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芝;李玉凤;李秋丽
常见影响中药剂量因素如下:①药材质量对剂量的影响.中药以植物药为多,植物药的生长环境、采收季节、药用部位、贮藏时间、产地加工不同,对其所含的化学成分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丹参野生品皮部占整个根部的比例较大,而家种品则很小,而有效成份主要存在于皮部.
作者:李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喘憋性肺炎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一种,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多见于2岁以内,尤以2~6个月婴幼儿为多,在病毒性肺炎中居首位.远期随访,继发哮喘患病率22%~66%,我科近1年收治89例喘憋性肺炎患儿均已治愈出院,现就其病例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尚云;王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部位、复发、并发症及防治中原则均有一定特点,因此,正确掌握老年人的这一常见病的特征和防治,对延长人类寿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问题作简要讨论.
作者:李凤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手指撕脱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手外伤,若处理不当,常导致功能障碍,甚至残废.我科自1998年至2003年,应用腹部带蒂皮瓣移位修复皮肤撕脱伤共7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张霞;贾兴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体会,运用益气活血,通阳散结的疗法治疗非阴虚型冠心病患者50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弭继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2001年起,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生进行临床带教,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临床带教的质量,同时也激发护生学习及工作热情,赢得了病人对护士的好评.
作者:冯玉玲;吴延平;马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保留灌肠是儿内科常见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大多用于肠道感染者庆大霉素灌肠;烦躁哭闹或惊厥者10%水合氯醛等.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一次性头皮针管代替肛管为患儿保留灌肠,效果好.其优点是:①取材方便,经济:取无菌一次性头皮针一个,去掉针头部分即可.②灌肠完毕较肛管处理简单,可直接进行焚烧处理;而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作者:贾俊英;范明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骨科自1997年1月到2003年12月对舟骨、月骨缺血性坏死及1例跟骨缺血性坏死,应用自体带蒂骨膜移植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鼻衄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每年春冬干燥季节,气候变化大,加之流行感冒大面积蔓延,鼻出血发生的几率增加.对一些中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极易患鼻出血.2001年度,我科共收治鼻出血患者3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96年以来,我们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1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文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快速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使复杂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变得直观、清晰、活泼,提高了教学质量.我们在病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挂图等方法结合使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人就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及注意问题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强调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是为可取的教学方法.
作者:杨雷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3年1~2月,笔者应用艾洛松治疗婴幼儿湿疹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焱;闫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泰安市自开展无偿献血以来,经过广泛宣传、发动等工作,以及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临床用血已经100%来自无偿献血,基本满足了血液供应,同时提高了血液质量,但是无偿献血也存在血液报废的问题,经统计,2002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共采集血液31813人次,报废血液1194人次,占献血人数3.75%,为了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浪费,笔者就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苏涛;郭建光;王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调节性内斜视与高度远视和AC/A的比值异常有直接关系.如果远视尚未矫正,过度使用调节引起集合过强,而融合功能不足,便可引起内斜视.远视的程度与内斜视的类型有直接关系.完全性调节性内斜视有较高的远视性屈光不正,非调节性内斜视的屈光状态则正常或为轻度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屈光状态介于二者之间.对调节性内斜视,合理配戴眼镜、充分矫正远视,为首选的佳治疗方案.如果在发生斜视之前,双眼的视功能已发育完善,则预后良好.
作者:苏彤;庄桂莲;聂蓉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腋臭为临床常见病,主要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多见.以往治疗方法虽多,但各有弊端.我科于1999年5月至2003年1月采用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腋臭50例,疗效确切,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72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Kerr和Curry等首次提出细胞凋亡以来,凋亡一直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热点.目前,细胞凋亡用以表示人体正常细胞死亡及维持形态上动态平衡过程的概念已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因其与感染、肿瘤和免疫心血管疾病等有密切关系而备受瞩目.随着分子心血管病学的研究发展,现已证实了细胞凋亡现象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生理和病理变化中,例如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心源性猝死、心肌病、心脏传导障碍和心律失常等.
作者:张向鑫;李庆浩;李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女,39岁,乳房胀疼4年,于2002年4月诊断为双侧乳腺增生,给予乳癖消、维生素E、谷维素、维生素B1,治疗半年无明显好转.于2003年4月,在县计生服务站帮扶州城开展生殖健康查体时,到州城计生服务站就诊.体格检查:右侧乳房乳头上下方可触及一枣核样大小肿块,表面光滑,质硬,活动差.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左侧乳房扪及增生肿块.此两种肿块的关系好象小肿块长在大肿块之上.乳腺扫描:在黑白屏幕上,右侧乳房乳头上方表现为较黑的肿块影,中央深,边缘浅,边界模糊,有血管反应,血管切线处通过肿块,近肿块处向肿块内深入1~3支细小血管;左侧乳房透光差,可见乳腺增生灰影.
作者:杜娟;贺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女60岁,农民,主因右上腹疼痛伴黄疸5年,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腹痛,呈间歇性腹痛,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热测体温38.6℃,发病以来曾在本院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齐兆建;王丽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儿童年龄阶段一般为从出生至14岁,包括了学龄前儿童期和学龄儿童期.在此阶段几乎所有儿童均有过生病的经历.患病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种威胁,轻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重者可阻碍儿童正常的心身发展,出现发展危机,反过来又影响诊疗和护理过程,因此,只有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病后心理反应有充分的认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或清除儿童的心理反应,才有可能使患儿迅速康复.
作者:王海燕;张秀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较小的流产方法,在我国现已十分普及,我站自199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200例,效果十分满意,现将流产过程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芹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