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

廖雪芹;蒋菲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 因素分析, 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手术室收治的2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护理风险发生率,并对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患者与未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患者各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基于结果研究防范措施.结果 高龄、缺乏心理准备、手术操作技术不成熟、BMI过高、手术时间过长为导致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手术室是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场所,针对护理风险因素需明确手术室各项规程,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分析两组干预效果与护理方法.结果 与入院前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48 h的APACHEⅡ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价值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李月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

    目的 本文就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对于支气管哮喘病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60例,给予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的哮喘病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各项疾病控制评分优化程度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其住院时间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支气管哮喘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控制效果,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因为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昱彤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护理敏感质量基础指标在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定性和定量两种,定量指标系2006年建立的一套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1-3],但无实际运用.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全面推行护理敏感质量基础指标在产科护理质量监测,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作者:王晓莉;王玉霞;夏燕;陈立萍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对住院患者在护理中构建和应用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不同的科室选取的12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实施前后近似用药错误构成比.结果 实施后骨科患者压疮的发生率,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率和神经外科患者给药错误而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如给药错误、静脉感染、压疮)与实施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在住院患者中的实施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红媛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舒适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英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总结护理干预方法在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感染中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术患者的资料,依据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4.0%、护理满意率为96.0%,均优于对照组的16.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患者采用有效地护理干预,能够发挥较好的感染预防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傅波珍;王盛涛;王琼;廖家伟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对临床护理干预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作以评价.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课题设计对照实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按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观察组患者提供临床护理干预.采用QOL测评量表评定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抑郁等维度评分明显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3,t=3.091,t=4.143,t=3.754,P<0.05).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COPD患者护理中应用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肺功能大有裨益,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颜军梅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浅谈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

    目的 研究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首先对观察组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分析,并将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是85%,患者的恢复效果较好.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情况下,患者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度是70%,患者的恢复效果一般.通过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干预治疗,恢复效果较好,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加入干预治疗,患者的恢复效果较好,可以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作者:田楠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宁宁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西宁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感染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及分布特点,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和避免交叉感染是临床治疗和护理重要部分,总结多重耐药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和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调查和研究,回顾性分析41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对创面分泌物中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患者实行同类细菌隔离、加强床旁隔离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41株分离菌中多重耐药菌居前3位的菌种依次是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标本中检出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基于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对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传播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陈存秀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干预意义探究

    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度在我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度在我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观察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及胃管拔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护理中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玲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输血护理中输血路径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1月接诊行输血治疗的10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52例参照组与52例实验组,对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给予输血路径干预,对比两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输血差错率及护理人员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经输血路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及输血差错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输血护理中应用输血路径,不仅可有效降低输血差错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相关知情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黎燕珊;岑雨贞;黎燕玲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探讨沟通技巧在泌尿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沟通技巧在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价值,提高泌尿外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选择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沟通,实验组采用沟通技巧,各54例.对比两组泌尿外科患者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语言沟通满意度、责任心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服务态度满意度、语言沟通满意度、责任心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采取沟通技巧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具有推行价值.

    作者:陈丛丛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品质管理圈在血液透析中心护士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观察与探究品质管理圈在血液透析中心护士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本院血液透析中心在护士手卫生管理未开展品质管理圈前的6名护士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04月~2017年04月本院血液透析中心在护士手卫生管理中开展品质管理圈后的6名护士为观察组,并对比分析两组护士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士手卫生遵从率(83.33%)与对照组护士(5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手卫生正确率(83.33%)与对照组护士(66.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中心护士手卫生管理中使用品质管理圈的效果较好.

    作者:李海萍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5月于我院进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的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4例,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保温措施.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及其他各项观测指标了解护理干预对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患者术中、术后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156.7±64.1)mL、切口感染率3.70%、输血率9.26%、并发症发病率3.70%、住院时间(10.0±1.4)d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进行保温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术中低体温的现象,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沈丹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施行循证护理服务的意义分析与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施行循证护理服务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循证组施行循证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评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 循证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6.32%;循证组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相近,分别为(19.34±0.25)分和(19.54±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循证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1.21±0.51)分优于对照组(16.73±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95.14±2.73)分、(96.38±3.13)分、(96.61±2.13)分高于对照组(85.51±2.61)分、(85.62±1.21)分、(86.51±1.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施行循证护理服务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减轻焦虑情绪,改善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丁玲玲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胆囊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 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胆囊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个性化心理护理,探究两组老年胆囊炎患者护理前后SAS各因子评分、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沮丧、抑郁、焦虑、恐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减轻老年胆囊炎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菊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研究分析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实施及对分娩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究分析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实施及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5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产程中体位不同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 有60例产妇由顺产转为剖宫产,102例产妇的自由体位纠正异常胎方位成功,29例产妇的自由体位纠正异常胎方位失败转剖宫产;发生胎儿宫内窘迫4例,产后出血6例,会阴侧切率为31.2%,新生儿窒息率为0.009%.结论 将自由体位应用于产妇的产程中,可有效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及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风华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引入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来我院抢救的心肌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对比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研究组则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心肌梗死复发率研究组为8.33%(2/24)、对比组20.83%(5/24),两者相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采用全程优化护理具有很明显的优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能够明显的缩短,同时复发几率也能明显的降低.

    作者:潘玉琴 刊期: 2017年第47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子宫脱垂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在子宫脱垂患者的治疗当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入院治疗的子宫脱垂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采用传统功能护理的对照组以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验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各个方面的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改变护理人员工作理念以及服务价值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归属感,使得患者的治疗时间大大缩短、满意程度大大提升.尤其是面对子宫脱垂患者特殊的病情,更能够取得较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谢诗 刊期: 2017年第47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