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112例慢性胃炎报告

李先合

关键词:
摘要:我科自2004年1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112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时有发生,对其诊断,特别是早期准确地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隆贵;孙福祥;商累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丹芍行气活血汤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热休克蛋白60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芍行气活血汤对抗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阳性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丹芍行气活血汤组、阿奇霉素组和丹芍行气活血汤加阿奇霉素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血清HSP60抗体IgG、宫颈黏液CT的变化.结果:三组临床综合疗效分别为84.44%、81.11%和85.1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治疗前后血清HSP60IgG浓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治疗后宫颈分泌物CT转阴率比较,丹芍行气活血汤加阿奇霉素组为100%,丹芍行气活血汤组为63.58%,阿奇霉素组为64.12%,丹芍行气活血汤加阿奇霉素组与其余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性.结论:三组均可改善和消除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治疗下生殖道CT感染中,丹芍行气活血汤加阿奇霉素联合治疗较单纯中药及单纯西药治疗更为有效.

    作者:冯筠;宁艳;彭小鹏;马宪丽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延吉市新兴街民泰社区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邢照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TCU380A IUD和MCU IUD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广大妇女易于接受的避孕器具,目前已成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其使用率占世界IUD避孕总人数的80%,是世界上使用IUD多的国家.

    作者:康巧云;景雪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全麻相比较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麻醉费用低廉等优点.但术中可出现肩背部不适等牵扯反射,部分患者难以忍受.

    作者:何锴;黄克勤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换药室的管理与感染预防

    换药室是换药患者聚集之地,也是各种细菌易污染之地.若疏于管理,易引起外源性感染.为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伤口愈合,必须做到制度标准化、监测常规化、管理规范化.

    作者:王占荣;孙建华;朱艳秋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脑卒中后的抑郁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与患者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卒中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91例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完成一般情况、病史、神经病学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的收集,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对其中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91例患者中,28例发生抑郁,发生率为30.7%,其中轻度抑郁17例(18.7%),中度抑郁8例(8.8%),重度抑郁3例(3.3%).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53例,发生抑郁22例(41.5%),60岁以下者38人,发生抑郁6例(15.8%);男性患者63例,发生抑郁14例(22.2%),女性患者28例,发生抑郁14例(50%);轻型脑卒中患者28例,发生抑郁4例(14.3%),中型脑卒中患者40例,发生抑郁14例(35%),重型脑卒中患者23例,发生抑郁10例(43.5%);左侧大脑半球病变48例,发生抑郁15例(31.3%),右侧大脑半球病变43例,发生抑郁13例(30.2%);缺血性卒中患者58例发生抑郁18例(31%),出血性卒中25例,发生抑郁8例(32%),混合性卒中8例,发生抑郁2例(25%).分析表明,脑卒中后抑郁与年龄、性别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而与卒中部位及类型无关.讨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较高,与年龄、性别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尽早发现PSD并对症治疗对卒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崇强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浅谈CT增强扫描准备操作及心理干预与沟通

    目的:总结我院100例患者CT人工强化扫描的成功与失败经验,研究心理干预与沟通在CT强化扫描中的作用.现代医学要求医生应具备这样4个要素:良好的医德、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熟知医疗法律法规.所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心理干预在增强扫描中非常重要.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100例CT强化扫描患者的资料.结果失败5例,其中血管严重渗漏1例,明显不适1例,均终止强化扫描.发生不同程度过敏反应2例,轻度1例,中度1例.结果:失败3例,其中血管严重渗漏1例,明显不适1例,均终止强化扫描.发生不同程度过敏反应2例,轻度1例,中度1例.结论:造影前的准备工作对造影是否成功至关重要,必须认真做好造影前的准备,严格掌握禁忌证,准备必要的过敏抢救药品及器械.在造影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责任心和警惕性,认真观察患者情况,随时妥善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

    作者:汤渝;刘岩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腹膜透析患者生存因素的分析现状

    近20年来应用腹膜透析(PD)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在全球各地速发展起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采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近几年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有重大的发展,全世界10万PD病人中有25%应用APD[1].在ESRD常规治疗中PD是成功的,但其评价PD成功的标准是看病人的生存时间和PD的持续时间.今将腹膜透析病人生存率、PD的持续时间,并将PD与血液透析(HD)的疗效进行比较,以评价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因素及提高病人生存率的方法.

