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配合锥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钱萍

关键词:舒适护理, 锥颅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出血患者在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给予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采用锥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GC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各生命系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在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给予舒适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输液使用留置针意愿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急诊患者及护士在输液时对静脉留置针的需求,为更好地实现零钢针提供依据.方法 进行访谈,对急诊输液的患者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选择留置针与输液量的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使用留置针与护士因素关系中:①技术不被信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停留留置针及收费流程繁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留置针成本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没有选择使用留置针输液与护士因素及输液量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在急诊实现全面留置针输液,需要加大力度做好护士技术的培训工作、简化流程、捆绑收费,做好留置针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在使用留置针的优点及使用后的维护方面.

    作者:陈雪琼;陈锦霞;黄秀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92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采用的是预见性护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胃肠道肿瘤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用于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此护理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周明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配合锥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对脑出血患者在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给予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采用锥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GC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各生命系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在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给予舒适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钱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延续护理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住院治疗的19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对比护理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临床疗效,以评估个体化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采用个体化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8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69/96);观察组服药依从率9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而提高疗效.

    作者:于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探讨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分析护理人文关怀必须从护理基础教育抓起,并在实践中帮助护理人员建立人文关怀理念,提升护士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纳入医院管理.创建人性化护理服务管理制度,为医务人员和病人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就医氛围.

    作者:秦庆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选取60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干预,探究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从而提高疗效,可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武瑞青;张先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延续性早期干预护理对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究延续性早期干预护理在早产儿出院后对其生长发育各重要阶段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早期干预护理.果 观察组6个月、12个月时骨骼和肌肉发育指标及在运动、智力、神经行为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早期干预护理能促进早产儿出院后的生长发育.

    作者:赵英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DCA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绞痛发作的影响

    目的 分析和研究PDCA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绞痛发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心肌梗死患者68例,将其根据入院号尾数奇偶随机分组,分为PDCA组与常规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常规组患者行心梗常规护理;PDCA组心梗常规护理同时应用PDCA护理,将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自我效能感、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绞痛发作情况、自我效能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PDCA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少于常规组,症状管理自我效能评分、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确切,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控制心绞痛发作,提升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

    作者:姚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胃溃疡患者针对性护理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溃疡患者,将9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45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一组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慢性胃溃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慢性胃溃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慢性胃溃疡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齐秀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炎肺炎病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观察组患儿FVC、FEV1、PEF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网络的随访系统对提高肾癌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目的 探讨随访管理数据库对肾癌患者管理的方法 与效果.方法以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7软件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2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资料录入已经建成的随访管理数据库,利用网络随访辅助以往传统随访方式进行随访和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预防知识、治疗依从性提高并能获得更详实的随访资料.结论 基于网络的肾癌随访系统操作简便,统计分析更快捷,获得的随访数据更具有说服力,可一定程度上提高随访率及随访效率,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张跃红;张林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机械通气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机械通气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儿7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气指标.结果 对照组PaCO2明显高于观察组,PH、PaO2、SaO2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新生儿肺炎机械通气患儿动脉血气,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形势下急诊护理管理及护理风险防控

    目的 探究新形势下急诊护理管理的有效措施,以及如何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供高质量的急诊护理服务.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实施急诊护理管理护理风险防控措施,并准确识别护理风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未实施护理风险防控措施,对比实施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前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管理后的发生率为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风险实施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50%,实施后满意度为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形势下做好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明显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汪文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翻转课堂在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名在岗护士为培训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师讲授式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士对教学效果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授课老师对护士综合能力的评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翻转课堂模式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了临床综合能力;带教老师的能力相对于传统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陈彩林;张瑞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对骨质疏松预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骨折诱因及预防措施、骨质疏松症、每日补钙量、抗骨质疏松药物、康复锻炼方法知识的掌握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且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小棠;朱玉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应用物理干预方法预防老年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踝泵运动配合间歇式充气加压疗法这2种物理干预方法 在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有效性.方法将140例符合条件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常规组仅采用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疗法、踝泵运动联合应用.结果 在干预2周后,比较分析两组病人深静脉发生率.结论 踝泵运动、间歇式充气加压疗法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预防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樊佳鑫;陶彤;王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多样化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传统护理和多样化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上的应用,探讨多样化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入组1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到传统护理租和多样化护理租,每组50人.观察在15 d后患者血糖和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①多样化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②多样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结论 多样化护理方案是一种很好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案,可以降低血糖和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时志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风偏瘫患者运用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探讨

    目的 分析中风偏瘫患者运用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是运用全方位康复护理法,经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能力,对比康复护理法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能力的影响.结果 两组中风偏瘫患者在经过康复训练之后,对边患者肢体康复能力,发现观察组的肢体等各方面的恢复情况整体比对照组的优秀,能有效帮助患者较快恢复健康,两组护理效果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偏瘫患者运用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提高肢体能力,恢复健康以及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医学生推广使用.

    作者:张玉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30例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病因分析及贫血治疗状况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的病因和贫血治疗状况,为临床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的13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原发病因、贫血治疗状况进行探讨.结果 在诸多原发病因中,高血压肾损害、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发病因素;经治疗,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尿素清除率逐渐接近,当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增加时,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且有80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在110 g/L以上.结论 高血压肾损害、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糖尿病肾病是促使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贫血治疗,能够提升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贫血状况.

    作者:杨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空调温度控制对住院病人胃寒症状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空调温度高低与出现胃寒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病室,5病室、7病室、9病室温度控制24℃与3病室、6病室、8病室、11病室病人温度在27℃为研究对象,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不同温度控制的差异研究对出现胃寒症状的病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常在温度控制在24℃出现胃寒症状存在相关性,应进行重点防治.

    作者:张敏;肖淑娟;王瑞;王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