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雾化吸人疗法的护理体会

石晓梅;刘惠

关键词:
摘要:雾化吸人疗法是用物理方法,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人,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上由于它安全性好、副作用小,内科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消炎、减轻咳嗽、稀释痰液、帮助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等,达到治疗目的.通过长期临床观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泰山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输液反应的护理体会(附24例报告)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而输液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并不少见.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输液过多或过快反应、空气栓塞、静脉输液药物反应、静脉炎等.其中以发热反应为常见.输液反应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危险程度,而且易引起医疗纠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防治工作.本文收集了我科发生的24例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经芳;王凤霞;亓学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宫内外同时妊娠1例

    病例介绍:患者20岁,因人工流产术后4天,突发性右下腹痛18小时,于2003年2月5日人院.4天前患者曾因停经48天,尿HCG(++),B超提示宫内妊娠囊1.5×1.2cm,诊断为宫内早孕,于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术中肉眼见明显绒毛组织,手术顺利.

    作者:牛海蓉;刘慧颖;刘伟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普鲁卡因配伍苯甲醇治疗寻常疣96例临床观察

    寻常疣俗称刺瘊,是临床皮肤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时间长,且易反复发病,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近年来,我院采用普鲁卡因配伍苯甲醇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疣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爰红;王东升;李秀青;田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围手术期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病变,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管为主.主要病因有外部因素:如吸烟、寒冷的工作环境、外伤和病原体感染;内部因素有:如自身免疫功能紊乱[1].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呈周期性发作.主要临床表现有疼痛、末梢感觉和皮肤颜色改变,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营养缺乏性变化,病变及远侧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后导致肢体末端坏疽和溃疡.我院收治了一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肢体末端已发生干性坏疽,无法保守治疗,后手术截肢.通过对该患者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病人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青;吕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北京小汤山医院SARS病人早期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北京小汤山医院SARS患者早期临床特点和诊断与治疗的体会. 方法对2003年5月收治112例SARS患者,其中医护人员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北京小汤山医院接收的部分SARS患者具有明显的医院和家庭聚集的发病特点,有93.75%(105/112)的患者有SARS感染接触史,初期接触地点主要在医院,占79.46%(89/112),在家中有接触史占9.82%(11/112),有外出史占4.46%(5/112),无明显接触史7例,占6.25(7/112).初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加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及其他的综合治疗4~7天,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除1例患者转中日友好医院外,其余的患者于6月20日前全部康复出院.结论SARS是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SARS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医院与家庭聚集性,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临床早期以发热为主,胸片表现为斑片状渗出性影,CT检查比胸片更敏感,胸部影像学异常是SARS诊断的必要指标,系列X线平片与CT即可随时观察SARS的病情变化,并可指导治疗,提示预后.约有1/3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约1/2患者肝功异常.重型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需无创呼吸机支持.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但用药剂量、时间要根据胸片情况而定.

    作者:于建国;商庆华;赵玉兰;徐雪萍;张修礼;郭廷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宫内节育器致全身过敏反应1例报告

    临床资料:张某,女,27岁,产后4个月,来我站放置宫内节育器一枚.术前常规查体均无异常,术后自述轻微的下腹坠痛,少量的阴道流血,观察后回家,大约1小时后逐渐出现恶心、头痛,即在当地卫生室以感冒治疗2日,未见好转再次来到我站.

    作者:邵文;李学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28例

    本院在2001年~2003年间,运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共28例,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 28例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大58岁,小27岁,病史长30年,短1年.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

    作者:康庆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在抽血中的应用

    静脉抽血是临床常用的技术操作,我们经常遇到需在短时间内反复抽血的情况,如急重症病人的监测和一些功能试验.反复的静脉穿刺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此,我们于2004年1月开始采用静脉留置针抽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秀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规范药品质量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县乡服务站的药房是供应各科室药品的职能部门,是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服务站的医护质量.能否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使用,加强药品的科学管理非常重要.

    作者:仝爱萍;李秀华;王安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方氨林巴比妥过敏反应2例报道

    复方氨林巴比妥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曾遇到过两例复方氨林巴比妥引起过敏的事例.报导如下:

    作者:张效菊;刘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烧伤湿润膏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

    目前我国人口逐步走向老龄化,老年人的慢性病越来越多,尤其是长期卧床不起的慢性病,由于护理不当发生褥疮感染,如不及时治疗会使皮肤破溃逐渐加深,形成难治性溃疡,增加病人痛苦.以前的治疗方法是用龙胆紫涂创面,创面虽收敛结痂,但痂下常积脓生分泌物,反复治疗效果不佳,笔者现采用碘酒消毒,再加烧伤湿润膏外用等方法治疗20余病人,在短时间效果较好,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云霞;蒋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阑尾尖端出血致腹腔内积血2例报告

    阑尾尖端出血致腹腔内积血临床上较为罕见,我院分别在2001年及2003年救治了2例,均痊愈出院.本病术前不易诊断,均在阑尾炎手术中发现而确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出血后静止性脑梗死43例临床分析

    静止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又称无症状性脑梗死,指临床上无症状性或与临床症状和既往率中史不相关的梗死灶.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SCI的检出率增加,并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文献报道亦较常见,但脑出血后SCI却少见报道.本文收集2000年9月~2003年9月间43例脑出血后出现SCI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安连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患者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大多数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尽早做好术前准备,及时手术是挽救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作者:王延青;张向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放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84例临床分析

    食管癌仍以手术为主,但对于无手术指征的食管癌,目前多提倡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笔者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化疗的方法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现报道如下.

    作者:司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挫裂伤后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是抢救脑挫裂伤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护理.根据近几年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灵芝;刑艳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健康教育

    精神科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进行保健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使他们对所患疾病有所了解,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能力.教育家属在生活方面对病人尽心照顾及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心理屏障.以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右侧输尿管囊肿合并结石1例

    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因尿急、尿频、排尿困难5天就诊.查体:发育情况良好,腹平软、无压痛,T:38.1℃.尿常规检查:脓球(++),血常规、BUN及肝功检查均正常.B超检查:右肾12.7×4.2cm2,结构清晰,实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分离,内见4.0×2.1cm2的液性暗区,右侧输尿管全程扩张,内径1.8cm,于右侧输尿管膀胱开口处见约3.6×2.8cm2的囊性无同声区,边界清,壁薄,光滑,包膜完整,向膀胱内凸起,随输尿管喷尿动作呈周期性改变,其内见约1.0×0.8Gm2的团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作者:李秀红;郑金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金标法快速筛查无偿献血者HBsAg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金标试纸条HBsAg快速筛查的符合率. 方法对流动献血者取指尖末梢血50~100u1左右,金标法快速筛查HBsAg,15分钟读取结果,再用ELISA法复检. 结果3566例中金标法检出阳性212例,ELISA法复检阳性223例,金标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5%结论对献血者先进行HBsAg金标快速筛查,阳性符合率高,漏检率低,避免了血液浪费,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和健康.

    作者:孙金明;李宗生;张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预防拔除留置尿管后尿潴留的点滴体会

    临床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在拔除尿管后,常出现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现象.虽经护理人员采用多种方法,如热敷、引尿、扶患者坐起排尿等措施,但效果仍不满意,需再次行导尿术者可达20%左右.这样既增加了病人痛苦,也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为此我科自2000~2004年以来,对1200例骨科手术留置导尿的患者采用拔尿管前夹管憋尿的方法,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刘淑莲;刘桂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泰山卫生杂志

泰山卫生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泰山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