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红梅;王雪梅;董晨飞
目的 研究上消化道出血后采用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于2014年8月~2015年4月收入的11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按其一般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在48 h内止血情况和患者在1年内有无再出血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后,在48 h内止血情况和治疗后再出血等情况明显好转至根治,而对照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后,虽有效止血,但各种术后情况和观察组对比均较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在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可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方式既能有效地止血,也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身体状况.
作者:姜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新形势下急诊护理管理的有效措施,以及如何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供高质量的急诊护理服务.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实施急诊护理管理护理风险防控措施,并准确识别护理风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未实施护理风险防控措施,对比实施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前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管理后的发生率为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风险实施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50%,实施后满意度为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形势下做好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明显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汪文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接收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探究患者的护理方法,并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肠梗阻和腹腔脓肿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其他57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并发症发生后我们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干预,后患者均顺利恢复,并未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围术期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我们体会,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等规范,同时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和活动,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帮助其早日恢复.
作者:房婷婷;王林香;胡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手段对传染病护理过程中的伦理冲突的解决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传染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性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疾病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伦理冲突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护理过程中的伦理冲突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贾莉霞;张影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翻身前不同吸痰方法 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翻身前先吸气道内分泌物再吸口鼻腔分泌物,观察组翻身前先吸净口鼻腔分泌物,换吸痰管再吸气道内分泌物,观察两组患者吸痰次数、吸引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痰吸引总量(467.4±128.6 ml)及痰液Ⅲ°粘稠度次数(61)都显著低于对照组(574.7±139.2 ml,96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痰培养阳性率、全胸片肺部感染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翻身前先吸口鼻腔分泌物,换吸痰管再吸气道内分泌物的吸痰方法,可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黄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奥施康定规范化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合理使用,达到患者无痛休息,无痛睡眠的目的.方法 严格遵照医生开具的剂量,按时、准确给药、看服到口、按阶梯给药,做好宣教记录,规范化使用.结果 通过奥施康定规范化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正确治疗,保证了癌痛治疗的有效性,不良反应减少,使治疗更加人性化,使患者摆脱了癌痛带来的恐惧与不安.结论 临床护理对策是实施奥施康定正规、常规、按时、按量的重要措施,护患相互支持,才能全方位照护患者,缓解癌痛,满足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使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张松丽;嵇绍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延续性早期干预护理在早产儿出院后对其生长发育各重要阶段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早期干预护理.果 观察组6个月、12个月时骨骼和肌肉发育指标及在运动、智力、神经行为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早期干预护理能促进早产儿出院后的生长发育.
作者:赵英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对骨质疏松预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骨折诱因及预防措施、骨质疏松症、每日补钙量、抗骨质疏松药物、康复锻炼方法知识的掌握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且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小棠;朱玉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方法 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接收的5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实施治疗,在治疗期间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在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全面的护理工作,从而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消除临床症状,保证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86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43例,预见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3%,两组对比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郁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氩氦刀治疗前列腺癌冷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6例氩氦刀治疗前列腺癌病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提出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病人术中生命体征维持稳定,术中未发生寒战、冷休克及体位相关并发症.结论 在氩氦刀治疗前列腺癌手术中运用循证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维护病人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增加病人术后舒适度,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李乔;李红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中风偏瘫患者运用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是运用全方位康复护理法,经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能力,对比康复护理法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能力的影响.结果 两组中风偏瘫患者在经过康复训练之后,对边患者肢体康复能力,发现观察组的肢体等各方面的恢复情况整体比对照组的优秀,能有效帮助患者较快恢复健康,两组护理效果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偏瘫患者运用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提高肢体能力,恢复健康以及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医学生推广使用.
作者:张玉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以人为本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以人为本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以人为本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
作者:金爱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间隔时间对预防VAP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比较,探讨出佳吸引间隔时间.方法 选2016年3月~2016年10月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ICU和EICU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将患者按照间歇声门下吸引间隔时间不同每2、3、4 h行声门下吸引随机分为A、B、C三组.记录三组声门下引流量、VAP发生情况、不同吸引间隔时间相应的并发症等.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统计和分析,三组VAP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气囊气道黏膜上可肉眼见其出血,气道粘膜潜血实验阳性率发生高于其他两组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次发生刺激呛咳的次数明显多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声门下分泌物量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发生堵管次数大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隔3 h在行声门下进行吸引,可较好的减少气囊上滞留物,使气囊上气道黏膜能够充分的休息,缓解负压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减少刺激呛咳.护理人员能够较好的提供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和医疗资源,降低对患者的刺激,提高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吴娟;李国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植入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尺神经损伤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3例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植入术发生尺神经损伤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3例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及探讨预防措施.结果 经精心护理,患者尺神经功能全部恢复,并针对这一类病人制定了预防措施.结论 此类手术后易发生尺神损伤,应早预防、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降低尺神经损伤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作者:于丽;柳玉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激励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我院2015年1~12月182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激励护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护理质量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吴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超声雾化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护理的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2014年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综合护理.两组患儿均使用超声雾化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肺部锣音、喘憋、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部锣音、喘憋、咳嗽等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使用超声雾化治疗后进行超声雾化吸入综合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患儿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探讨脾动脉球囊阻断联合B超引导向下经皮穿刺脾脏射频消融术治疗脾功能亢进术中配合.在脾动脉球囊阻断状态下及B超定位引导下,用多极针经皮穿刺到脾组织,进行射频消融.首先为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做好术中以及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正确评估脾动脉球囊阻断状态时生命体征变化.护理的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5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脾脏射频消融术(RFA),RFA平均时间为(46.4±5.4)min.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侧大量血性胸腔积液,给予止血及穿刺引流并对症处理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龙晓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泌尿外科手术中老年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泌尿外科收治需接受手术者72例,并将这部分人员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病患.对照组36例病患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36例病患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存在各种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对两组病患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本次研究实验组并发症与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泌尿外科老年病人手术治疗后采用科学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出现,明显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减少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出现.
作者:侯春兰;吕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微信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实际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在我院手术室建设微信管理平台手术室护士3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利用微信来加强对护士的护理质量管理.分别统计医生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并做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医生对实验组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同时实验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较之对照组也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 用微信管理平台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的管理质量,确保手术室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完成.
作者:习改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