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平
患者,女,75岁,农民.于2004年10月26日因慢性支气管炎并急性感染来我院就诊,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咳黄白色粘痰,尤以晨起加重.查体:体温38.3度,呼吸20次/分钟,脉搏83次/分钟,血压110/70mmHg,双肺呼吸音增粗,肺底干性罗音,心律规整,血RT:WBC 11.8×109/L,RBC 5.0×1012/L,NO.0.80,X线透视双肺纹理增粗,当时以支气管感染给予头孢三嗪以及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滴注,在用鱼腥草大约5分钟后,患者开始心慌、胸闷,伴皮肤瘙痒,周身散在荨麻疹,立即停用鱼腥草,给予吸氧50%GS20ml,vitC2.0,10%葡萄糖酸钙10ml,氟美松10ml,静脉滴注,约20分钟,瘙痒明显减轻,荨麻疹减退,心慌,胸闷症状改善,仔细询问病史,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但有时口服一些药物(具体名称不祥)可引起皮肤瘙痒,停药后症状消失,未在意,由此可以推断,此患者属于过敏体质.
作者:于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及护理模式的逐步完善,以及先进的监护设备的广泛应用,这对护理工作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急诊室护士就更需要过硬的技术和多学科的知识,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急诊室所接纳的大多为发病急重或各种创伤患者或服毒危急的病人,因此,当这些患者被送往医院后,需要急诊护理人员正确而又及时的处置,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为了确保抢救中的护理质量,急诊室护士必须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抢救工作的需要.现将多年来在急诊室工作的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张素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众所周知医院的门诊部是一个医院的一面窗户,门诊就医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应一个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我们检验科也是一样,患者到医院看病需要检验的时候大约都要经过抽血、化验以及取报告这三个过程.但是由于医院内部长期以来,抽血、化验、取报告窗口分布在门诊部的不同角落,甚至除检验科以外还有许多小的专业实验室同时开展临床检验分析,而这些小实验室分布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以至于患者为了一张化验单或化验中的某个问题,在医院内团团转,甚至于拿着标本到处找寻化验地点.
作者:秦丽;孙颖;赵书平;孟广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我站ZX-IV型中星光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44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牛翠华;张瑞芳;孙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4年8月10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对处方管理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特别是对医师和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处方开具、调剂、使用、保存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提高处方质量,建立医、药、护三者之间的互补、干预机制,从而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促进药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办法>是对传统处方进行的一次完善与规范,对医师和药师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但笔者认为,作为一项新的法规,要求与具体实施二者之间肯定还存在一定差距,医务人员要完全适应尚有一个过程,为此,本文针对<办法>中的一些新规定及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略作述析.
作者:孙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口唇疱疹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单独发病,亦可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久病体弱及B族维生素缺乏的易感人群.其发病无男女老幼之明显差别.笔者结合临床实践,于2000~2004年间,采用六神丸与湿润烧伤膏外用治疗口唇疱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慧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针刺合用鲜姜治疗慢性附件炎38例,临床主要症状是:小腹胀痛、白带增多有臭味、月经期以及劳累后症状加重.
作者:赵建琴;薛翠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26岁,停经5+月,持续性右下腹痛8+小时,于2004年6月30日下午入院.末次月经2004年1月16日,停经50+天后,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于2+月后症状有所改善.近1+月来自觉胎动;于8+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伴恶心、无呕吐,经对症止痛治疗后未见缓解,后疼痛向腰部放射,无畏寒及发热,无腹泻及阴道流血、流液现象.
作者:赵艳红;张更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39岁,右腕部肿瘤加重2月余,3年前患部被铁棍击伤后时常肿痛,经抗炎治疗可好转.2月前从事重体力劳动后复发,疼痛加剧不能持重.
作者:江海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从2002年4月至2005年4月,采用气管插管抢救9例重度窒息儿.现就气管插管术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下.
作者:张红玉;王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已成为小儿疾病治疗、抢救患儿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对减轻患儿痛苦、抢救患儿生命是至关重要的.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及小儿头皮血管的特点,浅谈一下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
作者:孔红云;李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颅脑外伤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重症颅脑损伤是颅脑外伤中危重的脑伤类型,国内外大多采用西医,包括手术挽救在内的综合性现代化抢救措施.近年来,我们在西医常规抢救的基础上,采用静滴中药制剂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3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目的是探索中西医结合救治这类患者的临床疗法.
作者:武庆刚;尹爱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期疾病与日俱增,老年性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越来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及家庭问题.目前,治疗老年痴呆尚无特效药,因此对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1].
作者:季凤娟;李庆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产前产后对乳房进行有效而正确的护理是保证纯母乳喂养的关键.往往产妇在进行纯母乳喂养过程中会遇到如乳头凹陷、乳汁不足等问题,导致纯母乳喂养失败,影响母婴双方健康.因此,产前产后对乳房进行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总结如下:
作者:邱国凤;周庆红;李应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甘露醇是高渗溶液,静脉给药后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可把组织内脑脊液或房水中过多的水吸至血液而起脱水作用.因此,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并可降低眼压而治疗青光眼.口服甘露醇也可导泻,在临床上,为了更好地使用甘露醇,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减轻患者不适,使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现将护理工作中应用甘露醇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作者:朱传菊;查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在40岁以上,女性多在绝经后.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为常见诱因.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多在3分钟内消失.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风湿性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等也可引起.
作者:杨丽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人结合在老年人病房多年的护理实践谈几点对高血压病的护理体会:
作者:史承雯;黄秀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男性,56岁.因右上腹疼痛、腹胀、双下肢浮肿10天,于2004年6月15日来院就诊.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神志清,精神差,面色灰暗.全身皮肤黏膜、巩膜中度黄染,可见数个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扣击痛,腹水征阳性,莫菲氏征阴性,双下肢呈凹陷性浮肿.B超示:肝癌、肝硬化并腹水.肝功示:ALT126U、AST214U、ALP318U、GGT868U、TBL21 6.3umol/L、DBL1 59.8uml/L,肿瘤标记物示:AFP85.6ug/L、CEA36.5ug/L、BSF876.9ug/L.临床诊断:肝癌、肝硬化并腹水.询问患者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刘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一次性套管针,它的优点是减少血管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治疗及抢救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应用静脉留置针5年以来,在穿刺、保留、封管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抢救危重病人胃穿孔、肝破裂、脾破裂、失血性休克、维持输液正常运行及动静脉采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宋宪兰;刘淑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急性发作以冬春季节多见.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肺心病患者多数预后差,病死率在10~15%左右,原发病及呼吸衰竭为其主要死因.而经积极治疗,开展健康护理可以延长其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肺心病患者的健康护理问题,浅谈一点心得体会.
作者:郑海青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