    作者:徐炳侠;蔡淑芳;刘兰梅;杨焕荣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二次剖宫产144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再次剖宫率也随之升高.本文通过对144例二次剖宫产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

    作者:连冬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乳腺癌术后康复指导

    乳腺癌是常见和重要的乳房疾病,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其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1].当前疗效为满意的仍然是早期手术[2].

    作者:许振霞;王继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镇静安神抗百病

    许多疾病来源于精神方面压力,因今日世界,人口众多,万事万物太拥挤,社会存在下岗,待业,就业升学、择业、竞聘、竞争,商战又连绵不断.人们活得有点累,如果没有一个开阔的心胸,没有一定的承受力,恐怕难逃提前生病,提前死亡这一关.

    作者:谢艳秋;王宝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巴曲酶防治非心源性TIA 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巴曲酶在非心源性TIA中的治疗作用的有效性及完全性.方法:巴曲酶首次用10Bu,后每日一次5Bu或隔日一次5Bu,共3~5次.结果:60例中,有58例TIA于疗程中发作减少至停止,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治疗非心源性TIA有效,方便可靠.

    作者:李向锋;买玉枝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宫颈癌前病变的循证分析

    子宫颈癌有一系列的癌前病变,它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典型形式是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起源于子宫颈鳞柱交界的移行区的上皮细胞,是同一疾病相连续的不同程度和不同阶段的病变,又称子宫颈内瘤变.

    作者:童静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蒙药治疗三叉神经痛50例临床体会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突然发生短暂性剧烈疼痛,疼痛呈针刺样、电击样、烧灼样、刀割样,每次持续数秒至2min,严重时伴有口角抽出、流泪、面部潮红、疼痛难忍.本人在2001~2006年的临床工作当中治疗50例患者,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白玉;施迎春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的处理及护理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0月期间我科收治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患者96例的消肿效果,经外科固定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积极护理,抬高患肢并静脉点滴脱水、消肿止痛药等综合治疗.结果:96例患者中肿胀消退显效52例,有效4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9%.2例出现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经及时切开减压处理后治愈.结论: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采用外科处理后,密切观察病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作者:钟巧艺;赵洁莲;区海云;彭惠芳;李红芳;黄雪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112例慢性胃炎报告

    我科自2004年1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112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李先合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高血压病人择期手术的围手术期全麻处理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择期手术的围术期全身麻醉用药及有关处理方法.方法:选择ASA Ⅱ~Ⅲ级.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高血压病人60例,高血压药物用至术前,控制血压在病人无主诉不适的水平18.7~24/12~14.7 kPa或降至原高血压水平的20%.术前30min东莨菪碱和咪唑安定肌注,诱导前经鼻滴入硝酸甘油0.75μg/kg,气管全麻诱导用芬太尼、异丙酚、阿曲库铵吸入异氟醚,完成气管内插管.术中充分通气、镇静、镇痛.严密观察血压.若ABP高者,则用硝酸甘油降压.心动过速则用艾司洛尔降心率.术后PCA镇痛及适度镇静下拔管.结果:术中用硝酸甘油降压共21例,血压大部分平稳.心动过速9例.艾司洛尔静脉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11例ABP超过麻醉前4kPa,加强PCA镇静镇痛后下降,均未发生脑血管意外.术后随访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高血压病人采用全麻,经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合理用药及处理方法,可保障病人渡过围手术期.

    作者:李登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24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体会

    胎盘的正常附着处在于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如果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子宫颈内口处,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1].

    作者:韦湛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中国成人正常腰围计算方法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正常腰围计算方法.方法:男性:身高(cm)÷2-11(cm),女性:身高(cm)÷2-14(cm),±5%为正常范围.结果:所测人群的腰围只要在公式计算的正常范围内,体重指数几乎都在正常范围,腰围低于或超出正常值范围的百分数和与之相应的体重指数降低或升高的百分数也基本相符.结论:公式能较正确地计算出中国成人正常腰围值,既准确又方便、实用性优于体重指数,对早期预防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志清;朱伯兰;仲怀琴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