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静;杨海妮;黄美娟;陈智萍;吕雪娴;林婷婷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慢性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7年6月90例慢性肝病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慢性肝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意识、健康知识掌握度和自我概念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慢性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确切,可改善预后,提升患者自理水平,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进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应用微信平台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9月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随访,试验组患者家属则加入微信群.此群定期向患者家属发送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与信息.通过互动给予个性化干预.于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再评估.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管道护理规范性、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信平台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耿芹;仲美华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优质护理方式在成人输液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于2017年1月至12月来我院成人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优质护理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评断优质护理方式在成人输液室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常规护理组为86.67%,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且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方式在成人输液室中有着及其显著的临床效果,为此,医院的成人输液室应加强对优质护理方式的应用推广.
作者:黄萍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对胃溃疡穿孔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SCL-90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0例.A组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B组为60%,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各项SCL-90(90项症状清单列表)评分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胃溃疡穿孔患者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可提高其临床治愈率,改善其症状评分.
作者:李淑坤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对比分析静脉治疗护理SOP(标准流程)实施前、后我院静疗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搜集的800例静脉输液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SOP),再搜集同期我院800例静脉输液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SOP).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静脉输液住院患者的输液并发症发生率、钢针使用错误率、穿刺部位错误率、敷料固定错误率、导管维护错误率以及静脉输液工具使用类型(钢针输液、留置针输液、PICC输液).结果 实验组静脉输液住院患者的输液并发症发生率、钢针使用错误率、穿刺部位错误率、敷料固定错误率、导管维护错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静脉输液住院患者的钢针输液、留置针输液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输液住院患者的PICC输液所占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治疗护理SOP实施后比实施SO前能够显著提高我院静疗护理质量.
作者:宋章艳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消化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7例消化科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61例,而观察组患者有66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护理措施,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了消化科老年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张梅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比较常规办理出院与提前预约出院的效果.方法 对近4年来在我科住院的200例出院患者对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中100例为常规出院患者,100例为提前预约出院患者,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100例提前预约出院患者家属满意率达到100%,零投诉,杜绝了费用错误;患者安全得到保证.结论 提前预约出院杜绝了费用错误,有效提高家属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等候的时间,提高科室出院服务工作效率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张燕;李永英;杨明丽;李翠芝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注射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配合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注射溶栓治疗,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疗后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方法.结果 经过护理配合后,两组患者的脑神经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神经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阿替普酶注射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配合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加强护理配合在临床上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翠娥;张琴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分析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控制和临终关怀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8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试验组(n=54),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疼痛控制与临终护理关怀护理,对两组护理前后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两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组间给予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肝癌患者实施疼痛控制和临床关怀护理,可显著减轻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普及.
作者:郑蒙蒙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分析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5例.A组给予分期康复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与神经状况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A组均高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脑梗死患者行分期康复护理可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与神经状况,利于其病情康复.
作者:李扬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总结心脏移植术后肾功能损伤并发高钾血症患者非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患者30例,有3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并高钾血症,通过每日监测患者血电解质、尿量及肾功能的变化,及时发现患者肾功能损伤,停用含钾药物、应用钙剂、葡萄糖+胰岛素(3~4:1)、袢利尿剂、调整免疫抑制剂、口服聚苯乙烯磺酸钙治疗及低钾饮食护理后患者血清钾恢复正常.结果 1例患者因心脏排斥反应死亡,2例患者经治疗后血钾恢复正常结论 心脏移植术肾功能损伤表现不明显,应通过监测尿量、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及早处理,一些非血液净化的方法也能使患者血钾恢复正常.
作者:何土焕;唐兰馨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将柔性管理应用于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血管外科在2016年8月-2017年9月接受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柔性管理,观察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在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科显著提高血管外科护理管理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
作者:祝欣;王蒙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卵巢癌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02-2018.02接收的80例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对比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GQOL-74评分、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卵巢癌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可在临床上广泛性应用.
作者:孙艳艳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慢性溃疡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在我科室完成手术和他科室手术后转入我科的100例慢性溃疡修补术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将患者以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2.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P<0.05).结论 在慢性溃疡修补术的围手术期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胡阳;李丽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2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质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掌握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法.结果 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d 24例患者腰背部疼痛显著改善,4例改善,术后3d均能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术后无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讨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的减轻疼痛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许克霞;苏静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接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并采取掷色子的方法完成平均分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路径,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循证护理路径,并对其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症状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依从率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接受循证护理路径,不仅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而且还能够加快其康复进程,对其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婧妍;栾澜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分析护理配合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甲状腺穿刺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接诊治疗的68例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甲状腺穿刺的患者,将68例患者通过抽签法平均分为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34例实验组(实施护理配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心理状态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SDA、SA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配合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甲状腺穿刺治疗中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因此,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作者:郝金兰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对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将我院9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并分别给予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以及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能力均得到相应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量表评分分别为(29.4±2.0)分和(38.7±3.7)分,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瘫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值得进行应用及推广.
作者:周微微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更好地满足患者术中保护个人隐私的需求,消除其紧张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10月在我院施行会阴部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50例,设计制作可分体式隐私保护免脱袜裤并应用于观察组,对照组穿着传统手术裤,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和患者对术中隐私保护的满意度.结果 患者SA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隐私保护的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分体式隐私保护免脱袜裤在会阴部手术中的应用,能有效保护患者隐私,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汪杏珍;姚继云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皮肤保护膜在神经内科监护室心电监护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80名在神经内科监护室住院,心电监护超过48小时的患者,分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康乐宝皮肤保护膜(Barrier Film Comfeel),擦拭黏贴电极片部位的皮肤(胸前5个点),待干后黏贴电极,对照组用75%酒精棉球擦拭黏贴电极片部位的皮肤,然后黏贴电极.两组都是48小时更换一次电极片.观察2组皮肤接触性皮炎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乐宝皮肤保护膜能有效预防心电监护患者使用电极片后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值得在监护室长期进行监护的病人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华;姚凯锋;薛海丽 刊期: 2018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