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艳
目的:为了解合成雌激素尼尔雌醇与天然雌激素倍美力对遗传物质的作用,将一部份遗传物质不稳定和对性激素敏感的围绝经期妇女筛选出来、不用激素治疗,降低激素替代疗法的副作用.方法:在外周血染色体常规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倍美力(或尼尔雌醇),同时设对照组.计数人体细胞染色体断裂率(包括裂隙),有丝分裂指数,用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在体外试验中雌激素在一定量范围内对绝大多数人群的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有少数个体自身的染色体断裂率大于群体断裂率均值时表现出对激素的超敏感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有少部分人由于遗传的不稳定性,加上对激素的超敏感,容易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产生一些副作用(致癌等),从遗传物质的改变上说明并不是每一位围绝经期妇女都适用于激素替代疗法.
作者:夏云;李琼霞;温沙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群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消除或降低患病的危险因素,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获得自我保健意识.要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应把握的关键因素:①转变服务观念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关键;②护士应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作用;③灵活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④拓宽专科护理知识面,为实施健康教育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⑤加强监控力度,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陈建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尿潴留是我院门诊、急诊常见问题,可分为急、慢性两种.其发生原因多数为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比较少见.作者统计40例机械性梗阻所致尿潴留的病人,就门诊、急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郜美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了解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产前病程长短与其预后的关系,探讨合适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除外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210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小于34w 110例,大于34w 100例.并对其产后进行随访,随访至产后3个月.结果:孕34w前终止妊娠者,两组比较,病程<15d,半月内及1个月内恢复者,明显多于病程>15d者(P<0.05).3个月内恢复者两组无差异(P>0.05).孕34w后终止妊娠者,两组比较,病程<7d,半月内及1个月内恢复者,明显多于病程>7d者(P<0.05).3个月内恢复者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产前病程愈短,其产后恢复愈快,但3个月内恢复率无明显差异.小于34孕周患者,随孕周增加,新生儿成活率增加,故小于34孕周患者适当延长孕周是必要的.
作者:袁宏涛;李文英;杨金兰;杨春红;梁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电子数码阴道镜结合3%的冰醋酸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对2004年9月~2005年8月期间的门诊患者进行筛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56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其中312例在阴道镜下定点活检送病理;经病理确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74例,包括CIN Ⅰ 32例,CIN Ⅱ 27例,CIN Ⅲ 15例,宫颈癌12例,慢性宫颈炎215例,宫颈HPV感染11例,阴道镜配合活检CIN检出率23.72%.结论: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作者:杨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1712例胃部疾病胃镜与送检标本诊断符合率为68.1%,为提高诊断符合率,胃镜医生应提高胃镜检查及取样的操作技术.病理诊断必须与胃镜肉眼观察所见相结合,动态观察病变组织,同时注意少见病例对诊断的影响.
作者:朱崎;朱蓉;张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对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三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认为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特别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强调了护士必须熟练掌握三大并发症发生的规律、特点,及早发现,及早诊断,为医疗提供充分的治疗依据和时机.同时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如适当休息、合理饮食、注意通便、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张艳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中风也名卒中,是目前世界上病残率较高、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之一.非急性期中风是指在急性期中风3w后存活下来,而有瘫痪、肢体废用、麻木、吞咽困难等表现的病证.临床上对急性期中风的治疗较为重视,而非急性期中风的治疗,笔者用熄风活血法治疗43例进行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达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程度,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手术治疗的78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病人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比较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保守治疗的疗效与术后近期远期有很大差别,伤后12个月以内手术近期和远期脊髓功能恢复都较满意,伤后12月以上近期恢复较明显,但远期可出现脊髓功能倒退现象.结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时机对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迟不应超过伤后12个月.
作者:李晓光;赵栓柱;桑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对母儿危害极大,故多年来各国对该病极为重视,为了母亲的安全,为了提高人口素质,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做好对该病的预防和预测.
