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产地蔓荆子化学成分含量比较

吴永忠;朱良辉;肖鸣;胡小平;曾宪仪;陈小红;胡世林

关键词:蔓荆子,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道地药材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5个不同产地蔓荆子中紫花牡荆素和3,6,7-三甲基槲皮万寿菊素的含量,用比色法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对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进行了分析,还测定了总挥发油含量.结果显示,江西鄱阳湖滨区产蔓荆子化学成分含量高于道地药材产区山东及其它产区,为江西鄱阳湖滨区作为蔓荆子药材新产区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还对其道地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溃结康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溃结康胶囊是由白术、吴茱萸、补骨脂、茯苓、山药、肉豆蔻等10味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益气健脾、涩肠止泻的功效.本文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其中的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炙甘草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单波长薄层扫描法对其中的异补骨脂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张典瑞;王方;臧传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贯叶连翘提取物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贯叶连翘提取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7MPa、温度60℃;解析釜Ⅰ压力14MPa、温度64℃;解析釜Ⅱ压力6MPa、温度50℃;CO2流量25 kg/kg原料·h;萃取时间5 h;携带剂为酒精.在此条件下,提取物达到出口标准,收率较高.

    作者:欧建能;林秀仙;梁卫萍;葛发欢;邬家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板蓝根和大青叶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本文收集不同科属、不同产地的板蓝根样品27个、大青叶样品5个.对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获得反映样品整体化学特征的数据,同时选择体外抑菌药理指标进行药理活性测定.用典型相关分析(CCOR)揭示了化学信息和药理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寻找与药理指标密切相关的化学成分,用ISODATA聚类分析技术将32个样品划分为5类.用本文建立的方法评价板蓝根、大青叶的质量,结果良好,正确率为90.6%.

    作者:孙立新;宁黎丽;毕开顺;罗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不同产地蔓荆子化学成分含量比较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5个不同产地蔓荆子中紫花牡荆素和3,6,7-三甲基槲皮万寿菊素的含量,用比色法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对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进行了分析,还测定了总挥发油含量.结果显示,江西鄱阳湖滨区产蔓荆子化学成分含量高于道地药材产区山东及其它产区,为江西鄱阳湖滨区作为蔓荆子药材新产区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还对其道地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吴永忠;朱良辉;肖鸣;胡小平;曾宪仪;陈小红;胡世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蛋白多肽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紫苏子及其混淆品

    采取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紫苏子及其混淆品蛋白多肽进行分析,结果差异显著,容易区别.

    作者:杨西晓;陈振德;许重远;侯连兵;刘建武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正交试验对女贞子提取工艺的优选

    以齐墩果酸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对中药女贞子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实验选择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次数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70%,乙醇为药材量的15倍,提取时间3小时及提取2次,所得齐墩果酸的含量高.

    作者:黄湘兰;彭拓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狼毒大戟二萜内酯对人癌细胞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从狼毒大戟中分得的两个二萜内酯化合物:16-hydroxypseudojolkinolide B(化合物Ⅰ)和jolkinolide B(化合物Ⅱ),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及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化合物Ⅰ的IC50与阿霉素相当.

    作者:刘文粢;何风雷;阮子镛;顾熊飞;吴晓云;秦国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三角草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本试验采用100%三角草醇提液直接外涂的方法,研究其镇痛、抗炎作用.在多种动物炎症模型中证实有抑制大鼠足跖肿胀、抑制小鼠耳肿胀、提高小鼠的痛阈值、抑制小鼠由冰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梅全喜;钟希文;张晓君;吴惠妃;郭洪材;刘敏豪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大孔吸附树脂-HPLC法测定栀子金花丸中栀子甙的含量

    目的:为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扰,准确、快速地测定复方中药制剂中的栀子甙.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A-101)吸附样品,以水洗脱除去干扰成分,以50%乙醇洗脱液用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栀子甙含量测定线性范围0.13~2.08μg,加样回收率98.15%,RSD1.36%.结论:大孔吸附树脂法是一种快速、准确及效率较高的提取方法,可供HPLC测定栀子甙含量.

