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有毒药用植物的显微鉴别

韦松基;李泽

关键词:尖尾芋, 南天竹, 鉴别
摘要:本文对尖尾芋和南天竹两种有毒药用植物的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粉末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鉴定,为两者开发利用提供鉴别资料.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均匀设计考察壳聚糖澄清法精制降糖通脉水提液

    目的:利用均匀设计法探讨壳聚糖澄清剂用于精制降糖通脉水提液时对梓醇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壳聚糖澄清法及乙醇醇沉后的药液所含的梓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壳聚糖澄清法可较好地保存降糖通脉君药地黄中有效成分梓醇的含量.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可替代醇沉用于精制降糖通脉水提液.

    作者:殷放宙;蔡宝昌;潘扬;王海波;郭胜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HIV感染中的作用

    随着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HIV感染中的作用被发现,人们对HIV如何进入细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CD4分子是HIV进入靶细胞的主要受体,但仅有CD4尚不足以使HIV侵入细胞,还必须以趋化因子受体为辅助受体.辅助受体与CD4分子形成复合体,gp120与之结合并发生构象改变,使gp41暴露,从而引发膜融合.HIV利用靶细胞的辅助受体随感染阶段而不同,初期以被嗜巨噬细胞病毒利用的CCR5为主,随着HIV由巨噬细胞嗜性转变为双嗜性和T细胞嗜性,辅助受体也从CCR5转变为以CXCR4为主.利用阻断趋化因子受体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阻止HIV入侵细胞,从而为艾滋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HIV感染细胞及其与辅助受体相互作用的机制,辅助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艾滋病的进程,以辅助受体为靶位的新药开发作一综述.

    作者:叶建涛;刘德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产地广藿香花的观察比较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等方法,对不同产地广藿香花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显示各产地之间存在差异,为广藿香的种质鉴定增添了内容,也为品种的培育和繁殖提供依据.

    作者:李薇;潘超美;宋力飞;刘乡乡;徐良;徐鸿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红参加工与精氨酸双糖苷(AFG)的形成

    目的:优选AFG形成的红参佳加工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用CS-930型薄层扫描仪检测各处理样品的AFG含量,求得AFG含量高的红参加工条件组合.结果:影响AFG形成的主次因素为A>C>D>B(A为蒸参温度,B为蒸参时间,C为第一次烘干温度,D为第一次烘干时间).红参佳加工条件为A2B2C2D3.结论:按优选出的红参加工条件加工红参,不但AFG含量高,而且红参的质量好.

    作者:曹国军;许传莲;郑毅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白芍提取物对IgA肾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白芍提取物对小鼠IgA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右旋糖酐(Dextran)作为抗原,诱发小鼠IgA肾炎,同时用白芍提取物进行实验性治疗,测定尿蛋白含量、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含量.结果:小鼠注射抗原后,出现蛋白尿,血清BUN出现异常,用白芍提取物治疗后,可抑制小鼠体重减轻,并能显著降低尿蛋白的含量(P<0.01),白芍提取物10 g/kg组还能明显降低血液中BUN的含量(P<0.05).结论:白芍提取物对小鼠IgA肾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黄黎明;石鹏;王喜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参芪口服液中黄芪甲甙含量

    黄芪口服液由党参、黄芪组成,有补气健脾之功效,临床用于气虚不足、疲怠乏力等.本文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口服液中黄芪甲甙含量,以此作为其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朱伟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麦冬多糖Md-1、Md-2化学结构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麦冬中的多糖化学结构.方法:采用柱层析进行纯化,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等方法阐明Md-1、Md-2的化学结构.结果:两多糖分子量为27064、48651,均由单一的葡萄糖组成,构型瘟型,单糖的连接方式为1→4连接.结论:Md-1、Md-2多糖的化学结构均为有一取代甲基的α-D-(1→4)的葡聚糖,两多糖的硫基含量和分子量不同.

