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分析

刘凤花

关键词:优质护理, 股骨颈骨折, 围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到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成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各41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与治疗依从性.结果 ①护理满意度评分:优质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分别为(92.18±10.46)分、(79.53±12.15)分,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优质护理组为97.56%,常规护理组为80.49%,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且患者能够配合医师的治疗,治疗依从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配合锥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对脑出血患者在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给予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采用锥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GC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各生命系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在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给予舒适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钱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奥施康定规范化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 通过对奥施康定规范化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合理使用,达到患者无痛休息,无痛睡眠的目的.方法 严格遵照医生开具的剂量,按时、准确给药、看服到口、按阶梯给药,做好宣教记录,规范化使用.结果 通过奥施康定规范化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正确治疗,保证了癌痛治疗的有效性,不良反应减少,使治疗更加人性化,使患者摆脱了癌痛带来的恐惧与不安.结论 临床护理对策是实施奥施康定正规、常规、按时、按量的重要措施,护患相互支持,才能全方位照护患者,缓解癌痛,满足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使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张松丽;嵇绍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

    目的 总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方法 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接收的5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实施治疗,在治疗期间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在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全面的护理工作,从而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消除临床症状,保证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86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43例,预见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3%,两组对比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郁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卒中患者激励护理干预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激励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我院2015年1~12月182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激励护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护理质量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吴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举措联合实施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病房人文管理中开展分析

    目的 分析多举措联合实施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病房人文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心血管内科病房收治的130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举措联合实施的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举措联合实施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病房人文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对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常陆;朱媛媛;王梦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系统的院前急救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 对系统的院前急救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未进行系统的院前急救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系统的院前急救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并观察2组患者的接受急救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院前急救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孟凡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T增强检查前患者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究CT增强检查前患者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情况.方法 择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的22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110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检查前采取一般指导工作,实验组在检查前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评分.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接受CT检查前的心理焦虑评分分别为(35.25±6.23)分与(45.82±2.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检查,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黄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个性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个性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从我院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为96.0%,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均为72.0%,从中就可以知道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占有优势.结论 个性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加快了患者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晶晶;杨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龄产妇助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评估及分析

    目的 在高龄产妇的护理工作中行助产护理干预,并对应用价值其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 在对照组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观察组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助产护理干预.结果 经对应性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产妇的护理工作中行助产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产妇的产程,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并显著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总量、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

    作者:李茹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探究糖筛查及饮食控制在妊娠糖尿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糖筛查及饮食控制在治疗妊娠糖尿病中的临床实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其有无接受糖筛查,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观察组51例,均接受糖耐量试验,确诊其为妊娠糖尿病患者后,对其饮食进行合理控制.对照组49例,直接给予其一般食物,对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在胎儿畸形率、巨大儿率、早产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妇妊高症、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糖筛查,并对检查结果为阳性者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可以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作者:夏风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主要并发症状,并分析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18.7%,感染率4.6%,纤维蛋白包裹8.0%;住院护理的并发率12.2%与外院护理的31.6%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有感染和纤维蛋白包裹等,应实施首选贵要静脉穿刺治疗,并辅助以院内护理干预.

    作者:于双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经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解决了无法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 .方法对2016年1月~9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42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研究其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成功率达100%,并未发生一例并发症.结论 经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对水肿、肥胖、局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解决了无法直视置入PICC导管的问题.

    作者:娜日娜;韩会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肿胀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回流、缓解疼痛,从而减轻肿胀程度,有助于骨折快速愈合,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张军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手外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舒适护理在手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实施舒适护理的为实验组,在两组患者结束护理后,比较两组的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手外科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重症病房医院因素分析及护理探讨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特点及其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多种因素,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出现感染21例,感染率为21.21%.其中,感染率高的为患者年龄>70岁,感染率高达38.89.其次是对患者采取侵入性操作的,感染率为25.81%.将影响重症监护病房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是否采取侵入性治疗或检查、患者的年龄是否大于70岁、住院时间是否大于30天,患者是否合并有糖尿病,以及患者是否进行了急诊手术等多种因素做为自变量,将患者的感染率作为应变量,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进行了侵入性操作、患者年龄大于70周岁、住院时间大于30天和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进行回归方程(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因素具有复杂性,患者年龄过大以及进行侵入性操作是引起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的主要因素,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

    作者:李友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声门下吸引不同间隔时间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间隔时间对预防VAP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比较,探讨出佳吸引间隔时间.方法 选2016年3月~2016年10月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ICU和EICU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将患者按照间歇声门下吸引间隔时间不同每2、3、4 h行声门下吸引随机分为A、B、C三组.记录三组声门下引流量、VAP发生情况、不同吸引间隔时间相应的并发症等.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统计和分析,三组VAP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气囊气道黏膜上可肉眼见其出血,气道粘膜潜血实验阳性率发生高于其他两组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次发生刺激呛咳的次数明显多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声门下分泌物量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发生堵管次数大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隔3 h在行声门下进行吸引,可较好的减少气囊上滞留物,使气囊上气道黏膜能够充分的休息,缓解负压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减少刺激呛咳.护理人员能够较好的提供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和医疗资源,降低对患者的刺激,提高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吴娟;李国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胃溃疡患者针对性护理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溃疡患者,将9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45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一组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慢性胃溃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慢性胃溃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慢性胃溃疡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齐秀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乳腺癌患者4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结果 观察组乳腺癌患者上肢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乳腺癌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乳腺癌患者采用延续护理,能促进患者上肢功能尽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郑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