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来酸罗格列酮与磺脲类/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席云霞;张振文

关键词:马来酸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马来酸罗格列酮与磺脲类/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动态临床观察.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4周的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磺脲类/二甲双胍治疗,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血脂、血压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4周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有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指数)下降;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收缩压降低,肝、肾功能明显变化.结论马米酸罗格列酮与磺脲类/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同时有降压作用.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的基本原则

    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临床上为治疗目的而发挥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而与治疗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依据中药药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的程度,病理机制等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癌和致畸作用等.

    作者:宋秀梅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28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抗凝和溶栓治疗对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DVT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病人给予尿激酶50万U/日,静滴5天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2次/日,共7天,B组只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2次/日,共7-10天.观察下肢肿胀、疼痛情况及治疗前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等,并在治疗结束后复查彩色多普勒.结果两组治疗方法疗效比较显示A组效率显著高于B组,但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PLT无显著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T延长,Fg降低.未见明显出血及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对无手术适应证的老年DVT患者进行抗凝及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如能早期进行溶栓,则能更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对于因种种原因不适合溶栓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同样有效.

    作者:雷万福;徐福祥;刘平;赵艳芳;王砚青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医学教育及学生素质的比较

    笔者有幸在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部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分别作访问学者1年和半年,对两国的医学教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情况.回国后又参与了首都医科大学生的教学工作,现将3国的医学教育模式及学生素质加以比较,与大家共享.

    作者:郭艾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巨大卵巢纤维瘤合并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1例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69岁,住院号0445782,因发现腹部包块3年,尿频一年余,伴阴道脱出物5个月.于2004年3月29日入院.该患者3年前自扪及下腹部包块,如手拳大小,可以活动,无疼痛,无发热等不适感觉,未曾就诊治疗.近1年来自觉腹部包块增大,伴尿频,无尿急、无消瘦.于5个月前发现阴道内脱出一肿物,休息时回缩,咳嗽或重体力劳动时加重,偶有胸闷,无气短、无腹胀、腹痛.食欲、睡眠正常.入院诊断:盆腔占位:①卵巢实质瘤?②带蒂浆膜下肌瘤?子宫脱垂Ⅱ度重,阴道前后壁脱垂Ⅱ度.

    作者:赵小兵;凌明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反跳与防治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属于各类急性中毒之首,大部分中毒者通过彻底消除毒物,防止继续吸收,早期足量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和胆碱酯酶复能剂及对症治疗都能达到好的救治效果.但部分患者因多种原因在症状缓解的恢复期出现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即所谓的反跳现象.其特点是前驱症状不典型,进展快,病情危重,治疗棘手易死亡.因此积极防治其反跳是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回顾分析31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病历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防治体会,供从事急诊救治的同仁参考.

    作者:吴燕;祖亚娟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对年长儿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体会

    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心理状态与健康儿童不同,情绪有不稳定的倾向.尤其当前大部分患儿为独生女,家长的溺爱,视为掌上明珠.患儿入院后易出现激动、任性、哭闹.对行为的控制及刺激的耐受均降低,加上环境的改变和接受各种检查及治疗,使患儿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忧郁不快和恐惧的心理.对此,体贴入微的照顾患儿给予关心照顾与重视,积极地教育或暗示,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儿的信任,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

    作者:刘杰;王连英;王传红;王知秋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38例分析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综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疗效.方法HBO治疗组38例,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BO治疗,压力2.2ATA,经面罩吸纯氧20min,换吸空气5min,共吸氧80min,1次/天,10天1疗程;对照组给常规药物治疗.结果HBO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治愈52.6%,有效47.4%,无效0.对照组11例,治愈45.5%,好转45.5%,无效9%.结论HBO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义成;王佳惠;林娜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与药物治疗研究

    目的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方法采用SAS、SDS及自编心身症状量表作为比较工具,对49例FD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对33例实施药物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接受心理治疗的49例患者有42例好转,好转率85.71%,接受药物治疗的33例,只有8例好转,好转率为24.24%,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后的SAS、SDS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心理治疗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作者:杨世祥;张迎红;许建红;路兰;徐晶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脑膜瘤VEGF和CD31表达与瘤周水肿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1微血管计数与瘤周水肿(PTBE)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膜瘤术后59例石蜡切片VEGF表达,CD31微血管计数以及根据肿瘤术前MRI和/或CT片计算瘤周水肿指数.结果分析结果显示:VEGF和CD31的表达正相关且与PTBE密切相关(P<0.05).结论脑膜瘤VEGF表达在微血管形成与瘤周水肿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吴启华;钟志光;罗坚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冠心病心率变异降低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心率变异(HRV)是窦性心搏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是反应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我们回顾分析了冠心病患者中有心血管事件和无心血管事件发生者进行的动态心电图(DCG)检查HRV资料,比较有无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秀忠;邓世周;于伟红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PLT,MPV及PT,INR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

