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化学基础”探讨新风胶囊方中雷公藤配伍减毒作用

孟楣;张静;江莹;许坡;唐利宇;戴敏

关键词:新风胶囊, 雷公藤, 雷公藤甲素, 配伍减毒, 化学基础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风胶囊进行拆方,观察方中雷公藤配伍其他药味前后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变化,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揭示方中主要影响雷公藤毒性的药味.方法:结合“组分剔除法”采用HPLC法测定各拆方组雷公藤甲素的溶出,并对雷公藤与主要影响其毒性的药味配伍前后进行全成分分析.结果:雷公藤与黄芪配伍可明显减少雷公藤甲素的溶出(P<0.01),与薏苡仁、蜈蚣配伍对雷公藤甲素溶出无显著影响;雷公藤配伍黄芪,通过对峰面积的比较,配伍后有10个峰的峰面积不变,除去4个未能归属的峰,有20个峰的峰面积发生变化,其中17个峰的峰面积减小,3个峰的峰面积增大.结论:从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推断,雷公藤与黄芪配伍,可以降低雷公藤的毒性作用,且药物之间的配伍不仅是成分的简单加和,还包括质和量的变化.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水蛭(日本医蛭)皮肤及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

    目的:对水蛭(日本医蛭)进行组织学研究,为更好的保护这一宝贵中药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组织学切片及显微拍照方法,对日本医蛭皮肤及消化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日本医蛭体壁可分为5层,分别是:表皮层、上皮层、真皮层、肌肉层、葡萄状组织.日本医蛭消化系统主要由口、咽、食道、嗉囊、肠、直肠以及肛门等部分构成.结论:本研究可为日本医蛭养殖学、病理学以及生理功能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作者:鲁增辉;石萍;陈仕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化疗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化疗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58例化疗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予盐酸格拉司琼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K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炙甘草加减治疗化疗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国栋;黄紫锋;邓上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生物炭浸提液对茅苍术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生物炭浸提液对茅苍术形态、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在大田试验中设计了小麦秸秆生物炭提取液叶面喷施(T1)、灌根(T2)和叶面喷施+灌根(T3)三个不同处理,分析毛苍术生长特征和品质特征.结果:施用生物炭浸提液显著提高了茅苍术植株中叶绿素含量,增大了叶面积.T1、T2、T3三个处理茅苍术根茎产量分别提高14.1%、15.6%、14.8%,苍术素含量分别提高7.7%、10.6%、9.6%.同时,生物炭浸提液处理也促进了茅苍术对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的吸收.结论:施用生物炭浸提液能显著提高茅苍术产量,改善品质,表明生物炭浸提液具有开发为营养肥料的潜力.

    作者:刘贝;向增旭;郑金伟;李恋卿;潘根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北青龙衣中萘醌类有效成分动态积累规律研究

    目的:明确北青龙衣中萘醌类有效成分动态积累过程,确定北青龙衣药材的适宜采收期.方法:以不同采样方式获得多产区不同采集时期北青龙衣样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萘醌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桃醌、胡桃酮含量,结合药材产量,研究萘醌类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确定适宜采收时期.结果:3个产区各采集时期北青龙衣样本的总萘醌、胡桃醌、胡桃酮含量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8月中旬后急剧下降.结合药材产量,7月中旬至8月初有效成分总量积累达到大值.结论:综合总萘醌、胡桃醌、胡桃酮含量以及药材产量确定北青龙衣适宜采收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初.

    作者:霍金海;孙国东;任晓蕾;王伟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GC-MS分析金钗石斛花挥发油成分

    目的:分析金钗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金钗石斛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3.14%.结论:本研究可作为药材质量控制和药用价值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作者:郑家欢;吴观健;吴岳滨;黄润祥;郑艳雁;刘志霞;王兆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Box-Behnken设计优化熟三七皂苷类成分提取工艺

    目的: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优化熟三七中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皂苷类成分含量和干膏率的总评归一值(0D)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时间、溶剂倍数、醇提浓度、提取次数等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结合效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经优化确定佳提取工艺为:取熟三七粉末适量,加入16倍量70%乙醇溶液,提取3次,每次2.5h.该工艺条件所得实测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偏差较小.结论:通过实验建立的响应面模型与真实情况拟合良好,能较好的预测熟三七中皂苷类成分含量及于膏率等指标,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蒋万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宽叶缬草土壤理化性质对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贵州剑河、江口宽叶缬草药材总黄酮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为宽叶缬草的栽培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宽叶缬草总黄酮的含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相应土壤理化性质;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宽叶缬草总黄酮含量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宽叶缬草药材总黄酮含量与有机质、pH、全P、速效K、速效P呈负相关趋势,与全K、全N呈正相关趋势.结论:通过降低土壤pH值,控制有机肥的施用,降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可以增加宽叶缬草中次生代谢产物总黄酮的积累.

