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刘莉

关键词:早产儿, 护理, 音乐疗法, 应用,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在早产儿护理中,采取音乐疗法后,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6年1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监护室接受护理的32例早产儿进行研究.将这些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调节暖箱温度,调整舒适体位等.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音乐疗法.结果 观察组胎儿给予音乐疗法后,在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体重、进食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音乐疗法后,改善了胎儿的心肺功能,胎儿进食量与体重均增加,能够促进其快速的发育,健康的成长.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60例(2014年10月~2016年2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语言、肢体功能恢复评分状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语言功能康复评分为(80.32±5.41)分、肢体功能康复评分为(65.71±7.93)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于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系统的院前急救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 对系统的院前急救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未进行系统的院前急救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系统的院前急救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并观察2组患者的接受急救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院前急救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孟凡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机械通气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机械通气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儿7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气指标.结果 对照组PaCO2明显高于观察组,PH、PaO2、SaO2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新生儿肺炎机械通气患儿动脉血气,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治疗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3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语言恢复能力状态、活动能力恢复时间、脑梗塞偏瘫失语症护理效果、临床护理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36%,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1.57%,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36%,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94%,对比分析两组数据表明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治疗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和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李冰妍;朱著亮;纪胜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203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5.9%、住院天数(17.9±5.1)d,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14.9%和住院天数(20.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薛丽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经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解决了无法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 .方法对2016年1月~9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42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研究其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成功率达100%,并未发生一例并发症.结论 经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对水肿、肥胖、局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解决了无法直视置入PICC导管的问题.

    作者:娜日娜;韩会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神经内科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观察87例PICC置管术治疗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并对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87例PICC置管术患者中,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2.30%.其中1例为脑梗死患者,原因可能由于血液脂肪吸附并卡在瓣膜上未能及时处理而导致.1例为脑出血,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结论 本组87例患者经PICC技术治疗后,仅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2.30%,与资料报道相似[5].而且随着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更加减少.

    作者:姜洋;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悬浮床在治疗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 分析悬浮床在治疗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3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面将全部3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15例)和实验组(15例),分别采用普通翻身床和悬浮床治疗.结果 在创面干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每天护理耗时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思(P<0.05);在创面感染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悬浮床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治疗,并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创面愈合,并让护理工作任务量有效减轻,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更好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东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重症救护小组在心脏重症疾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心血管内科自2014年6月份成立重症救治小组以来,实行统一管理、自主治疗和精细化护理,使患者转危为安.重症救治小组的成立对于心脏重症的患者在精细化护理、治疗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管理专科重症患者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

    作者:周舸;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以人为本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观察

    目的 研究以人为本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以人为本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以人为本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

    作者:金爱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应用品管圈提高恶性血液病粒细胞减少期患者感染知识知晓率的实践效果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血液病粒细胞减少期患者感染知识知晓率的实践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制定血液病粒细胞减少期患者感染知识知晓率查检表,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结果 改善前恶性血液病粒细胞减少期患者感染知识知晓率为82.69%,改善后感染知识知晓率为96.15%,进步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粒细胞减少期患者感染知识知晓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作者:张静;徐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膀胱肿瘤术后膀胱药物灌注化疗的护理

    分析我科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膀胱癌137例,其中115例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术后102例作了预防性灌注疗化疗法;探讨和总结膀胱肿瘤术后膀胱药物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卢海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贝那普利及硝苯地平治疗小儿慢性肾衰高血压的血压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析贝那普利及硝苯地平治疗小儿慢性肾衰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50例慢性肾衰高血压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予以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只予以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控制良好,而对照组血压水平控制欠佳.两组相比较,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比对照组的血压控制情况更容易恢复正常,两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作用于慢性肾衰高血压患儿的疗效显著,值得采纳与推行.

    作者:杨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手外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舒适护理在手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实施舒适护理的为实验组,在两组患者结束护理后,比较两组的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手外科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输尿管结石患者钬激光碎石术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方法 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行循证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住院时间为(6.67±1.33)d、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住院时间为(8.1±2.71)d、护理满意度为81%;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小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加强新生儿护理管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目的 分析新生儿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院内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感染发生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按照我院所指定的新生儿护理管理标准进行不断的优化、改善.分析2013年~2015年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 2015年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为0.63%,显著低于2013年(2.63%)和2014年(1.70%)的感染率,2015年与前两年的感染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院内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是院内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结构,充分体现护理管理的作用,落实护理管理的方式,对预防并控制院内感染有着显著的显示意义.

    作者:曾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

    随着腹腔镜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在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中该技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从临床实践来看,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对于疗效的保障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次研究就将参照文献资料及工作经验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王爱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究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4年02月~2016年02月接收的先兆流产患者35例,作对照组,本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同期选择先兆流产患者35例作研究组,本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影响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肺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干预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健康宣教,不仅能够使患者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得到极大改善,还能使他们的疼痛评分得到进一步降低,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于彩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断指再植术的7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指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自理能力.

    作者:屈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