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声导抗测试分析

尹平;胡红;刘毅;刘常慧;卢道琳;康玉珍

关键词:
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耳传音功能方面障碍,如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良好,中耳一旦粘连听力将难以恢复.在现代听力学领域中,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我耳聋中心2001年3月-2005年2月196例患者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烧伤患者焦虑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存在的焦虑心理,并采用多种形式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从而消除患者焦虑心理状态.方法:对烧伤患者于入院后第一天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估,之后依焦虑程度给予相应心理护理,住院一周再用(SAS)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入院时都存在焦虑、多疑、悲观、失望、恐惧等心理表现,经过护士采用多种形式的心理护理,患者基本消除了焦虑紧张心理,能配合医务人员积极治疗.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心理状态基本消除

    作者:陈雪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浅谈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各期的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约占住院总数的50%左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的心理活动,导致各种异常行为,给护理工作带来管理上的难度,因此,除精神科常规护理外,还要有自己专科的特色,心理护理已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内容.了解和掌握精神病人各期的发展进程及心理活动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并对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尚俊风;刘新梅;张玉岭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社区群众骨质疏松认知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目的:了解社区群众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社区居民抽取300人,年龄从20岁至70岁进行教育前后问卷调查.结果:文化程度低、高龄居民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健康教育后各分组的知晓率均提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社区群众进行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是必需和有效的.

    作者:梁小兵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颈椎多功能平片对临床治疗指导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X线征象的变化,研究引发临床症状的X线征象.方法:对80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多功能位X线片的对照研究分析.结果:在治疗前后X线征象如颈椎曲度异常,椎体旋转等发生变化,而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形及骨质增生等征象,未见有变化.

    作者:侯守智;肖荣;刘磊;高慧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病,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地使相关梗死血管相通[1].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少,病死率越低.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溶栓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于2002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仇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关系的探讨

    了解微量元素在妇女儿童体内的生理作用和疾病的关系.锌铁钙均衡失调可导致免疫功能的严重紊乱.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发挥免疫调节的正向作用,有助于对疾病成因的分析,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作者:高元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川崎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飞利浦55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61例临床表现典型及非典型的川崎病患儿进行早期冠状动脉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占36.07%,典型病例发生率18.42%,非典型病例发生率65.22%,于病程10天内发现冠状动脉异常者占50%.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早期诊断川崎病有效无创性方法.

    作者:唐艳;张芳;张灵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运用护理程序对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运用评估、护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的护理程序对86例高血压住院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结果病人掌握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程度明显提高,遵医用药,主动改变生活习惯方式的病人增多.总结提出提高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要根据病人个体需要设计教育内容,注意确定影响病人学习接受能力的条件和因素.

    作者:海萍;崔素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指导

    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发病急、恢复慢、致残率高,其中肢体功能障碍占绝大多数.近几年来,我院对脑卒中患者主张发病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强化健康教育,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翟庆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妇产科泌尿道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护理

    目前,感染已成为医学领域突出的问题,医院内感染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工作贯穿于防治医院感染工作的每个环节,从护理工作着手,抓住每个环节,重视每个危险因素的存在,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现将我科防,止泌尿道感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淑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8例报告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RHP)自1972年由Berger首先报道以来,在日本及西方国家已经成为治疗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及胰头部良性肿瘤的标准术式之一.我院自1996年至2005年共成功行该术式5例,现通过回顾性总结如下.

    作者:靳永春;岳树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60例锁骨外侧端Ⅱ型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护理体会

    我院自2000年6月-2004年5月共收治锁骨骨折病人1000例,其中锁骨Ⅱ型骨折60例;Ⅱ型骨折虽可手术治疗,但外固定困难,易留后遗症.近年来,我们采取了手术治疗,用粗钢丝环绕固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郭黎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肌沟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和肩区手术

    我院麻醉科于1998年开始以肌间沟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和肩部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敏;李原香;吴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提高门诊就诊人次的措施探讨

    门诊是医院的一个窗口,面临市场经济运行法则已注入到医疗卫生行业中来的现实,行业内部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门诊就诊人次是否能保持稳中求增,是关系到医院是否能在激烈地竞争中赖以生存并谋求发展的关键.如何提高门诊就诊人次,作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作者:荣刚;熊泽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糖尿病并脑血栓形成72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糖尿病并脑血栓形成与非糖尿病并脑血栓形成的对照分析,提示糖尿病病人应及早有效的控制血糖,以预防脑血管病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998~2003年住院病人中确诊为脑血栓形成144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组发病平均年龄提前,并发症多而凶险,死亡率高.

    作者:刘松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电源条件较差如何使用X射线机而获得满意照片和提高摄影技术降低废片率方法

    如何在较差的电源条件下,正确使用较大X光机器,摄取满意的X线片,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产妇在临产过程中,常会出现一系列特殊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对分娩过程缺乏正确认识,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和担心等.这些心理状态对产妇的分娩是十分不利的,会使人体产生种种反应,造成产妇对疼痛过于敏感,并通过中枢神经抑制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甚至出现难产,有损母体健康.正确的心理护理可帮助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变被动为主动,以缩短产程,减少难产率,有利于优生优育.

    作者:邹卫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处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前列腺增生外科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我院从2002年8月对316例前列腺增生疾病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旭日;姜宏青;于申美;韩祥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慢性面部疼痛综合征100例分析

    慢性面部疼痛综合征(Chronic face pain syndrome;CFPS)是一种以口腔或面部疼痛为主,兼有多种次要症状的症侯群,是一种新认识的老年人口腔病.2000~2005年我科共治疗慢性面部疼痛综合症10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瑞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106例部队老干部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近4年来401医院干部病房科住院死亡老干部病历分析,探讨老干部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老干部保健和老年病的防治及研究工作提供有益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2001年7月~2005年7月我科住院死亡的老干部致死疾病的疾病谱及死亡原因.结果:老干部死亡原因前4位依次是恶性肿瘤、感染、窒息、心肌梗塞,占全部死亡数的80.19%.其中癌症死因主要是肺癌和消化道癌,占全部死亡癌症数的75.47%.结论:恶性肿瘤是危害老干部健康的主要原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防治老年病,对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

    作者:吕全江;王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