级肉苁蓉的内在成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对肉苁蓉质量影响为蒸制时间大于等级.Ⅰ级肉苁蓉适宜蒸制30 min晒干,Ⅱ级和Ⅲ级适宜蒸制20 min晒干.结论:肉苁蓉整株产地加工采取分等级蒸制晒干的方式可有效保证肉苁蓉药材内在品质.
作者:彭芳;徐荣;王夏;刘同宁;高晓霞;刘源;陈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生草药性备要》为岭南地区广泛流传的重要本草著作,记录了大量的岭南药用植物的应用经验.但一直以来罕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的考证研究.该文对《生草药性备要》中收录的309味草药进行了文献考证和野外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得出其中296味草药的植物来源,13味植物药由于书中提供的信息不足,有待进一步的考证研究.此外,该文还对考证得出的296味草药的资源组成特点、治疗疾病类型和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分析,以完善岭南地区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作者:周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博落回果荚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果荚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6-氰基二氢血根碱(1)、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2)、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白屈菜红碱(4)、二氢白屈菜红碱(5)、13,14-去氢-N-甲基黄连碱(6)、N-甲基氢化小檗碱(7)、小檗碱(8).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7为首次在博落回属植物中报道.
作者:卿志星;徐玉琴;杨鹏;余坤;彭懿;左姿;曾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抵当汤及其拆方对糖尿病大鼠心肌AngⅡ含量和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复制糖尿病模型,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抵当汤组、水蛭虻虫组、桃仁大黄组、缬沙坦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8周末,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Ang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TGF~1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能显著降低心肌AngⅡ含量,下调心肌组织TGF-β1mRNA及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水蛭虻虫、桃仁大黄的作用均不如全方显著.结论:抵当汤可缓解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病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组织AngⅡ的含量,抑制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储全根;张凯;刘新萍;毕华剑;董妍妍;刘德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南五味子中的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为南五味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TQ/MS技术对9个产地共70批南五味子中的23种氨基酸类成分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五味子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类成分,其中,含量高的是精氨酸(Arg),含量低的是脯氨酸(Pro).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也较高,甲硫氨酸(Met)仅在一个产地的样品中检见.商洛市柞水县样品中总氨基酸含量高,达5.25 mg/g,安康市宁陕县样品含量低,仅2.31 mg/g.结论:南五味子为一种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药材,不同产地间氨基酸种类差异很小,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地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杨文潮;杨洁;段金廒;钱大玮;朱振华;唐志书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