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口箭皂苷抗内毒素作用的实验研究

任婧;雷林生;余传林;何概易南;陈娜娜

关键词:开口箭, 皂苷, 内毒素,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目的:探讨开口箭皂苷(STCB)对内毒素所致小鼠死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 LPS)60 mg/kg或10 mg/kg分别制备昆明种小鼠内毒素中毒死亡模型和内毒素血症模型,STCB预防性灌胃给药,观察中毒小鼠存活率、存活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LPS刺激小鼠腹腔渗出细胞活化作为体外炎症模型,STCB干预,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经STCB(200、400 mg/kg,连续5d)预处理的动物存活率略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存活时间显著长于模型组(P<0.05).经STCB(200、400 mg/kg,连续5d)预处理的动物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体外STCB(20、40 μg/mL)明显抑制由LPS诱导的小鼠腹腔渗出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P <0.05).结论:STCB对LPS中毒所致小鼠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1β和TNF-α分泌有关.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秋石方的早期记载新考

    通过文献考证和解读,重新考证了早期记载秋石方的书籍和时间,发现:现存有据可考的早记载秋石方的书籍是《良方》和《证类本草》,而不是《经验方》;沈括是秋石阴阳二炼法的早记录者,但未被后世医家所重视;《本草纲目》中的阳炼法并非直接源于《良方》或《苏沈良方》;《证类本草》中的炼人中白方就是秋石方,而不是其他方子,该方不直接以炼秋石方为名的原因与秋石作为一种药物独立列于本草书籍的历程有关.

    作者:朱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从化州柚中提取的柚皮苷的杂质研究

    目的:研究从化州柚中提取的柚皮苷中的杂质.方法:采用HPLC-PDA/ESI-MS/MS法,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对主要杂质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柚皮苷样品中主要杂质为野漆树苷和新北美圣草苷,二者与柚皮苷的校正因子分别为1.82和1.02.对6批样品进行测定,野漆树苷的含量为0.742%~0.926%,新北美圣草苷的含量为0.335%~0.464%,总杂质含量小于1.5%.结论:该检测方法快速、准确,柚皮苷中杂质种类和含量稳定,为柚皮苷应用的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刘孟华;刘海滨;苏薇薇;刘晓柔;李嘉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葛根先煎对方剂中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葛根先煎与否对于葛根黄芩黄连汤和葛根汤中君、臣药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方法:制备葛根先煎与共煎的样品,采用HPLC-DAD测定样品中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黄芩苷、小檗碱的含量,采用GCMS测定样品中盐酸去甲基伪麻黄碱(NMP)、盐酸去甲基麻黄碱(NME)、盐酸麻黄碱(E)、盐酸伪麻黄碱(PE)、盐酸甲基麻黄碱(ME)的含量,并计算提取率.结果:葛根黄芩黄连汤先煎样品(A)与共煎样品(B)的提取率分别为:葛根素(46.09±0.90)%、(46.59±1.87)%,大豆苷(46.34±2.54)%、(43.67±2.93)%,大豆苷元(34.40±3.03)%、(34.28±2.71)%,黄芩苷(40.39±1.30)%、(39.70±0.60)%,小檗碱(40.92 ±0.95)%、(41.64±1.28)%,P >0.05;葛根汤先煎样品(C)与共煎样品(D)的提取率分别为:葛根素(47.13±2.14)%、(45.68±2.50)%,大豆苷(45.01±3.13)%、(44.44±2.83)%,大豆苷元(33.58±2.60)%、(30,75±3,05)%,NMP (43.35±0.74)%、(42.17±1.21)%,NME (43.78 ±1.45)%、(42.26±2.48)%,E(49.73±0.54)%、(49.18±0.39)%,PE (40.82±0.92)%、(38.69±2.68)%,ME (49.73±3.13)%、(47.05±2.85)%,P>0.05.结论:葛根先煎,对上述两方中君、臣药有效成分提取率基本没有影响.

    作者:张明明;谭晓梅;陈飞龙;高婕;罗佳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总量统计矩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补阳还五汤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

    目的:采用总量统计矩分析法对补阳还五汤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方法:建立补阳还五汤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对10批补阳还五汤样本,采用总量统计矩分析法,计算其相关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10批药材补阳还五汤纯成分的平均AUCT为1.976×107 μV·s;AUCPWΥ为3.807×104 μV·s/mg;MCRTΥ为13.72min,VCRTT为15.74 min2;浓度CT为519.0 mg/mL.结论:统计矩原理可用来刻画多成分(峰)曲线性的特征,AUCT能用于中药复方指纹图谱定量分析,AUCPWT、MCRTΥ、VCRTT能用于中药复方指纹图谱定性分析.本法具有加合运算的特征,能消除溶剂的干扰,获得纯品的总量统计矩参数;具偶联性,能与多维向量偶联构成多维曲线中心矩及偏差分析.

