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对策

贾淑珍

关键词:
摘要:结肠造口术是目前治疗大肠损伤、大肠肿瘤等疾病所进行的一种暂时或永久性的粪便转流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挽救病人生命的治疗手段,但如果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轻者造成病人痛苦,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如何减少并发症,提高结肠造口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改善该类病人的生活质量,使其大限度的接近正常生活是每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现将我院1995年以来63例结肠造口病人的病历进行回顾分析,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湿润烧伤膏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2001年至2005年我们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褥疮24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5-78岁,入院时褥疮面积2~5cm×3~12cm,其中Ⅲ期褥疮4处,伤口已感染化脓.

    作者:徐霞;于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肺结节病2例病例报告

    1病例介绍例1,女性,39岁,因刺激性咳嗽,胸闷1个月入院,经抗炎治疗无效.胸片示右肺门肿大.肺CT:右肺门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3次查痰未见结核菌及瘤细胞,结核抗体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支气管内结节,病理证实结节病.查血清血管紧张转换酶(SACE)升高,IgG增高,血钙增高,更支持上述诊断.

    作者:王晓芳;齐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缝匠肌蒂髂骨的临床应用

    骨移植术是骨科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髂骨为松质骨血运丰富,骨细胞生长活跃,适合植骨.缝匠肌血管支位置浅表,血管外径为1.2~20mm之间,可作带蒂转移游离后的吻合血管,技术上无更大困难.目前对缝匠肌蒂髂骨植骨术,国内已有些报道,本文对缝匠肌的血运及其在髂骨前方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应用转移缝匠肌髂骨骨块移植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即股骨头缺血坏死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孙晓明;吴晓冰;孙艳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计生办开展健康性教育的体会

    在学院计生办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多样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卫生保健知识而且对计划生育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

    作者:陈秀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电源条件较差如何使用X射线机而获得满意照片和提高摄影技术降低废片率方法

    如何在较差的电源条件下,正确使用较大X光机器,摄取满意的X线片,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皮下脂肪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下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在妇产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免缝合的皮内缝合方法为治疗组与皮下脂肪缝合的皮内缝合方法以及传统的皮下脂肪全层缝合的皮肤间断缝合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缝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方法均适合用于各个年龄层妇产科下腹部手术,不受切口长度和脂肪厚度以及腹部陈旧疤痕的限制,治疗组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脂肪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技术操作简单,脂肪液化及术后感染率低,伤口愈合后呈线状美观,患者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忠轩;邱业健;刘志辉;刘玉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声导抗测试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耳传音功能方面障碍,如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良好,中耳一旦粘连听力将难以恢复.在现代听力学领域中,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我耳聋中心2001年3月-2005年2月196例患者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尹平;胡红;刘毅;刘常慧;卢道琳;康玉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静脉输注莱美兴致过敏反应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51岁,因食人螃蟹后呕吐、腹泻1小时,于2005年8月21晚8时收肠道门诊观察.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88次份,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毫米汞柱,腹部轻微压痛.查血常规:白细胞1.1×109/L、血色素120g/L、红细胞4.15×1012/L.便常规:镜下白细胞1~3个/高倍镜,红细胞0~1个/高倍镜.

    作者:杜凤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马普替林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马普替林与多潘立酮联合应用,观察其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7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28例,使用马普替林75mg/d与多潘立酮10mg/d,单一用药组29例,使用多潘立酮10mg/d,观察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82%,单一用药组总有效率55%,同时两组的HAMD、HAMA评分疗前疗后比较均有明显下降,组间比较联合用药组的HAMD、HAMA的减分较单一用药组间减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当.结论:使用多潘立酮联合马普替林能更好的改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李宁;张冬红;周广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烧伤患者焦虑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存在的焦虑心理,并采用多种形式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从而消除患者焦虑心理状态.方法:对烧伤患者于入院后第一天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估,之后依焦虑程度给予相应心理护理,住院一周再用(SAS)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入院时都存在焦虑、多疑、悲观、失望、恐惧等心理表现,经过护士采用多种形式的心理护理,患者基本消除了焦虑紧张心理,能配合医务人员积极治疗.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心理状态基本消除

    作者:陈雪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静注肾上腺素导致患者死亡1例

    1病例简介患者女,35岁,因支气管感染,每日静脉滴注5%GNS500ml和青霉素钠800万u.用药前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用药20min后,患者面色苍黄,感到头昏、胸闷、憋气.

    作者:朱维芝;孙秀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7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7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术.结果:术后子宫异常出血均治愈.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

    作者:陈红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用药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合理、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抽取2005年2月至11月门诊西药处方18600张,对门诊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度,抗菌药联合应用情况和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查的18600张处方中,共涉及9类抗菌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处方总数为12428张,占66.8%.使用频度前三位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使用>2种抗菌药物者占40%,不合理应用者达23%,书写缺陷者占12.6%.结论:通过处方抽查可发现不合理用药和处方书写问题,应加强处方管理和推进新处方办法的正确实施,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辜转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本病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探讨其佳护理方式.方法:对门诊119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知识掌握程度的问卷测试,并根据其知识掌握程度分组,比较与分析血压控制水平、服药依从性、并发症检出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本病知识掌握较好的患者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在血压控制方面,收缩压控制较好;而生活质量与知识掌握较差组无明显差异性.结论:高血压病教育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收缩压控制的明显改善,将有助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防止或延缓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及保障长期生活质量.

    作者:陈瑞灵;梁静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静脉穿刺困难者的静脉选择途径及输液体会

    慢性病病人由于多种原因如多次重复静脉穿刺致静脉炎、周围循环障碍、肥胖等,采用四肢远端浅静脉穿刺屡次失败,又找不到合适静脉可供穿刺,不但增加病人痛苦,护士也非常着急.为此,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采用胸壁浅静脉、大腿部浅静脉穿刺经30例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香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与深入,健康教育日益被广大医务人员重视,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目的护理理念已贯穿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的工作范围已从医院向家庭、社区、社会扩展,从单纯的护理向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发展[1].实施健康教育,达到解决病人的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方面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医院和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自1998年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实行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通过检查评估发现健康教育整体覆盖率达70.5%,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现就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吴新华;鲁义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60例锁骨外侧端Ⅱ型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护理体会

    我院自2000年6月-2004年5月共收治锁骨骨折病人1000例,其中锁骨Ⅱ型骨折60例;Ⅱ型骨折虽可手术治疗,但外固定困难,易留后遗症.近年来,我们采取了手术治疗,用粗钢丝环绕固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郭黎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改良B-Lynch缝线术处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8例体会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而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研究进展,孕产妇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但产后出血仍然占较高的比例,及时有效地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十分关键.我院两年来用改良式B-Lynch缝扎术治疗8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兰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肌沟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和肩区手术

    我院麻醉科于1998年开始以肌间沟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和肩部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敏;李原香;吴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神经外科患者的卧位与护理

    脑外科患者病情危重,且多处于昏迷瘫痪状态,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因此,为患者有效地定时翻身,采取正确的卧位极为重要.

    作者:高福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