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李丽萍;郝玉芳;刘晓虹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一次性敷贴应用非常广泛.而以往敷贴在更换时因敷贴与皮肤、留置针之间固定牢固,更换时易造成针芯脱出,给患儿增加再次穿刺的痛苦.我科2007,年9月-2008年7月在粘贴方法上进行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文静;刘文艳;邵培双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乳腺癌根治术以及副乳腺切除术后的患者常需留置伤口引流管,不论是卧床还是下床活动,引流袋的固定都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良好的固定即要保证引流通畅,又要使患者舒适,还要方便护士观察及更换.2008年1月,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引流袋固定装置,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琼;刘昌茂;王茁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从自我管理的概念、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内容结构、影响因素、应用现状以及在我国推广所需的基础工作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丽;李继坪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陪住问题的看法,为医院陪住安全管理提供一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98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不明确<医院分级管珲评审工作手册>中的三级医院陪伴率≤5%的规定,或对其所要求的陪住率并不认可;不同科室和职务的医护人员对医院陪住的看法存在差异;医护人员认为把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保证住院病人安全才是陪住管理应该考虑的首要因素.结论 应根据病房特点,制定适合病房要求的陪住管理措施,加大对医护人员陪住管理的宣传.
作者:张晓静;张丽丽;宫玉花 刊期: 2009年第30期
在对脑外伤、脑出血的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由于救护车颠簸,患者的头部容易左右晃动,为避免加重病情,必须由专人负责固定头部.为此,笔者制作了一种简易轻便的枕头,用以固定患者的头部,效果良好.
作者:黄春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冠脉搭桥术后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方案对减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 对187例心脏中心冠脉搭桥手术不同证璎的患者进行康复期的辨证施护,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辨证护理,对照组则仅给予一般护理.于术前1 d及术后第7天进行腹胀、纳呆、泄泻、便秘、恶心呕吐症状评分.结果 经过辨证施护,患者术后腹胀、纳呆、恶心呕吐、便秘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胃肠功能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辨证施护的内容,能提高护理效果,改善腹胀、纳呆、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作者:刘娟;张广清;林小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护士职业压力的现状,比较不同等级医院护士职业压力的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市9所医院在职临床护士共672名,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收集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工作压力各维度得分依平均值降序排列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病人护理、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在病人护理方面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职业压力受医院等级的影响.提示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应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以缓解护士的职业压力水平.
作者:杨玉美;王丽波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沙袋固定装置在股动脉穿刺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4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力胶布固定,直接用沙袋压迫止血;研究组穿刺点用无菌敷料包扎后,使用自制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沙袋固定装置压迫止血.观察两组股动脉穿刺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侧肢体的舒适度.结果 研究组在穿刺点出血、皮下瘀斑、局部血肿、渗血,局部皮肤并发症以及术后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股动脉内膜增厚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沙袋同定装置对股动脉穿刺术后止血效果显著,明显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并增进了患者舒适感,临床简便易行.
作者:康颖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在校护生的职业认同现况,为其职业心理发展的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量表,评估145名在读专科护生的职业认同状况.结果 护生的职业自我控制能力高,自我认知得分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护生的职业认同无差异;骨干护生的量表总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一般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3%护生对职业呈中度及高度认同状态,但各维度发展不均衡.结论 职业经历、是否独生子女、担任骨干经历及职业认同的引导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认同的发展.
作者:刘玲;李丽萍;郝玉芳;刘晓虹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督导及心理干预对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择肩手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2次/d督导患者治疗及注意事项实施并给予心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上肢功能.结果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对照组有效率5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肢功能简式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强化护理督导及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侧上肢功能.
作者:陆金雯;袁大伟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多专科组合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新组合病区实施细节管理,通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和护士分批参与护理质控检查,建立护理缺陷记录本,实施各专科理论与技能培训,加强各专科之间的融合.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后无重大差错事故发生,专科技能、护理质量及规章制度考核得分明显提高(均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细节管理可提高多专科组合病区的护理水平.
作者:管敬东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科急性脑卒中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诊科急性脑卒中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 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作者:王昕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胸部叩击手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新式的胸部叩击手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背部叩击手法,比较两组患者排痰前后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排痰量、憋喘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情况.结果 胸部叩击手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背部叩击手法.结论 胸部叩击手法能有效促进排痰,改善缺氧状态,提高血氧饱和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排痰方法.
作者:龙英华;熊爱民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单肩气囊外同定装置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方法 对收治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旋按手法复位后,单肩气囊外固定装置固定.结果 根据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功能评定在90分以上者54例,80~90分者6例.无疼痛症状者58例,功能完全恢复者56例,活动度无受限者58例,X线片复查基本解剖对位愈合者45例.结论 单肩气囊外同定装置治疗锁骨骨折是一种对机体损伤小,固定牢靠;避免了内同定手术疗法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继发症;安全,患者舒适,易维持复位,简便易行,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作者:吴伟莲;梁颖华;李艳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粤西高校隐翅虫皮炎的危险因素与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对200例大学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夏秋季节;好发部位位于面、颈、四肢、躯干等暴露部位;有典型皮损,为条索状,斑片状或点蔟状水肿性红斑.结论 加强对隐翅虫皮炎的预防,治疗和护理于预,促进本病的康复.
作者:汪德凤;陈光英;李芳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慢性难愈性压疮较为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方案,探讨有效避免因发生压疮而导致医疗纠纷.方法 回顾分析因发生压疮造成医疗纠纷而转入我院的5例慢性难愈性压疮的治疗护理过程,并探讨产生纠纷的原因.结果 5例慢性难愈性压疮创面全部愈合,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满意.结论 采用德湿威、藻酸盐、溃疡糊、溃疡贴、透明贴等敷料组合使用进行创面湿性疗法、辅以营养支持治疗、科学的三级质控管理是创面成功治愈的关键.对压疮发生高危者实施重点预防,并加强护患沟通,认真履行好告知义务,可有效地降低压疮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徐建珍;屠丽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雾化液配制后的有效使用时间.方法 于雾化液配制后24,48,72,96 h分别取0.1 ml直接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分别取8 ml加入无菌小瓶送药剂科进行药物稳定性分析.结果 雾化液配制后72 h内无细菌生长、药物稳定性良好.结论 雾化液配制后的有效使用时间为≤72 h.
作者:吴希荣;任晓波;刘云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微波打孔加磁铁压迫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效果.方法 选择耳廓假性囊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局麻后用注射器抽净囊液,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反复冲洗囊腔,用微波探头打穿囊壁扩大微波孔,将液体完全排除,用磁铁压迫;对照组抽净囊液,用地塞米松反复冲洗囊腔,拔出针头在针孔处用棉签压迫5~10 min,子超短波或远红外线等物理治疗后,加压包扎.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效果、耳廓美观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打孔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其疗效好,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甘柳萍;张锦龙;刘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in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目前广泛应用在肿瘤病人化疗用药及危重病人抢救通道建立中;也可用于抗生素治疗、全肠外营养的给予、输血、抽血化验等,操作简便,置管危险性小[1].
作者:位娟;赵庆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笔者在美国考察与交流期间,实地看到了发达国家护理专业的发展状况,了解了美国护理机构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结合我国国情,对护士按职上岗、依法行护、建立护士人才库等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作者:马如娅 刊期: 2009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