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点红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研究

田培燕;陈应康;杨小军;刘大腾;叶劲松;周丽琴;赵洪宾

关键词:一点红,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 降糖
摘要:目的:研究一点红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降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6~7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实验分成6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糖尿病成模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150 mg/kg)阳性对照组及一点红提取物低(1 g/kg)、中(5 g/kg)、高(10 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LDL-C、FBG、MDA显著升高(P<0.05),HDL-C、Fins、C-P、SOD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TG、TC、LDL-C、FBG、MDA显著降低(P<0.05),HDL-C、Fins、C-P、SOD显著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胰岛数目减少、细胞排列紊乱、胞浆减少、胰岛内细胞边界不清、不规则.一点红各组大鼠随着药物剂量升高,组织病理学改变逐渐改善.结论:一点红提取物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并能提高模型动物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清MDA及血脂水平,对胰岛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生物炭浸提液对茅苍术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生物炭浸提液对茅苍术形态、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在大田试验中设计了小麦秸秆生物炭提取液叶面喷施(T1)、灌根(T2)和叶面喷施+灌根(T3)三个不同处理,分析毛苍术生长特征和品质特征.结果:施用生物炭浸提液显著提高了茅苍术植株中叶绿素含量,增大了叶面积.T1、T2、T3三个处理茅苍术根茎产量分别提高14.1%、15.6%、14.8%,苍术素含量分别提高7.7%、10.6%、9.6%.同时,生物炭浸提液处理也促进了茅苍术对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的吸收.结论:施用生物炭浸提液能显著提高茅苍术产量,改善品质,表明生物炭浸提液具有开发为营养肥料的潜力.

    作者:刘贝;向增旭;郑金伟;李恋卿;潘根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沉香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目的:探讨引种沉香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根据广东惠州沉香基地引种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沉香的种子繁殖、育苗技术、造林技术、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沉香好用种子繁殖,将沉香种子和湿沙按1:4的比例混匀,贮藏期控制在7天以内发芽率高,直接利用母树下自然发芽的1年生野苗进行移栽成活率高.沉香苗移栽时选用一层网遮荫,基肥好选择鸡粪或者复合肥.移栽沉香营养袋苗要明显好于沙床苗,生产上应选营养袋苗进行移栽.苗期的管理在除草、松土追肥、修剪方面都要选择合适的时期,合理的病虫害防治,以确保沉香快速健康生长.结论: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沉香在广东惠州生长适宜,可推广种植.

    作者:贺握权;廖建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黄芩石榴皮面霜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黄芩石榴皮面霜的处方及其制备工艺.方法:以基质的外观、稠度与涂布性、物理稳定性、pH值为考察指标,筛选基质的油相组成、乳化剂的用量,并对乳化温度、乳化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确定的处方组成和工艺为:黄芩提取物1.5%、石榴皮总多酚部位2%、白凡士林8%、硬脂酸2%、十六醇4%、十八醇4%、甘油6%、丙二醇6%、十二烷基硫酸钠1%、单硬脂酸甘油酯2%、依地酸二钠0.1%、羟苯乙酯0.1%、加纯净水至100%;乳化温度为80℃、乳化时间为15 min.制备的产品均匀、细腻、稠度适中、易涂布、物理稳定性好.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可行性高,产品质量稳定,拓宽了纯天然中药用于皮肤护理的应用前景,适用于该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推广.

    作者:范鹏举;张春虎;李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于地方文献的重庆石斛考

    以不同时期的地方志、文史资料等地方文献为主,古代本草为辅,结合实地调查,对重庆石斛资源分布及应用历史进行考证.结果表明,重庆系石斛道地产区,有16部地方文献对石斛有相关记载,并以民国《巴县志》和《石柱县医药志》记载为详细;原植物主要有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分布在巴南、大足、江津、合川等渝中和渝西地区;也有少数的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L)Sw.、广东石斛Dendrobium wilsonii Rolfe和曲茎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 Z.H.Tsi,S.C.Cum et L G.Xu等,主要分布在石柱、万州、云阳、黔江等渝东一带,在解放前曾大量采集、加工和应用.由于过度采集,重庆石斛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应积极探索野生资源的引种驯化和仿生栽培,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作者:李博然;明兴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一测多评法测定白芍中5种成分含量

    目的:建立白芍中5种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法.方法:以芍药苷为参照物,计算芍药内酯苷、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4种成分的含量,同时外标法测定5种成分的含量,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结果:一测多评法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得到的16批白芍样品中5种成分的含量与外标法实测值相对偏差均在5%以内.结论:一测多评法可用于白芍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可靠准确.