    作者:折改梅;石阶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朝天椒的形态组织鉴别

    本文对朝天椒果实进行了药材性状及组织、粉末显微特征鉴别研究,为朝天椒的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舒抒;秦松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五倍子提取物对海洋污损菌的抑制作用

    目的:体外试验观察五倍子不同极性部分提取物对海洋污损菌的抑制活性.方法:平皿孔穴法.结果:五倍子乙酸乙酯、乙醇、水提取物对海洋中假单孢菌属、气单孢菌属、产碱菌属、黄杆菌属、弧菌属、发光杆菌属、莫拉氏菌属、色杆菌属、肠杆菌属等9个菌属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五倍子的石油醚与氯仿部分排除误差没有活性.结论:五倍子乙酸乙酯、乙醇、水提取物对上述9个菌属呈较高的体外广谱抗菌活性,为寻找新型的生物环保型防污材料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开拓了中药研究的新领域.

    作者:李春远;郑纪勇;李秀萍;赵晓燕;渠桂荣;蒋国俊;付玉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八棱麻挥发性成分分析

    对八棱麻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了26种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作者:蒋道松;裴刚;周朴华;彭晓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甘肃产8种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比较

    目的:测定甘肃产秦艽类药材活性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龙胆苦苷在0.94 μg~4.70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RSD=1.3%).结论:所测8种样品中龙胆苦苷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秦艽含量测定项下标准要求.

    作者:马潇;陈兴国;胡之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天保康注射液抗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氧化损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天保康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7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天保康治疗组(38例)和西药对照组(32例),进行两组临床疗效观察和比较,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SOD活性采用微量快速测定法,MDA含量测定采用改良八木国夫法,血清ET-1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RIA),NO的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结果:天保康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总有效率为92.1%;且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MDA、ET-1,升高SOD、NO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天保康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抗血管内皮损伤等作用有关.

    作者:金明华;秦鉴;吴伟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蒺藜皂苷对乳腺癌细胞Bcap-37的体外抑制作用

    采用生长曲线法、MTT法、蛋白质含量测定以及形态学方法观察了蒺藜皂苷(STT)对于体外培养Bcap-37细胞抑制作用,结果显示:STT对于Bcap-37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与时间依赖关系,经STT作用后,细胞形态学表现为细胞变圆、皱缩,核固缩、浓聚.

    作者:孙斌;瞿伟菁;柏忠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养阴方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养阴方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7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养阴方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结果:养阴方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47%,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肌张力评分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养阴方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调降血脂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作者:别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炮制对车前子中车前子甙含量的影响

    本文比较了盐炒和清炒两种炮制方法对车前子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前子甙性质稳定,受不同炮制方法影响较小.

    作者:高明哲;袁昌鲁;徐青;梁鑫淼;陈兰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蛇床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十余年来中药蛇床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重大进展.蛇床子除了含具生物活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外,还含有大量的油酸、亚油酸、挥发油及一些微量元素;药理作用方面重点综述了蛇床子总香豆素、蛇床子素和/或花椒毒酚对心血管、神经、免疫、呼吸、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及其抗诱变作用.

    作者:连其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临床中药学开展模式的探讨

    笔者根据临床中药学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开展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模式,讨论了该模式下的工作关系和研究内容、方向.

    作者:何锦钧;罗德祥;李子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下延叶排草茎叶的显微结构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下延叶排草的显微结构鉴别特征为:茎的皮层中可见分泌道散在,中柱鞘纤维环状排列;髓大,中央具众多分泌道.叶上表皮细胞有放射状角质层纹理;并有类圆形油细胞散在;异面叶,中脉维管束2个,大小悬殊.

    作者:蔡毅;朱华;谢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地龙中肌苷的含量测定

    地龙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之功效,为平肝息风之要药.笔者测定了广西产地龙中肌苷的含量.

    作者:张娴;彭国平;王振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清IgE水平的影响

    目的:评价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玉屏风散治疗组(66例)、西药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复发情况,并检测血清IgE水平.结果:(1)玉屏风散治疗组痊愈率为27.3%,总有效率为77.3%,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2)玉屏风散治疗组停药后复发率为28.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玉屏风散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无不良反应,能降低复发率,并能抑制IgE的产生.

    作者:陈红;郭渝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