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式细胞术检测斑蝥酊剂发泡液中的成分研究

邹晓军;刘惠萍;程涛;施理;祖萍;张宜俊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 斑蝥, 树突状细胞, 白细胞分化抗原
摘要:目的:斑蝥酊剂可以引起皮肤产生水泡,通过检测发泡液中的成分从而研究斑蝥的发泡作用对机体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斑蝥酊剂作用于皮肤后8-12 h产生水泡,48 h后抽取发泡液,并用流工细胞术分析发泡液中的细胞组分.结果:发泡液大约有1×106-1×107/ml的细胞.其中大部分是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还有树突状细胞(DC),而且发泡液的DC是外周血DC的3-10倍,并且还有Th1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结论:通过斑蝥的发泡作用可以局部富集DC并促进DC的成熟和分化,诱导Th1细胞因子的分泌,活化T细胞,并从局部到全身,激发人体机能的自身调节,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为通过发泡疗法治疗传染性疾病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女贞子化学与药理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女贞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女贞子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邱蓉丽;李璘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酶法提取黄芩中黄芩素、汉黄芩素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法提取黄芩中黄芩素、汉黄芩素的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以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浸提倍数、加酶量、pH、温度、时间对纤维素酶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实验确定了纤维素酶解黄芩药材的佳工艺条件:浸提倍数20,加酶量20 U/g药材,pH 4.8,温度50℃,时间8 h.结论:与传统水煎提取工艺相比,酶法提取工艺提取使得黄芩中黄芩素提取率提高了5倍、汉黄芩素提取率提高了近4倍.

    作者:王宏志;喻春皓;高钧;赵广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广西甜茶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 Lee)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广西甜茶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IR、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甜茶叶中分离得到2个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类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Ⅰ为对映-13-羟基-贝壳杉-16-烯-19-羧酸(ent-13-hydroxy-kauran-16-en-19-oic acid),化合物Ⅱ为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13-O-β-D-葡萄糖苷(ent-kauran-16-en-19-oic-13-O-β-D-glucoside).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王剑霞;吕华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柿叶黄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柿叶黄酮与TNF-α共同进行作用并设立对照进行比较,采用非放射性的MTS/PES法确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状态.利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对照组0.817±0.074;TNF-α 20 ng/ml组1.865±0.093;柿叶黄酮50 μg/ml组0.905±0.044;TNF-α20 ng/ml联用柿叶黄酮50 μg/ml组1.247±0.061.统计分析显示TNF-α20 ng/ml能明显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柿叶黄酮单独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率无影响;柿叶黄酮对TNF-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NF-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这种作用部分可以被柿叶黄酮所抑制.结论:柿叶黄酮能明显抑制由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蛋白的表达.

    作者:欧阳平;张彬;贝伟剑;赖文岩;彭文烈;许顶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调脂灵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过氧化、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调脂灵(TZHL)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喂食高脂乳剂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观察调脂灵对高脂血症模型动物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调脂灵能显著降低饮食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TC、TG、LDL-C、MDA的水平和AI值,并能提高HDL-C的水平和SOD的活性,改善高脂血症大鼠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论:调脂灵具有调节血脂代谢异常、抗脂质过氧化和改变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对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唐春萍;郭姣;杨超燕;何伟;袁安攀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补肾通络中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中的保护效应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类风湿关节炎(RA)骨侵蚀中的意义,研究补肾通络中药对RA骨侵蚀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健康者及R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RANKL和OPG含量.结果:RA组外周血RANKL、OP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OPG/RANKL比率明显降低.中药治疗后OPG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高,RANKL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OPG/RANKL比率明显增高.结论:局部微环境中RANKL与OPG的相对比值可能反映RA骨侵蚀中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功能倾向.补肾通络中药可能通过上调OPG,下调RANKL,增高OPG/RANKL比值从而对RA骨侵蚀起保护作用.