    作者:张文生;张秋霞;金林;赵万顺;杨文静;章顺楠;叶正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肘后备急方》蓝的考证

    该文对《肘后备急方》中的“蓝”进行本草考证,认为所载的蓝淀和蓝汁应为十字花科的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蓝实应为以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a Ait.为主的种子.

    作者:戴卫波;梅全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化疗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化疗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58例化疗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予盐酸格拉司琼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K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炙甘草加减治疗化疗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国栋;黄紫锋;邓上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白附子不同炮制品药理作用评价研究

    目的:综合评价白附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作用差别.方法:采用小鼠自主活动试验、睡眠试验、回苏灵惊厥试验考察白附子不同炮制品的镇静和抗惊厥作用;以醋酸扭体法、甲醛致痛法、二甲苯耳肿胀法来考察其抗炎镇痛作用;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白附子不同炮制品的药理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白附子能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延长惊厥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舔足时间和耳肿胀度;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综合作用顺序从强到弱依次为白附子姜矾制品、矾制品、生品、姜制品.结论:白附子生品及炮制品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抗惊厥及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熊成成;蔡婉萍;林嘉娜;陈文政;聂容珍;李书渊;陈艳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GC-MS分析金钗石斛花挥发油成分

    目的:分析金钗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金钗石斛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3.14%.结论:本研究可作为药材质量控制和药用价值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作者:郑家欢;吴观健;吴岳滨;黄润祥;郑艳雁;刘志霞;王兆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紫金龙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紫金龙种子的萌发特性,了解其适萌发温度、种子吸水性、种子萌发抑制性,获得有效的打破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方法.方法:观测不同处理后紫金龙种子的萌发率.结果:紫金龙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种子吸水快时间是浸种后6~12h,种子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在50~400 mg/L范围内随着GA浓度的升高对紫金龙种子萌发促进作用随之增强,98%浓硫酸处理5~10 min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提早种子萌发时间.结论:紫金龙种子存在种皮障碍和含有抑制萌发物质,采用400~500 mg/L GA浸种或98%浓硫酸处理种子10 min能打破种子休眠.

    作者:郭乔仪;鲁菊芬;杨美权;王洪丽;张金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脑健片中3种儿茶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考察HPLC法同时检测心脑健片中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为BenetnachTM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A:水:乙腈:磷酸=95.0∶4.5∶0.5,B:水:乙腈:磷酸=49.0∶0.5∶0.5,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进样量:20 μL.结果:4个批号的心脑健片中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24.1~27.7 mg/片、15.9~ 18.5 mg/片和12.2~17.3 mg/片.结论: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的HPLC同时检测为心脑健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作者:张晓群;赵荣诚;张洪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于“化学基础”探讨新风胶囊方中雷公藤配伍减毒作用

    目的:通过对新风胶囊进行拆方,观察方中雷公藤配伍其他药味前后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变化,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揭示方中主要影响雷公藤毒性的药味.方法:结合“组分剔除法”采用HPLC法测定各拆方组雷公藤甲素的溶出,并对雷公藤与主要影响其毒性的药味配伍前后进行全成分分析.结果:雷公藤与黄芪配伍可明显减少雷公藤甲素的溶出(P<0.01),与薏苡仁、蜈蚣配伍对雷公藤甲素溶出无显著影响;雷公藤配伍黄芪,通过对峰面积的比较,配伍后有10个峰的峰面积不变,除去4个未能归属的峰,有20个峰的峰面积发生变化,其中17个峰的峰面积减小,3个峰的峰面积增大.结论:从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推断,雷公藤与黄芪配伍,可以降低雷公藤的毒性作用,且药物之间的配伍不仅是成分的简单加和,还包括质和量的变化.

    作者:孟楣;张静;江莹;许坡;唐利宇;戴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博落回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博落回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博落回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等波谱手段确定了结构,分别鉴定为:6-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1)、6-氰基二氢白屈菜黄碱(2)、二氢白屈菜玉红碱(3)、6-甲氧基去甲白屈菜红碱(4)、二氢血根碱(5)、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豆甾醇(7).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新的天然化合物,化合物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余坤;彭懿;卿志星;杨鹏;左姿;曾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华泽兰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华泽兰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MTT比色法评价6个化合物的肿瘤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华泽兰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upalinilide G(1)、8β-(4'-hydroxytigloyloxy)-5-desoxy-8-desacyleuparotin(2)、3-(hydroxymethyl)-1,13,14,15-tetrahydroxy-7,11,15-trimethyl-2,6,10-hexadecatriene(3)、3-(hydroxymethyl)-1,13,15-trihydroxy-7,11,15-trimethyl-2,6,10-hexadecatrien-14-yl acetate (4)、eupafolin (5)、hiyodorilactone B(6).化合物2对人胃癌HGC-27细胞及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IC50分别为4.29 μg/mL、5.53 μg/mL.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华泽兰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对HGC-27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作者:尉小琴;刘呈雄;邹坤;贺海波;汪鋆植;吴一航;许应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宽叶缬草土壤理化性质对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贵州剑河、江口宽叶缬草药材总黄酮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为宽叶缬草的栽培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宽叶缬草总黄酮的含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相应土壤理化性质;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宽叶缬草总黄酮含量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宽叶缬草药材总黄酮含量与有机质、pH、全P、速效K、速效P呈负相关趋势,与全K、全N呈正相关趋势.结论:通过降低土壤pH值,控制有机肥的施用,降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可以增加宽叶缬草中次生代谢产物总黄酮的积累.

