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作用分析

李冰妍;朱著亮;纪胜鹏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 早期护理干预, 作用
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治疗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3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语言恢复能力状态、活动能力恢复时间、脑梗塞偏瘫失语症护理效果、临床护理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36%,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1.57%,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36%,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94%,对比分析两组数据表明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治疗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和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机械通气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机械通气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儿7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气指标.结果 对照组PaCO2明显高于观察组,PH、PaO2、SaO2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新生儿肺炎机械通气患儿动脉血气,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指标、肺通气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指标、肺通气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肺通气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肺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肺通气功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

    随着腹腔镜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在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中该技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从临床实践来看,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对于疗效的保障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次研究就将参照文献资料及工作经验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王爱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总结分析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期间接收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细节化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以90.0%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0.0%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观察组以90.0%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70.0%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护理方法可进一步为患者的疗效奠定基础,保证患者的康复,同时能够以更加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经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解决了无法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 .方法对2016年1月~9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42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研究其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成功率达100%,并未发生一例并发症.结论 经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对水肿、肥胖、局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解决了无法直视置入PICC导管的问题.

    作者:娜日娜;韩会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植入术的主动脉夹层术后尺神经损伤3例的护理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目的 探讨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植入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尺神经损伤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3例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植入术发生尺神经损伤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3例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及探讨预防措施.结果 经精心护理,患者尺神经功能全部恢复,并针对这一类病人制定了预防措施.结论 此类手术后易发生尺神损伤,应早预防、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降低尺神经损伤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作者:于丽;柳玉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对改善胃溃疡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对改善胃溃疡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胃溃疡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胃溃疡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时红梅;王雪梅;董晨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奥施康定规范化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 通过对奥施康定规范化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合理使用,达到患者无痛休息,无痛睡眠的目的.方法 严格遵照医生开具的剂量,按时、准确给药、看服到口、按阶梯给药,做好宣教记录,规范化使用.结果 通过奥施康定规范化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正确治疗,保证了癌痛治疗的有效性,不良反应减少,使治疗更加人性化,使患者摆脱了癌痛带来的恐惧与不安.结论 临床护理对策是实施奥施康定正规、常规、按时、按量的重要措施,护患相互支持,才能全方位照护患者,缓解癌痛,满足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使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张松丽;嵇绍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多样化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传统护理和多样化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上的应用,探讨多样化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入组1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到传统护理租和多样化护理租,每组50人.观察在15 d后患者血糖和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①多样化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②多样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结论 多样化护理方案是一种很好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案,可以降低血糖和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时志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小儿百草枯中毒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百草枯中毒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3例百草枯中毒患儿尽快采取洗胃、血液灌洗及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13例患儿均好转.结论 积极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可降低患儿病死率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蒋晓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8例为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3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孙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总结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 以及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8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比较分析患儿护理后与护理前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在患儿临床症状表现方面,护理后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用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明显的改善患儿症状,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冬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延续性早期干预护理对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究延续性早期干预护理在早产儿出院后对其生长发育各重要阶段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早期干预护理.果 观察组6个月、12个月时骨骼和肌肉发育指标及在运动、智力、神经行为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早期干预护理能促进早产儿出院后的生长发育.

    作者:赵英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虽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现心律失常的几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心率失常的几率并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居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无疼痛、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程度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二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炎肺炎病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观察组患儿FVC、FEV1、PEF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86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43例,预见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3%,两组对比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郁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随之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近年来ICU综合征的发病率不断的呈现上升趋势发展,已对病患的身体健康及生活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得病患的生活质量急剧下将,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会进一步导致病情恶化,对病患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由于ICU综合征的病症特性较为复杂,除了基本的临床治疗外,适当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故此寻求较好的预防ICU综合征临床护理方式,帮助病患有效的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使得病患的身体得到快速恢复,从而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就显得极为重要,此次研究将深入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为日后临床预防ICU综合征提供更多依据.

    作者:黄书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以人为本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观察

    目的 研究以人为本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以人为本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以人为本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

    作者:金爱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早产儿护理中,采取音乐疗法后,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6年1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监护室接受护理的32例早产儿进行研究.将这些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调节暖箱温度,调整舒适体位等.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音乐疗法.结果 观察组胎儿给予音乐疗法后,在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体重、进食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音乐疗法后,改善了胎儿的心肺功能,胎儿进食量与体重均增加,能够促进其快速的发育,健康的成长.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