    作者:魏国强;李钊;吴卓;欧建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白藜芦醇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白藜芦醇对其心电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缺血再灌注部位心肌组织、血清中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可以改变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电图S-T段的变化幅度,降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抑制血清和缺血再灌注部位心肌组织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同时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论:白藜芦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小兵;刘永刚;王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HSCCC法分离制备龙胆有效成分龙胆苦苷

    目的: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SCCC)从龙胆中分离制备高纯度龙胆苦苷.方法:利用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以氯仿-甲醇-正丁醇-水(5:4:2:4)为溶剂系统对龙胆甲醇粗提物进行分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转速为820 r/min,流速为2.0 ml/min.结果:所得龙胆苦苷经HPLC分析,纯度达到96.68%(峰面积百分比).结论:此研究为其他环烯醚萜苷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艳艳;王英平;刘继永;焉石;孙成贺;许世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斑蝥酊剂发泡液中的成分研究

    目的:斑蝥酊剂可以引起皮肤产生水泡,通过检测发泡液中的成分从而研究斑蝥的发泡作用对机体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斑蝥酊剂作用于皮肤后8-12 h产生水泡,48 h后抽取发泡液,并用流工细胞术分析发泡液中的细胞组分.结果:发泡液大约有1×106-1×107/ml的细胞.其中大部分是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还有树突状细胞(DC),而且发泡液的DC是外周血DC的3-10倍,并且还有Th1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结论:通过斑蝥的发泡作用可以局部富集DC并促进DC的成熟和分化,诱导Th1细胞因子的分泌,活化T细胞,并从局部到全身,激发人体机能的自身调节,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为通过发泡疗法治疗传染性疾病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邹晓军;刘惠萍;程涛;施理;祖萍;张宜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楮实子生物碱的细胞毒作用研究

    目的:对楮实子总生物碱抗肿瘤细胞的活性进行探讨.方法:分别用MTT及集落形成法考察楮实子中提得的总生物碱对Hela、BEL-7402、A375、SMM1990、Saos-2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当药物浓度在10 μg/L以下,抑制作用不明显.随着药物浓度的升至50 μg/L时,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较明显,MTT法测得抑制率在20%以上,集落形成法测得抑制率在30%以上.而当药物浓度达到100 μg/L时,楮实子总生物碱显示出较为显著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两种方法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在50%和60%以上.结论:楮实子中总生物碱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

    作者:庞素秋;王国权;黄宝康;秦路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黄芪有效部位口腔速崩片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

    目的:研究黄芪有效部位口腔速崩片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研究法对黄芪有效部位提取物进行掩味;采用正交设计筛选黄芪有效部位口腔速崩片的处方并考察片剂质量.结果:明胶:黄芪有效部位提取物=4:1,添加30%的甘露醇、5%的甜蜜素为较佳的掩味方法,口感良好;所得优化处方为: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8%、柠檬酸0.5%、吐温-80:0.03%、微粉硅胶1%、硬脂酸镁0.5%,所得片剂30 s内完全崩解,3 min释药85%以上.结论:黄芪有效部位口腔速崩片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其质量及格.

    作者:林茵;刘超平;李国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大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研究大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叶香茶菜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abdophyllin H(Ⅰ), Lushanrubescensins F(Ⅱ), Maoyecrystal J(Ⅲ), Taibaijaponicain A(Ⅳ), Rabdosinate(Ⅴ), 胡萝卜甙(Ⅵ).结论: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贺志安;陈正跃;王永学;邱培勇;张积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十全大补丸中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研究

    目的:提取十全大补丸中的挥发油,并对其进行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的研究以增强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包合物得率及油利用率为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得到显著影响因素为油:β-环糊精的比例.并用红外分光光度(FT-IR)法和X-射线衍射(XRD)法表征所得包合物.结果:优选出包合工艺:十全大补丸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8,包合时间1.0 h,包合温度为40℃.结论:用β-环糊精对挥发油进行包合后,提高了稳定性、增加了溶解度、便于制剂.