作者:宋彦芬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评价50mg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防治冠脉血栓的效果.方法:120例PTCA+冠脉植入支架术患者,服用氯吡格雷50mg按服用国产和进口药随机双盲分为两组,随访1年,观察防治急性和亚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出血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总疗效相同,并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同.结论:国产和进口50mg氯吡格雷均能有效的防治PTCA+冠脉植入支架术后1年内急性和亚急性冠脉血栓形成,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疗效相似.
作者:李纲;李玉东;牛桂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蕈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食用蕈中毒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Ⅲ)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蕈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精神分裂症样症状,有幻听、幻觉、幻视、妄想、兴奋、紧张、失眠、行为紊乱等症状,并同时伴有肝脏和血液系统损害.结论:精神障碍的程度与食用蕈的量有密切关系,量越多,精神症状越重,所需缓解时间越长,过量食用有毒蕈可影响和损害神经系统,出现精神障碍,但经短程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症状可在短时间内治愈.
作者:张健全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选择很多,但疗效均不甚理想,复发率较高,多数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而且还没有哪一种方法或药物可以明显有效的适用于所有的患者[1~3].我院自2002年8月以来对203例患者给予前列安栓联合局部注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较满意效果[3~6],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子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生物显微镜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基本仪器之一,在检验技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及实验技术人员对生物显微镜部分附件的应用不太熟悉,加之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资料介绍较少,所以造成这部分设备的资源浪费.为了使广大医学师生及工作人员能充分了解、全面发挥显微镜功能,本文就生物显微镜部分附件功能及其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吴岩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心肌酶异常与病情发展及轻重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7月~2004年10月住院39例重症VE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并以26例轻症VE患儿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重症VE患儿易于发生血清心肌酶升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与VE患儿病情轻重、存活关系密切.结论:血清心肌酶释放水平高低,对危重症的VE的危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心肌酶释放水平越高,病情则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林德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1基层妇幼保健网络现存问题1.1妇幼卫生工作是近10年来逐渐从防疫部门中分离出来的新型学科,缺乏专门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人才市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特别是大专以上的专科人才,少之甚少.县、乡级专职的妇幼保健人员无论从学历、职称上明显低于同级妇产科、儿科人员.
作者:杜金梅;李芋菁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癌肿治疗目前仍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攻关项目.作者采用大剂量丹参用于晚期癌肿的治疗,尤其是对癌性疼痛的止痛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方法:丹参注射液20~40 ml+10% GS 500ml静滴,每天1次,15d为一疗程,治疗晚期癌肿病员15例,其癌痛缓解率达93.3%(疼痛消失80%,疼痛减轻13.3%),无不良反应.文章还从中西结合阐述了癌肿及疼痛的发生机理,丹参的功能和丹参对癌肿疼痛及对病变器官组织结构、功能恢复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徐淑彬;周明慧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7~2007年40例EPII患者的治疗资料.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不难诊断EPII;其保守治疗方法包括全肠外营养支持,肠胃减压,生长抑素和地塞米松的应用,大承气汤胃管注入等.结果:50例病人均经保守疗法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6d,结论:采用保守疗法治疗EPII效果良好.
作者:丰品超;赵刚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双极人工股骨头微创置换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该术式特别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十分适合,可以大大降低高龄患者的手术风险,提高治愈率.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对6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微创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表明双极股骨头置换能够满足高龄患者功能要求.现进行分析报告:
作者:于涛;王桂新;周万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人性化护理是当代理想的一种护理模式,是每个护理管理者想避也避不开的话题.它包含的内容很多,是超越规范服务的情感服务与惊喜服务的总和.社会在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不断提高的需求告诉我们,医院要生存与发展,没有一支体现人性化护理服务的队伍是绝对不行.护理工作是与患者接触多、细、杂、密切的工作,因而如何打造人性化服务这块品牌,是值得医院管理者深思的问题.为此我院护理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新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