    作者:周晋;邓凯文;贺福元;刘文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HPLC测定马钱子配伍生地黄前后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含量

    目的:研究马钱子配伍生地黄(以下简称马生)不同比例水煎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分别对马生前后主要生物碱成分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马钱子单煎剂比较,马生1∶2煎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分别下降19.49%和0.23%;马生1∶4煎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分别下降59.93%和31.95%;马生1∶6煎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分别升高6.25%和43.22%.结论:马生1∶2、1∶4煎剂可降低马钱子毒性成分,起到减毒作用.减毒较佳配伍比例为马生1∶4.

    作者:梁晓东;唐迎雪;王加锋;王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炒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

    目的:研究炒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生地黄炭、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理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黄、熟地黄、炒生地黄炭、炒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均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与生地黄组比较,炒生地黄炭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熟地黄组比较,炒熟地黄炭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结论: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生地黄炒炭后增强了止血作用、熟地黄炒炭后产生了止血作用.

    作者:李娴;卫向龙;王娜;李凯;田连起;张振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宣木瓜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宣木瓜资源,本文重点介绍了宣木瓜的主要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的功能作用、含量,同时比较了宣木瓜和其他种类的木瓜在营养成分和生物功能物质上的差异.并针对宣木瓜可开发的相应产品进行了简单综述.

    作者:谢海伟;张斌;杨贤松;王娣;曾卫国;许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灰毡毛忍冬藤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分离鉴定灰毡毛忍冬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灰毡毛忍冬藤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绿原酸(3)、木犀草素(4)、槲皮素(5)、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8)、1,3-O-二咖啡酰奎宁酸(9)、东莨菪素(10)、灰毡毛忍冬皂苷乙(11)、灰毡毛忍冬皂苷甲(12)、圣草酚(13).结论:其中,化合物6、7、13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胡扬帆;吴楚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传统药物学调查

    目的:系统整理、总结、归纳出广西苦苣苔科民族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功效及民间使用情况,为该科民族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资源调查、整理国内各大标本馆标本原始记录、查阅文献记载.结果:(1)广西苦苣苔科民族药用植物有7种,本草书籍中记载有3种;(2)同种药用植物常常作不同民族药应用;(3)7种民族药的传统疗效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这些传统疗效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广西苦苣苔科民族药用植物传统疗效显著、资源丰富、民间应用广泛,但绝大部分民族药缺乏深入系统研究.

    作者:白贞芳;王晓琴;肖培根;刘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清喷鼻微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脑清喷鼻微乳喷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共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必要时予脱水,抗感染等).治疗组予脑清喷鼻微乳喷鼻,2喷/次,3次/d;对照组予安慰剂喷鼻,2喷/次,3次/d.疗程均为14 d.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统计量u=2.5126,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治疗7d及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提示治疗效果较好.治疗7d及治疗14 d后NIHSS评分组间比较则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肠清喷鼻微乳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治疗7d后中风病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14 d后中风病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7d后(P<0.01).组间比较则治疗组治疗后7d,治疗后14 d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清喷鼻微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且简便易行,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勇华;祝维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湖南省保健食品市场调研及监管对策

    目的:调查湖南省市面流通保健食品基本情况,探索有效的监管对策.方法:通过制定调研表格,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市5个区和衡山县为调查点,了解保健食品市场状况.结果:保健食品主要以药店、批发市场为卖点;湖南本土生产的和进口的保健食品市场份额都较小,主要是以广东为首的外省生产的保健食品;在标识标签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规范行为,还存在一定冒用保健食品注册号的行为.结论:应该在规范标识标签,建立合理的市场管理制度及严厉打击冒用注册号等方面加强监管.

    作者:刘秀兰;陈立章;蒋秋桃;李祁;王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生长素对西洋参成熟种胚及离体子叶体细胞胚发生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生长素包括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对西洋参完全成熟种胚及离体子叶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的效应.方法:以陕西留坝西洋参的完全成熟裂口种子所获得的完整种胚及离体子叶为实验材料,接种到添加不同浓度2,4-D、NAA、IAA的MS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培养.结果:三种生长素诱导体细胞胚的能力为:IAA> NAA>2,4-D,IAA高诱导率达100%;NAA、2,4-D佳浓度分别为2.0 mg/L和0.5 mg/L;离体子叶的体细胞胚发生率相对较低;2,4-D处理(30 d内)时间越长诱导率越高.结论:IAA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的能力强,较高浓度的NAA和2,4-D抑制体细胞胚的发生,体细胞胚发生需要持续的生长素作用.