    作者:徐海星;刘小平;龚云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贵重动物类中药材蛋白质SDS-PAGE的图谱研究

    目的:为贵重动物类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人工牛黄、鹿蹄筋、蝮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伪品的主要蛋白质分子量.结果:获得清晰的电泳谱带及相应数据.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蛇类药材、人工牛黄、鹿蹄筋及其制剂的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陈振江;沈瑜琪;刘焱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连钱草治疗胆固醇结石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连钱草提取物体外对人体形成结石的溶解作用以及对豚鼠胆固醇结石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方法,观察连钱草提取物以对人胆固醇结石重量的影响;采用致石饲料喂养豚鼠造成胆固醇结石模型,分别给以连钱草不同提取物,并通过对豚鼠胆汁和血清成分分析其溶石的机理.结果:连钱草提取物对人胆固醇有明显的溶解作用(45天,P<0.01);能有效降低豚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胆汁中胆固醇、蛋白质浓度,提高胆汁中胆汁酸,卵磷脂含量.结论:连钱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溶石作用;对实验性豚鼠胆固醇结石,具有较好地治疗作用.

    作者:葛少祥;彭代银;刘金旗;叶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蒙药协日嘎四味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协日嘎四味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鉴别采用了薄层色谱法;含量测定采用了薄层扫描法,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激发波长λ=365 nm,进行荧光扫描.结果:分别检出了制剂中的姜黄、黄柏、栀子;盐酸小檗碱在0.0196 μg~0.1568 μg范围内与其相应的荧光强度积分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平均回收率为100.41%,RSD=1.87%(n=6).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巴根那;白明纲;其其格玛;李淑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近年来松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鑫;邱建伟;张华;张英春;徐德昌;丁怡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广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eck) Mer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6-C-葡萄糖-8-C-阿拉伯苷(1)、木犀草素-6-C-葡萄糖苷(2)、芹菜素-6-C-葡萄糖-8-C-木糖苷(3)、芹菜素-6-C-葡萄糖-8-C-葡萄糖苷(4)、芹菜素(5)、木犀草素(6)、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β-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4~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晓亮;汪豪;刘戈;张晓琦;叶文才;赵守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微波联合树脂提取地榆中皂苷化合物的研究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提取(MAE)联合大孔树脂提取地榆中皂苷化合物的方法与工艺条件.方法:以提取含量为指标,正交实验研究微波提取影响因素,对比研究溶剂提取法提取;联合大孔树脂精制MAE提取物,以吸附量为指标,研究大孔树脂精制提取产物.结果:确定MAE优化条件:pH=7的70%乙醇为提取剂,地榆与提取剂质量比为1:267,微波功率800W提取30 s;确定S-8树脂为佳吸附树脂,静态吸附时间2 h.结论:MAE提取含量是溶剂提取法的2.11倍,产物中精制皂苷化合物含量高,提取时间是后者的1/72,吸附以S-8树脂用量为皂苷的16-20倍时,吸附率达86.86%以上.

    作者:高虹;黎碧娜;郑鹏;谭润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殖的抑制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取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法制作左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术后按体重配对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7.5~9 mg/只/天,稀释为4 ml溶液静脉注射,疗程6天;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术后7天、14天和28天处死实验兔,并取出左侧髂动脉,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行HE染色、凋亡的TUNEL病理分析.结果:(1)HE染色形态学分析显示:术后14天治疗组中膜、内膜面积比7天有所增加,但小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3和<0.001);术后28天治疗组中膜、内膜面积较术后14天减少,而对照组仍保持增加趋势,两组中膜、内膜面积均有明显差异(P值均<0.001).(2)细胞凋亡TUNEL分析:术后28天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膜、内膜凋亡细胞数均达到大;术后7、28天治疗组与对照组中膜、内膜凋亡细胞数无明显差异,而术后14天两组中膜、内膜凋亡细胞数差异均较明显(P值分别为0.031和0.029).结论: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有抑制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有关,但其临床实际运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玉成;陈怀生;龙波;梁玉佳;曾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