    作者:覃容贵;钱志瑶;周镁;徐昌艳;周道堂;罗忠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党参原产地及其迁地引种后AFLP与HPLC指纹图谱分析

    目的:探讨自然环境对不同基原党参原植物遗传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AFLP分子标记与HPLC指纹图谱技术分别对3个种群24个居群和10批党参药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UPGMA方法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4个居群按照物种分类聚为3类.自甘肃文县和四川九寨沟县迁地引种的素花党参居群聚为第Ⅰ类.自湖北省板桥镇引种的川党参居群单独归为第Ⅱ类.迁地引种的党参居群与山西不同地理分布的野生及家种党参居群聚为第Ⅲ类.迁地引种的3个基原10批党参药材与对照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大于0.8,其化学成分趋于相似,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包括原产地及其迁地引种的不同基原党参种群间遗传差异由其物种内在的遗传特性引起,党参种内居群间遗传相似性与地理分布又呈一定相关性,而3个基原党参药材的化学成分则更易受到栽培环境因素的影响.

    作者:谷聪;曹玲亚;苏强;关琳静;杨静;高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艾纳香幼苗对夏季遮阴胁迫的生理响应

    目的:为探讨艾纳香对光照的响应机理,寻求适宜艾纳香生长的佳栽培条件.方法:以有性繁殖的1年龄艾纳香幼苗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5月开始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四梯度遮阴处理试验:全光照;轻度遮阴,透光率(75±3)%;中度遮阴,透光率(45±5)%;重度遮阴,透光率(20±3)%.对不同遮阴胁迫下艾纳香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轻度遮阴胁迫下植物长势好,叶片含水量大,叶片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来弥补少量光照不足.中度和重度遮阴胁迫下植物细胞已受到损伤,细胞渗透势不平衡,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增幅较大,通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的改变产生化学防御体系,减小细胞受损程度.重度遮阴胁迫下,艾纳香植株长势差,出现明显的叶片变大变薄现象,叶片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都大量减小,在渗透物质与抗氧化酶活性调节下,植物维持较弱生长特征.结论:夏季轻度遮阴处理可促进艾纳香幼苗生长发育.

    作者:李丽霞;刘济明;池馨;廖小锋;骆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莲子心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莲子心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及莲子心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20%四氯化碳溶液2 mL/kg造模,首次加倍,2次/w,共8 w.同时分别给予各组大鼠按10 mL/kg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给药8w后称量体质量及肝质量,计算肝脏系数,检测血清ALT、AST、ALB及肝组织SOD、MDA、Hyp水平,观察肝组织肝纤维化并进行分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莲子心各组肝脏系数及血清ALT、AST显著降低;肝组织中MDA、Hyp显著降低,SOD显著升高;莲子心中、高剂量组血清ALB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莲子心各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结论:莲子心能减轻肝细胞损伤,保护肝细胞,并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施京红;赵秋菊;丁辉;周戬;薛敬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水蛭(日本医蛭)皮肤及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

    目的:对水蛭(日本医蛭)进行组织学研究,为更好的保护这一宝贵中药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组织学切片及显微拍照方法,对日本医蛭皮肤及消化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日本医蛭体壁可分为5层,分别是:表皮层、上皮层、真皮层、肌肉层、葡萄状组织.日本医蛭消化系统主要由口、咽、食道、嗉囊、肠、直肠以及肛门等部分构成.结论:本研究可为日本医蛭养殖学、病理学以及生理功能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作者:鲁增辉;石萍;陈仕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扭肚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药扭肚藤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扭肚藤的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咖啡酸(2)、水杨酸(3)、异香草酸(4)、阿魏酸(5)、咖啡酸甲酯(6)、咖啡碱(7)、3,6-diiso-propylpiperazin-2,5-dione(8)、东莨菪内酯(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胥爱丽;陈雪;江洁怡;陈昭;丁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