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常见3种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吕瑞娥

关键词:
摘要:葡萄球菌属细菌、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是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由于抗生素不合理及广泛使用,导致致病菌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因此探讨细菌与感染的关系,确定细菌的病原性,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攻克病原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这都要求我们要正确合理选用抗生素,这对控制临床感染性疾病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0~2002年3年间临床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如下: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发生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变血液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经积极处理后,可继续血液透析.结论: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早发现,早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丽英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老年患者术前术后观察与护理

    目的:做好老年患者术前术后护理,预防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72例老年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严格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结果:采用以上多项护理措施,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振菊;刘小花;李贺娟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49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脑疝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49例中,存活23例,死亡26例.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便,适合发病急、高龄患者,预防再出血、加快引流速度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孙学兵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残胃癌外科治疗经验总结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2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8例残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占同期收治胃癌的2.5%,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0.5%和45.8%,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为86.5%、44.2%、32.3%及66.7%、11.1%、0.结论: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外科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手段,亦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曾昭旺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双腔气囊导尿管在钡灌肠造影中的应用

    临床上给病人进行钡灌肠造影,为肠道手术、肠道检查等作准备.常用方法是将钡放入一次性灌肠袋内,然后插入病人肛门进行灌注,此方法在灌注的过程中容易因为压力不够,致滴注的速度缓慢,时间过长钡就会引流不畅,另外还需要有人在病人肛门旁边扶着一次性灌肠管,十分不方便.针对上述弊端,经过临床实践对此法进行了改进,即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连接一次性灌肠袋进行钡灌肠造影.

    作者:杨玉兰;郑丽君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用右旋糖酐联合定期排放腹水治疗的临床研究

    凉山州地处西南偏僻地区,生活条件及环境较差,肝炎后肝硬化发生率高;地理气候条件适合血吸虫滋生和繁衍,田间劳动者易反复感染血吸虫而致血吸虫性肝硬化;嗜酒人群较多,酒精性肝硬化占一定比例.此种疾病严重危害青壮年的身体健康,造成社会及家庭极大的经济负担.探索及推广有效的治疗方法很重要.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工业钻头在难取螺钉中的应用

    随着骨科材料工艺技术和骨科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在临床工作中骨折愈合后内固中以螺钉取出困难而且发生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病例时有发生,笔者在2001~2007年临床工作中对取出困难的16例病人21个螺钉分析如下:

    作者:柳江;刘挺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几乎都有心理障碍,根据其日常性格、文化修养、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心理活动各不相同,但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的负性情绪,尤其妇科肿瘤患者更为明显.因此,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极其重要.我们对妇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和护理对策进行汇总分析,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素菊;苗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脑卒中患者插胃管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患者多因疾病的影响不能自行进食,常需留置胃管给予鼻饲营养和灌注药物,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但插胃管时常失败,有时因反复插胃管造成鼻黏膜损伤、出血,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也耗费护士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们通过对100例插胃管患者的经验及体会,分析插胃管失败的原因,对插管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明显提高了插胃管的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白晓红;袁淑霞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施行外科手术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临床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手术是否顺利完成,与病人的安危及术后病人的恢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手术室护理安全尤为重要.

    作者:周春梅;袁红霞;马兴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舒适分娩和人性化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产程中如何运用正确方法和人性化护理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自进入产程潜伏期即开始运用正确方法和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观察组剖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产程中运用舒适分娩法和人性化护理,可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降低剖产率,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简单、有效可行的非药物性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

    作者:侯建梅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体会

    由于在现代医学中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滥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不断发生,导致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不断增多,故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隔离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对这类病人的护理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总结我科对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尹丽;曾满秀;李素臻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舌咽神经痛2例报告

    舌咽神经痛非临床常见病,是一种局限于舌咽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烈疼痛,检索国内文献报道仅有数例.现有舌咽神经痛2例报告如下:

    作者:谷丽梅;马文慧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尤以女性多见,损伤原因主要是跌倒,受伤后髋部疼痛、下肢短缩畸形及不能活动,因老年人骨折愈合困难,现大多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近几年我院开展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萍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并与对照组30例比较,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3%,对照组有效率达68.33%.

    作者:马艳红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新生儿皮肤常见问题的护理

    目的:减少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抗感染治疗、皮肤护理、局部消毒、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等措施来减少皮肤感染.结果:细致全面的护理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皮肤感染.结论:新生儿的护理是一项认真而又需要耐心的工作,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此项工作,减少新生儿皮肤病的发生率.

    作者:彭玉兰;李海虹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穿刺器上保护套的妙用

    通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穿刺器上的保护套用后即丢弃,这样就造成浪费资源,临床工作中发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穿刺器上的保护套用处很多,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引弟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

    目的:探索腹腔镜行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方法的疗效.方法:采用电视腹腔镜高位结扎精索内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22例(32侧).结果:2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28~40min,平均33min,术中出血量1~2ml、平均住院时间4d.结论:腹腔镜行曲张精索静脉结扎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微创方法.

    作者:杨志坚;刘肇华;刘锡海;梁银连;廖倩芳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浅谈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凝血试验是常用检验项目,做好质量控制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现就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浅谈如下:

    作者:裴明淑;王书贵;赵云鹤 刊期: 2008年第30期

  • 临床常见3种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葡萄球菌属细菌、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是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由于抗生素不合理及广泛使用,导致致病菌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因此探讨细菌与感染的关系,确定细菌的病原性,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攻克病原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这都要求我们要正确合理选用抗生素,这对控制临床感染性疾病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0~2002年3年间临床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如下:

    作者:吕瑞娥 刊期: 2008年第30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