    作者:袁海龙;李仙逸;赵艳玲;刘峰群;肖小河;蔡光明;贺承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密度及施肥对二年生三七产量的影响

    经过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生三七种植密度在较大范围内与鲜产量呈正相关,而密度较低、施肥水平较低时,四因素对鲜产量的效应表现为:密度>K>N>P.优选出佳产量的指标:鲜产量6989 kg/hm2时,种植密度589030株/hm2,N、P、K的施用量分别为60、45、187.5 kg/hm2,配合比例为1:0.75:3.13.

    作者:崔秀明;陈中坚;皮立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蜜炙甘草新法

    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生用清热、泻火、解毒,炙用补虚、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等.蜜炙甘草方法如何,决定了蜜炙甘草成品的好坏而对疗效有直接的影响.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蜜炙甘草可以用如下方法来制作:

    作者:欧献儿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关于药典川贝母品种来源的讨论

    通过对川贝母药用历史、种属划分、功效与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化学成分、资源与使用状况等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宜将伊贝母和平贝母归入川贝类应用.

    作者:卢其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采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以及流式细胞仪等实验血液学方法,研究黄芪注射液(AMI)对正常和贫血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终浓度为40μg/ml的AMI以及终浓度为40μg/ml、400μg/ml的AMI加入培养体系中可分别促进正常或贫血小鼠骨髓细胞进入增殖活跃期(P<0.05),提示一定浓度的AMI可以增强小鼠的造血功能.

    作者:祝晓玲;祝彼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油菜素内酯对灵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120)拌入灵芝培养料试验结果表明:以0.02×10-6的浓度,作用效果好,能显著促进菌丝生长和提高产量.

    作者:陆晓民;何华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连翘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连翘主要含苯乙醇苷类、木脂体及其苷类、五环三萜类、挥发油类等化合物.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强心、抗肝损、镇痛、抑制磷酸二酯酶、抗病毒、降血压、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抗内毒素等作用.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朱砂莲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随着中草药药理及剂型改革研究的深入,滥用中草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已逐渐引起重视,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中草药对肾脏的损害,甚至提出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1]的概念.我们将诊治过的一例过服朱砂莲(Aristolochia cinnabarina C.Y.Chen et J.L.Wu)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莺;李俊彪;马中富;于春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海星甾醇对血小板聚集的药理研究

    通过大鼠、大白兔体内、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评价海星甾醇对大鼠体外实验性血栓形成及经花生四烯酸(AA)、ADP、CaCl2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药理作用.海星甾醇po4.5、13.5、40.5 mg/kg对大鼠体外实验性血栓的抑制率分别为10.0%、20.1%、25.9%(P<0.01),同时能够抑制经AA、ADP、CaCl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01),提示海星甾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作者:许东晖;许实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三冬茶治疗咽炎的药效学研究

    三冬茶是由大叶冬青、岗梅根、救必应等多种中药经提取和喷雾干燥得到的粉剂.对于大鼠鲜酵母人工发热,三冬茶高可降低体温0.8℃.对于热板法所致的疼痛,三冬茶可明显提高痛阈,高可提高痛阈43.8%.三冬茶还可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提高,抑制率可达到34.8%.结果表明三冬茶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

    作者:蒋建敏;许实波;江润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龙葵人工种植高产试验

    本文介绍了以龙葵半成熟果和全草为药用部位的一年一收、一年两收的人工种植及种子处理、贮存等试验.结果表明,龙葵更适合于在黑土平地上种植,以一年两收的栽种方法佳,产量高,可增产60~70%.

    作者:刘良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消炎利胆片中穿心莲内酯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消炎利胆片由穿心莲、溪黄草和苦木组成.具清热、祛湿、利胆的作用.收载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1997年增补本,按其穿心莲内酯含量测定法存在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改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以此作为该产品含量测定的新方法.

    作者:郭振良;霍永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