    对4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的PLT、MPV及PT、INR值进行动态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PT,INR在术中与术后比较,MPV在术前与术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值在其它阶段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经相关性分析,PLT与MPV在术前、术中与术后均呈非线性负相关.PLT,MPV与PT,INR无相关性.提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PLT及MPV存在动态相关性,同时也证明了PT,INR可作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预测血栓栓塞病发生及检测抗凝治疗的良好指标.

    作者:董玉琳;李晓萍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老年脑卒中后心理反应及保健指导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均寿命增大,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平均居首位,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部分病人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家庭或社会将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这些因素,患者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做好患者心理保健指导,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郑洲会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医学物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为使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探索的功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阐述了如何将医学物理中的知识引入物理实验,实践证明效果是十分令人满意的.

    作者:桂维玲;姚建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浅谈老年病人静脉穿刺术中血管的选择

    老年病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易导致急危重病及住院时间长的疾病的发生.如何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合理地提高老年病人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术中血管的选择尤为重要.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浅谈老年病人静脉穿刺术中血管的选择.

    作者:刘军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阑尾输出道回结肠可控膀胱术的护理

    目的总结阑尾输出道回结肠可控膀胱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保持各引流管通畅,预防感染等.拔除导尿管后,训练患者定时自行导尿.结果本组16例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保持引流管通畅,训练患者自行导尿是护理关键.

    作者:苏英捷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探讨循证医学的体会

    循证医学近年来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对于循证医学的发展,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探讨.

    作者:李东军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克林澳治疗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克林澳(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是一种新型心脑血管治疗药物,具有独特的内源性腺苷增效及弱钙离子阻滞的双重作用,可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血管,改善循环及营养,保护脑细胞,具有双重作用机制,而且克林澳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并不影响血压及脉搏.为客观评价克林澳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我们采用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毛丽君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子宫积脓并穿孔误诊2例

    子宫积脓并穿孔在临床上较少见,且容易误诊,我院从1999年-2004年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雒金莲;韩淑月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长期酗酒与糖耐量低减及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是探讨酗酒对糖耐量低减(IGT)人群胰岛素抵抗影响及和2型糖尿病(DM)关系,从而对酗酒人群2型DM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酒分类标准[1]和(1999年)IGT的标准,我们按平均饮白酒>100ml/d、或饮啤酒>750ml/d、或葡萄酒>360ml/d;5.8mol/L<FPG<7.0mmol/L或7.8mol/L≤2hPG<11.1mmol/L为标准(IGT),从本院糖尿病门诊健康体检查中选出符合以上条件者46例(A组),根据病人自愿的原则将A组分为禁酒组(A1组)23例和酗酒组(A2组)23例;非饮酒符合IGT条件者41例(B组),因饮酒女性少且不易配合,故所有病例全部选择男性.留取病人空腹和进食2两馒头2小时的血样,立即分离血清测定空腹血糖(FPG)、2小时血糖(2hPG)、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将余下的血清立即放置-20℃保存,并集中在2个月内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和2小时胰岛素(2hINS)浓度.结果A组酗酒IGT者血清中TG、TC的含量均较B组非酗酒IGT者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IR)更严重,B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IS)和胰岛素敏感性(ISE)更差,A1组禁酒6个月后除TC改善不明显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与B组相比除TC略有差异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2年后随访表明,A2组2hPG和TG明显升高,IR进一步恶化,2型DM转化率为30.4%;而A1组2型DM转化率仅为8.7%,与B组7.3%的转化率接近,IR明显改善.结论禁酒不仅有利于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和受损B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恢复,还利于提高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减缓糖耐量低减者向糖尿病转化的速度,禁酒有利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彭易清;马红兵;彭正清;刘俊峰;张木勋;欧阳金芝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18例体会

    我们自1999年6月-2003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1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言杰;徐德太;吴金全 刊期: 2004年第14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