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梅;刘惠
阑尾尖端出血致腹腔内积血临床上较为罕见,我院分别在2001年及2003年救治了2例,均痊愈出院.本病术前不易诊断,均在阑尾炎手术中发现而确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病例摘要患儿男性,2岁8个月,因进行性腹部膨隆2年余,于2004年7月15日收入院.患儿近两年来腹部膨隆,逐渐增大,无发热和抽风,无咳喘,无咯血,无吐泻,无呕血和便血,无尿红和尿痛,无关节疼痛,食欲正常,睡眠正常.患儿6个月时曾患腹泻,并发现脾大,未做特殊治疗.近一周发热、轻咳,在外院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
作者:于淑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阴道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症状之一,少量反复出血可诱发感染,而大量出血则可危及生命.现将近年来收治的阴道大出血98例病人的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冯爱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已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患者的心理需要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因而心理护理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我做为一名护理人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现将个人的一点体会和认识总结如下:
作者:高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气管切开是抢救脑挫裂伤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护理.根据近几年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灵芝;刑艳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北京小汤山医院SARS患者早期临床特点和诊断与治疗的体会. 方法对2003年5月收治112例SARS患者,其中医护人员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北京小汤山医院接收的部分SARS患者具有明显的医院和家庭聚集的发病特点,有93.75%(105/112)的患者有SARS感染接触史,初期接触地点主要在医院,占79.46%(89/112),在家中有接触史占9.82%(11/112),有外出史占4.46%(5/112),无明显接触史7例,占6.25(7/112).初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加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及其他的综合治疗4~7天,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除1例患者转中日友好医院外,其余的患者于6月20日前全部康复出院.结论SARS是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SARS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医院与家庭聚集性,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临床早期以发热为主,胸片表现为斑片状渗出性影,CT检查比胸片更敏感,胸部影像学异常是SARS诊断的必要指标,系列X线平片与CT即可随时观察SARS的病情变化,并可指导治疗,提示预后.约有1/3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约1/2患者肝功异常.重型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需无创呼吸机支持.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但用药剂量、时间要根据胸片情况而定.
作者:于建国;商庆华;赵玉兰;徐雪萍;张修礼;郭廷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我县一些乡镇卫生院却出现病人趋少,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经济滑坡,财政困难日渐突出的现象,给卫生院的生存带来威胁.现将其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刘云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临床资料:张某,女,27岁,产后4个月,来我站放置宫内节育器一枚.术前常规查体均无异常,术后自述轻微的下腹坠痛,少量的阴道流血,观察后回家,大约1小时后逐渐出现恶心、头痛,即在当地卫生室以感冒治疗2日,未见好转再次来到我站.
作者:邵文;李学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临床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在拔除尿管后,常出现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现象.虽经护理人员采用多种方法,如热敷、引尿、扶患者坐起排尿等措施,但效果仍不满意,需再次行导尿术者可达20%左右.这样既增加了病人痛苦,也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为此我科自2000~2004年以来,对1200例骨科手术留置导尿的患者采用拔尿管前夹管憋尿的方法,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刘淑莲;刘桂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寻常疣俗称刺瘊,是临床皮肤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时间长,且易反复发病,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近年来,我院采用普鲁卡因配伍苯甲醇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疣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爰红;王东升;李秀青;田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精神科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进行保健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使他们对所患疾病有所了解,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能力.教育家属在生活方面对病人尽心照顾及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心理屏障.以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几年来,儿童的X线检查越来越多,为更好地保护儿童,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供同行们参考.1用CR替代常规的胸透、普通X线摄影胸透的照射量是胸片的20~30倍;焦-肢距近,对皮肤照射损伤大;无影像记录.普通的X线摄影由于曝光时间长、曝光量偏大、儿童易活动等特点,影响了图像的质量和诊断水平.同时,儿童过多重拍也增加了儿童X线的辐射.
作者:李清美;李玉报;丁晓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夜班护理是整个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夜班往往只有一名护士值班,却要负责全病房病员的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还要为下一班次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所以任务是繁重的.
作者:王霞;武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静脉抽血是临床常用的技术操作,我们经常遇到需在短时间内反复抽血的情况,如急重症病人的监测和一些功能试验.反复的静脉穿刺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此,我们于2004年1月开始采用静脉留置针抽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秀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例介绍:患者20岁,因人工流产术后4天,突发性右下腹痛18小时,于2003年2月5日人院.4天前患者曾因停经48天,尿HCG(++),B超提示宫内妊娠囊1.5×1.2cm,诊断为宫内早孕,于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术中肉眼见明显绒毛组织,手术顺利.
作者:牛海蓉;刘慧颖;刘伟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大多数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尽早做好术前准备,及时手术是挽救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作者:王延青;张向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病变,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管为主.主要病因有外部因素:如吸烟、寒冷的工作环境、外伤和病原体感染;内部因素有:如自身免疫功能紊乱[1].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呈周期性发作.主要临床表现有疼痛、末梢感觉和皮肤颜色改变,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营养缺乏性变化,病变及远侧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后导致肢体末端坏疽和溃疡.我院收治了一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肢体末端已发生干性坏疽,无法保守治疗,后手术截肢.通过对该患者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病人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青;吕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产科出血是常见且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特将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做如下分析:
作者:李东玫;张爱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院在2001年~2003年间,运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共28例,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 28例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大58岁,小27岁,病史长30年,短1年.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
作者:康庆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静止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又称无症状性脑梗死,指临床上无症状性或与临床症状和既往率中史不相关的梗死灶.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SCI的检出率增加,并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文献报道亦较常见,但脑出血后SCI却少见报道.本文收集2000年9月~2003年9月间43例脑出血后出现SCI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安连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