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油果糖、COA在有机磷中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成淑芳

关键词:甘油果糖, COA或含COA能量合剂, 有机磷中毒,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甘油果糖、COA或含有COA的能量合剂在有机磷中毒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随机抽样的方法在89例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甘油果糖和使用COA或含有辅酶A的能量合剂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COA或不慎使用COA或含有COA的能量合剂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治体会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RITP的疗效.方法:以清热利湿,健脾补肾为法,辩证论治随症加减.结果:12例中显效2例,良效7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中医药治疗RITP疗效可靠.

    作者:刘雪露;翁志国;杨淑莲;张广舫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浅谈要重视片剂外观性状不合格药品的抽验

    片剂以其服用方便、剂量准确、质量稳定的优点,已经成为了药品市场上的主流剂型.在我们近年来抽验的情况来看,含量及其它检查项目不合格的药品比较少,西药片剂,由于其生产工艺简便、易压,外观性状的质量也相对较少,质量问题多的就是中药片剂外观性状,我们在监督抽验中经常遇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作者:郑海燕;张春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的一种常见骨折.我们自2002年1月~2006年1月,使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5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梁智勇;涂拔群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13例阴道分娩后不完全子宫下段破裂原因及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非瘢痕子宫在阴道分娩中导致子宫下段不完全破裂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非瘢痕子宫)导致子宫下段不完全破裂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5例因产程延长予缩宫素催产(4例行阴道助产),2例急产,余6例产总产程较短为6~8 h.5例拟诊子宫收缩乏力,3例拟诊羊水栓塞,均行子宫全切术;5例拟诊子宫下段不完全破裂,其中4例行子宫裂伤修补术,1例行子宫全切术.13例中无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结论:阴道分娩后子宫下段不完全破裂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与子宫收缩乏力及羊水栓塞相混淆,故常导致诊断及治疗延迟.严密观察产程,规范使用缩宫素,熟练掌握阴道助产技巧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作者:宋玉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留置尿管拔管方法的临床体会

    探讨留置尿管拔出时,膀胱充盈后自行排尿将尿管一同排除与传统的拔管方法在预防拔管后,排尿困难、医源性感染及再次尿潴留的发生有无差异.

    作者:章明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乳腺囊性病变的X线诊断

    乳腺囊性病变以囊性为特征,是一组不同病理性质与来源的疾病总称.过去诊断比较困难,随着高频乳腺X线机的应用,对乳腺囊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指出探讨乳腺囊性病变的X线诊断价值.

    作者:托亚;贺东;龚润全;陈桂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室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剖宫产围术期孕产妇在妊娠、分娩及手术的多重影响下,早博、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并不鲜见,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对母体的影响较大,尤其值得注意.本文仅就对78例剖宫产围术期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产妇的观察及护理略作总结报道.

    作者:杭洪霞;秦真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济宁市2006年HIV-Ab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本市HIV/AIDS感染发病情况,摸清各类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和行为指标,弥补监测数据不足.方法:2006年对济宁市高危人群,采用ELISA和PA法检测血清中的HIV-Ab.结果:全年共监测7195人份血清标本.检测出HIV抗体阳性标本42人份,阳性率0.58%.艾滋病(AIDS)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并以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1].结论:济宁市HIV感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感染途径以吸毒、性乱传播为主.提示目前应在本市加大开展艾滋病人群行为干预,预防和控制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作者:张宪荣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多功能头皮静脉穿刺车的研制与应用

    我院儿科病床与普通病床一样,床面距地50cm,这个高度护士做头皮静脉穿刺时得取半蹲位.这个体位护士穿刺时身体不稳,持针的手也不稳,若遇有燥动的患儿,手与身体的稳定性更差,这样,既影响穿刺效果,护士又感到很累,不符合儿科护士操作节力原则.另外,家属坐在床上弯腰把持患儿也很不舒服.

    作者:王淑玲;岳丽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糖尿病控制不良所产生的一种需要急诊治疗的情况.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郭晓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与液氮冷冻联合治疗掌跖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微创治疗掌跖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疗法,液氮冷冻疗法,联合疗法治疗掌跖疣.结果:注射疗法,冷冻疗法,联合疗法痊愈率分别为63.2%、57.9%,88.9%.结论:联合疗法优于皮损内注射疗法,液氮冷冻疗法.

    作者:胥兴文;邓勇;蒋亚辉;万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97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十分重要,现将我们对97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常丽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急性胰腺炎术后多枚引流管灌洗引流的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为主的疾病,是常见急腹症之一,由于急性胰腺炎的坏死是动态的变化过程,手术时尚未坏死的组织术后可继续坏死,因此,必须在胰床或后腹膜充分引流,重症病人术后通常留置多条引流管道,应熟练掌握各种管道放置位置,作用及其护理方法.

    作者:张玉华;王丽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延吉市新兴街民泰社区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邢照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理很难过,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此种心情,必然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严惩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黄美仙;陈素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浅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方法

    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高,其临床症状及特点与中青年高血压有明显不同.在治疗中应注意老年人血压升高的病理、生理特征及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现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方法浅谈如下:

    作者:李月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医院抗生素应用横断面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抗生素应用的基本情况,对医院合理应用抗生素工作进行评价,为制定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7年3月27日对住院病人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应查住院患者1152例,实查例数为1130例(98.09%),日抗生素使用率为46.73%,一联抗生素使用占41.86%,二联占55.30%,三联以上占2.84%,病原体阳性检出率6.63%.科室使用抗生素排序为儿科88.48%,五官科86.84%,妇科61.04%,产科59.65%,外科41.11%,内科25.73%.结论:对医院抗生素应用采取横断面调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所得资料更为准确,能评估医院抗生素应用的真实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制定监控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李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妇科血管性介入治疗后副反应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 资料与方法我科自2001年12月至今应用血管介入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87例,年龄35~51岁,其中,子宫肌瘤49例;子宫腺肌病33例;功血5例.87例病人均行经皮右股动脉穿刺经导管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栓塞剂为PVA颗粒及明胶海绵.术后压迫穿刺部位20min,压沙袋6h,穿刺侧下肢制动12h,卧床24h.

    作者:王淑霞;唐香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1例报告

    新生儿膈疝在新生儿各种畸型中是较常见的一种.凡因膈肌有先天性缺损,部分腹腔脏器穿过缺损的膈肌进入胸腔,即形成了膈疝.因进入胸腔的腹腔脏器部分和体积不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现将我院收诊的1例先天性膈疝报告如下:

    作者:王铁宝;贾学忠;卜湘君;高志强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长期卧床病人的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是继责任制护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护理模式,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它是通过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巧,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特别是长期卧床病人尤为重要.

    作者:姚丽颖;孙建华;王占荣;孙冶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