    作者:覃容贵;钱志瑶;周镁;徐昌艳;周道堂;罗忠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液-质联用研究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目的:建立UPLC-MS同时测定大鼠组织中黄连生物碱类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以延胡索乙素为内标,组织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进行UPLC-MS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BEHC18(2.1 mm ×100 mm,1.7μm),流动相为0.2%的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正离子检测模式,选择的检测离子质荷比分别为:降氧化北美次碱m/z 191.904/118.973,8-氧黄连碱m/z335.877/308.072,盐酸巴马汀m/z351.94/294.554,表小檗碱m/z335.94/262.112,非洲防己碱m/z337.94/322.422,黄连碱m/z 319.904/292.037,延胡索乙素m/z355.977/192.036,盐酸小檗碱m/z335.94/320.036,氧化小檗碱m/z351.94/321.995,药根碱m/z 337.94/322.949.结果:在大鼠不同组织中,9个生物碱成分在测定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1);方法的精密度RSD小于15%,准确度和稳定性均在±15%以内,提取回收率在72.1%~82.9%之间,RSD≤15%.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巴马汀成分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降氧化北美次碱、8-氧黄连碱、氧化小檗碱仅在肝及心/肾中检测到.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应用于检测大鼠体内生物碱类成分的组织分布研究是可行的.

    作者:毕肖林;王亚;池玉梅;狄留庆;李俊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灵芝属不同菌种漆酶活性的比较

    目的:初步探索灵芝属不同菌种漆酶活性与其生长的相关性,筛选出高产漆酶的菌种.方法:利用PDA固体培养基方式,采用ABTS+法和硫酸-苯酚法分别对漆酶活性和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有柄树舌前期生长较快,漆酶活性第4天达到大(1 476.64 U/g),为甜灵芝大值的11.37倍,综合分析后优势显著;信州灵芝多糖含量较低;灵芝S3生长速度平缓,多糖含量居中.结论:灵芝属不同菌种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与漆酶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有柄树舌可作为漆酶高产的出发菌种.

    作者:刘禹;兰进;徐新然;陈向东;尹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山胡椒根化学成分及其生物碱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研究

    目的:对山胡椒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分离得到的生物碱成分对4种肿瘤细胞株增殖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RP-18和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并结合MS、NMR等波谱解析技术及与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山胡椒根中生物碱及萜类成分,对分离得到的生物碱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从山胡椒根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兰箭毒碱(1)、N-甲基樟苍碱(2)、樟苍碱(3)、波尔定碱(4)、去甲异波尔定碱(5)、去甲异紫堇定碱(6)、对盖烷-反式-3,8-二醇(7)、对盖烷-顺式-3,8-二醇(8)、eudesm-4(15)-ene-7,11-diol(9)、4β,6β-dihydroxy-1α,5β(H)-guai-9-ene(10).化合物2~4对4种肿瘤细胞HT-29、SGC-7901、SMMC-7721和A549增殖均具有抑制活性.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生物碱类成分,化合物1、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具有强烈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特别是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在中、高浓度给药情况下,甚至优于同浓度的阳性对照药物依托泊苷VP-16.

    作者:刘婷;李文艺;刘小文;齐成媚;袁志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LC/MS/MS鉴定千金子二萜类化合物在Caco-2细胞中的代谢产物

    目的:研究千金子素L1、千金子素L2、千金子素L8、6(17),12(E)-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苯乙酸酯在Caco-2细胞中的代谢产物及途径.方法:100 μg/mol千金子二萜类化合物作用于Caco-2细胞3、6、12 h后收集并纯化样品,LC/MS/MS分析鉴定代谢产物.结果:千金子素L1在Caco-2细胞中首先发生酯基水解,然后再被甲基化,终鉴定得到两个甲基化产物;千金子素L2、千金子素L8及6(17),12(E)-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苯乙酸酯各鉴定出一个酯基水解产物.结论:千金子素L1在Caco-2细胞中主要代谢途径为酯基水解和甲基化;千金子素L2、千金子素L8及6(17),12(E)-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苯乙酸酯在Caco-2细胞中主要代谢途径为酯基水解.LC/MS/MS可以快速、灵敏地鉴定千金子素L1、千金子素L2、千金子素L8及6(17),12(E)-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苯乙酸酯在Caco-2细胞中代谢产物.

    作者:唐思丽;张玲玲;黄文菁;陈虎彪;张建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沉香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目的:探讨引种沉香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根据广东惠州沉香基地引种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沉香的种子繁殖、育苗技术、造林技术、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沉香好用种子繁殖,将沉香种子和湿沙按1:4的比例混匀,贮藏期控制在7天以内发芽率高,直接利用母树下自然发芽的1年生野苗进行移栽成活率高.沉香苗移栽时选用一层网遮荫,基肥好选择鸡粪或者复合肥.移栽沉香营养袋苗要明显好于沙床苗,生产上应选营养袋苗进行移栽.苗期的管理在除草、松土追肥、修剪方面都要选择合适的时期,合理的病虫害防治,以确保沉香快速健康生长.结论: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沉香在广东惠州生长适宜,可推广种植.