    作者:晋海军;秦公伟;刘艳丽;王敏;杨晓洋;曹小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畲药半边风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畲药半边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半边风的化学成分,并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β-谷甾醇(3)、松柏醛(4)、东莨菪素(5)、β-hydroxypropiovanillon(6)、右旋松脂素(7)、右旋丁香树脂酚(8).结论:除化合物3外,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任刚;罗仉平;黄慧莲;邵峰;李贡辉;周长新;刘荣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金钗石斛种苗分级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制定金钗石斛的种苗质量标准.方法:采集贵州赤水石斛种苗基地不同类型的金钗石斛种苗(组培苗、扦插苗),测定苗高、茎粗、节数等指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并制定不同类型种苗质量标准.结果:苗高、株数/丛是评价金钗石斛组培种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苗高、芽点数是评价金钗石斛扦插种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结论:组培苗中,Ⅰ级种苗的苗高不低于17 cm,株数不低于3;Ⅱ级种苗的苗高不低于11 cm,株数不低于2;达不到Ⅱ级种苗标准的为不合格种苗.扦插苗中,Ⅰ级种苗的苗高不低于12 cm,芽点数不低于3;Ⅱ级种苗的苗高不低于6 cm,芽点数不低于2;达不到Ⅱ级种苗标准的为不合格种苗.

    作者:唐玲;张丽霞;王云强;杨春勇;唐德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法的灯盏花缓释微丸处方工艺优化研究

    目的:优化灯盏花缓释微丸处方工艺.方法: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映射缓释微丸处方工艺过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粒子群优化法筛选处方工艺参数.结果:依据优化处方工艺参数制备的微丸缓释效果明显,微丸中药物释放属扩散与骨架溶蚀协同作用机制.结论: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结合粒子群优化法为解决制剂处方工艺涉及的多维复杂非线性系统的优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作者:张纪兴;陈燕忠;吴智南;廖伟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金雀异黄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抗缺氧的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酮对缺氧成骨细胞的抗缺氧作用.方法:以大鼠成骨细胞为材料,用三气培养箱建立缺氧模型.设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和含不同浓度金雀异黄酮的缺氧加药组.比较各组缺氧36 h后细胞活力、ROS含量、细胞凋亡、细胞周期、PCNA表达、iNOS活性和钙化结节面积等,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BCL-2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金雀异黄酮显著提高缺氧成骨细胞存活率、G1期细胞百分比、钙化结节面积、HIF1α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凋亡、ROS含量、PCNA表达量、iNOS酶活性和Caspase-3 mRNA表达.结论:金雀异黄酮能保护缺氧成骨细胞并促进其分化.

    作者:韩桂秋;葛宝丰;陈克明;马慧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野生仙人掌多糖对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野生仙人掌多糖(ODPs)对小鼠特异性(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检测ODPs对血清溶血素IgM、IgG含量、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检测分离纯化的ODPs主要组分ODP-I对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结果:ODPs能显著增强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IgM、IgG的生成;显著增强免疫抑制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均使之恢复至正常水平;显著降低免疫抑制小鼠CD4+T细胞亚群比例,从而显著降低CD4+/CD8+T细胞比值,使之接近正常水平,且均有剂量关系.ODP-I可极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自然增殖,协同有丝分裂原ConA或LPS诱导T、B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ODPs对免疫抑制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体外淋巴细胞具有增殖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

    作者:赵龙岩;张松莲;袁清霞;程杰;曾富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番石榴叶总三萜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番石榴叶总三萜(TTPGL)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5组:糖尿病模型组,番石榴叶总三萜低、中、高剂量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另取12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6w.取血清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另取肾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切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空腹血糖显著升高、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升高;肾脏病理形态学显示: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腔变窄,基底膜增厚,肾小球肿大、肾小囊变窄,肾小管水肿等.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TTPGL中、高剂量组大鼠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升高(P<0.01或P<0.05);同时,TTPGL给药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肾脏病理形态学损伤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番石榴叶总三萜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并对糖尿病肾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匡乔婷;赵晶晶;叶春玲;王静茹;叶开和;张晓琦;王英;叶文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常春卫矛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常春卫矛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和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对常春卫矛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不同产地的常春卫矛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测定了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论:较全面的考察了常春卫矛的各项质量指标,为制定常春卫矛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蒋林;黎明;雷震鸣;韦松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云南栽培滇龙胆病害种类及生态治理

    目的:了解栽培滇龙胆病害种类,为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调查、症状观察、样本采集、病原菌分离、形态鉴定及柯赫氏验证程序来鉴定确诊.结果:栽培滇龙胆的病害为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褐斑病(Alternaria tenuis)、锈病(Aecidiumpers)、圆斑枯病(Pestalotiopsis)、匐柄霉叶枯病(Stemphylium sp.)、壳二孢叶枯病(Ascochyta sp.)、格孢腔菌(多胞菌)叶枯病(Pleospora sp.)及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spp.)和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spp.).其中以炭疽病为主要病害,发病株率40%以上,严重度达4~5级;其次是锈病,发病株率10%以下;其他病害发病株率在2%以下.结论:滇龙胆以上几种病害为首次报道,滇龙胆是这些病原菌的新记录寄主.针对这些病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赵振玲;张金渝;金航;杨美权;杨维泽;杨雁;杨天梅;石娅娜;杨绍兵;刘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