    作者:贺握权;廖建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五味子种子性状与药材质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五味子种子性状与药材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果实中木脂素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Cellsens standard软件对种子性状指标数据化处理.结果:野生和栽培五味子种子千粒重、性状指标(长、宽、投影面积)两类样品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种子千粒重和性状指标-长、投影面积、种脐深,均与果实木脂素类指标成分含量呈负相关,且与五味子醇甲、五叶子醇乙、五叶子乙素、五叶子丙素和6种指标成分总含量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饱满、粒小的五味子种子作为种源,对于选育高木脂素含量的五味子种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艳超;马琳;张坚;王海英;王丽芝;李先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太子参指标成分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太子参指标成分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CA)、偏小二乘分析(PLS)、PCA排序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太子参中指标成分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探究影响太子参指标成分积累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产地与采收时间对太子参中指标成分含量均存在影响.气候因子中月低气温、月平均气湿、月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量是影响太子参指标成分含量的主导因素.结论:通过气候因子与指标成分间的正负相关性分析,可以解释太子参传统采收时间的合理性以及江苏句容太子参环肽B含量较高的原因.

    作者:马阳;侯娅;邹立思;刘训红;兰才武;罗益远;刘娟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丹酚酸B对波动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波动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HUVECs与丹酚酸B孵育24h后暴露于波动高糖(5.5 mmol/L 12 h,33.3 mmol/L 12 h)72 h.MTT法检测HUVECs活力,比色法检测NO、细胞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及Caspase-3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OX4、p-eNOS、BAX及BCL-2蛋白水平.结果:丹酚酸B可显著抑制波动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增强细胞活力,上调p-eNOS蛋白水平,促进NO释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水平,降低Caspase-3活性,提高细胞总抗氧化能力,降低NO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P<0.05或P<0.01).结论:丹酚酸B可显著减轻波动高糖诱导的HU-VECs损伤与凋亡,其机制与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而下调Caspase-3活性有关.

    作者:任尤楠;陶善珺;赵梦秋;郑书国;朱元美;杨解人;吴元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温阳复脉汤对糖尿病肢冷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阳复脉汤治疗糖尿病肢冷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肢冷症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温阳复脉汤辅助治疗,治疗30天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LT、MPV、PCT、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传导速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传导速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复脉汤结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肢冷症的临床疗效更显著.

    作者:高占华;周颖;王玉满;孔令娟;刘岩;赵玉堂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参芪地黄降糖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降糖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宁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接受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参芪地黄降糖颗粒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降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及治疗后气阴两虚症状消失率和降糖、中医证候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P2hPG、HbAlc、TC、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多食易饥、手足心热、盗汗、失眠等气阴两虚中医症状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降糖总有效率(84.91%)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64.91%)(P<0.05).结论: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降糖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降糖治疗.

    作者:徐月丽;张丽;王丽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于“化学基础”探讨新风胶囊方中雷公藤配伍减毒作用

    目的:通过对新风胶囊进行拆方,观察方中雷公藤配伍其他药味前后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变化,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揭示方中主要影响雷公藤毒性的药味.方法:结合“组分剔除法”采用HPLC法测定各拆方组雷公藤甲素的溶出,并对雷公藤与主要影响其毒性的药味配伍前后进行全成分分析.结果:雷公藤与黄芪配伍可明显减少雷公藤甲素的溶出(P<0.01),与薏苡仁、蜈蚣配伍对雷公藤甲素溶出无显著影响;雷公藤配伍黄芪,通过对峰面积的比较,配伍后有10个峰的峰面积不变,除去4个未能归属的峰,有20个峰的峰面积发生变化,其中17个峰的峰面积减小,3个峰的峰面积增大.结论:从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推断,雷公藤与黄芪配伍,可以降低雷公藤的毒性作用,且药物之间的配伍不仅是成分的简单加和,还包括质和量的变化.

    作者:孟楣;张静;江莹;许坡;唐利宇;戴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微胶囊双水相体系富集白术中蓬莪术烯成分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溶剂的微胶囊双水相对白术挥发油中蓬莪术烯富集程度.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β-环糊精-硫酸钠萃取的白术挥发油中的蓬莪术烯进行检测,利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采用β-环糊精-硫酸钠萃取法,以甲醇作为提取溶剂得到的蓬莪术烯含量高,其相对含量为75.14%.结论:以甲醇为溶剂的微胶囊双水相富集效果较好,蓬莪术烯含量高,为蓬莪术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易;陈天玲;马晋芳;葛发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摘花序和人工授粉对丹参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摘花序与人工授粉对丹参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于开花期摘除花序或进行人工授粉,测定丹参的形态指标和根部产量,并采用HPLC测定丹参的活性成分含量.结果:摘花序有利于丹参地上部及地下部的生长,并显著增加活性成分含量.经人工授粉的丹参在果期的结实率达到53.95%,单株结籽数为自然条件下的16.6倍,且并不影响丹参产量、活性成分含量.结论:摘花序可提高丹参药材的产量和品质;人工授粉显著提高丹参结籽数、结实率.该研究为丹参种质资源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赵琦;宋振巧;房信胜;仉劲;潘玉玲;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