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麦注射液治疗迟缓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黄克俭;刘晖

关键词:参麦, 治疗, 迟缓性心律失常
摘要:迟缓性心律失常见于多种器质性心脏病,临床上常规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对病程中出现的难治性心律失常往往效果欠佳.2000年2月~2008年2月,我们对62例迟缓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静脉点滴,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临终关怀的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终护理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科技的进步也许能延长患者的生命,但却无法消除死亡带给人们的恐惧与悲伤.临终关怀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理念,为患者提供了临终前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其目的是让病人在生命的后阶段安详无憾的到达生命的终点,这不仅是对临终者尊严的维护,也是对家属的安慰.

    作者:古丽娜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鼻饲大量补液抢救脑卒中合并高血糖高渗非酮症性昏迷12例护理

    目的:探讨提高脑卒中合并高血糖高渗非酮症性昏迷(HHNC)的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每天胃管鼻饲白开水2000~6000ml,静脉输液量每天少于1000ml.结果:治疗12例病人,治愈及好转8例,占66.67%.结论:避免了大量静脉输低渗、等渗盐水引起溶血,加重脑水肿及心肾功能不全,既供给营养又开放了一个新的用药通道.

    作者:孙彩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小儿手术配合的护理体会

    小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各系统调节机能较差,具有年龄小、全身血容量少、耐受力差等特点.在接受手术时,常因环境陌生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还伴有饥饿或疼痛等不适症状,若护理不当就会影响手术的进行,所以要求护士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现将小儿手术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尹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丙泊酚伍用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终止早孕的镇痛方法,也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方法:无相关禁忌证且孕周<8w的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90例,手术前1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和丙泊酚200mg.结果: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镇痛效果,减少并发症.结论:具有安全、疗效好、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满意等特点.

    作者:庞丽辉;李建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支气管结石1例的护理体会

    任何原因能产生病灶性钙化者都可形成支气管结石,我国以结核病引起者多见.经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检查并同时取支气管结石,既有对结石的诊断作用,又有取石的治疗作用,是确诊和治疗支气管结石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治疗作用立杆见影,病人易于接受,是其他检查和治疗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现将经纤支镜检查一并取支气管结石的过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作者:沈丽;张冀翼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消抗散治疗不孕症AEMAB阳性的临床观察

    在不孕症的诊断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是查找原因,对因治疗.近年来,在一些女性不孕症患者中已检测到抗子宫内膜体(AEMAB)的存在.2006年8月~2007年8月我站应用消抗散治疗150例AEMAB阳性的女性不孕患者,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丽琴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未婚先孕女性人流心理咨询及对策

    了解妇女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因素.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教育,对怀孕造成的恐惧、焦虑、紧张心理进行劝导和安慰,增强妇女生育决策权和健康自主权,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为妇女整个生命周期,尤其是青春期到生育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提供优质的咨询及服务.

    作者:李翠萍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按作用机制对抗肿瘤药物进行了分类,重点分析了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包括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流行病学和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世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慢性分裂症患者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对慢性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对40例慢性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院内综合康复干预;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经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干预后,IPROS和BPRS总分及分量表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院内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慢性分裂症精神症状的缓解、社会功能的改善均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胡军;原琳琳;王志国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7例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率为7.1%.7例PEP患者中,有6例给予甲氨蝶呤(MTX)治疗,1例期待治疗,无1例再次手术者.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重要的是可以达到保留输卵管及生育功能,但增加了PEP的风险,术前应严格掌握指征.

    作者:陈子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脊髓损伤的护理与康复

    脊柱骨折脱位损伤骨髓相当常见,依脊髓损伤的部位不同,护理重点也不一样,患者脊髓损伤瘫痪后将发生一系列生理紊乱,易导致多系统合并症.这些合并症是否发生与护理质量直接相关,因此防止各种并发症为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重点.

    作者:王留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流动食品摊床卫生监督难点及应对策略

    街头食品作为一种特殊生产销售方式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生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流动食品摊床也给食品卫生管理带来了一些难度,下面就流动食品摊床卫生管理难点及应对策略研讨如下:

    作者:张天东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分析

    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10月1日~11月31日的出院病历进行查阅、登记.填写医院感染漏报调查登记表.结果:2007年10月1日~11月31日,全院总出院人数为7571例,实查病历7571例,实查率为100%.在抽查的7571份出院病例中,共查出医院感染病例为349例,估计发病率为4.61%.其中已报病例数为312例,报告发病率为4.12%,漏报病例为37例,漏报率为10.60%.结论:各科的漏报率之间差距比较大,低的漏报数为0,高的漏报率为33.3%.另外,在感染病例漏报率较高的科室我们发现,比较多的住院医生都没有把医院感染情况如实地记载在出院小结或病程记录中.这种情况说明:①少部分医务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②有些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还比较模糊;③部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明知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后应该上报而隐瞒不报.④个别医务人员为了避免发生医疗纠纷而不上报.根据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漏报率.

    作者:牛桂林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糜蛋白酶输卵管通液致过敏反应8例

    糜蛋白酶是由牛、羊、猪等动物胰脏中分离得的一种蛋白,能迅速分解蛋白质,可用于创伤、局部炎症、脓痰液化等.我院常用于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的治疗,疗效满意.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输卵管通液术是治疗输卵管阻塞及不全阻塞所致的不孕不育常用方法之一,配方一般采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作宫腔注液.

    作者:钟其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会阴切开皮内缝合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会阴切开术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需会阴切开的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伤口皮肤缝合时采用2-0号肠线连续皮内缝合,不需拆线;对照组皮肤采用传统的1号丝线间断缝合,6d后拆线.结果:观察组术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会阴切开术采用皮内连续缝合可提高一级愈合率,减轻疼痛,避免伤口裂开的发生,减少感染的机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冯青梅;孙志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骨折病人尿潴留的护理

    骨折包括上肢骨折、下肢骨折、脊椎骨折.尿潴留主要发生下肢骨折、脊椎骨折的病人中.骨折病人在手术前、手术后都可能发生尿潴留.尿潴留是发生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1 原因

    作者:江水兰;杨水群;黄冬凤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浅谈医院健康教育及门诊健康教育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把健康从生物领域推向了社会领域.人们不但要防病治病,而且要增进健康,获得完满、健康的幸福生活.健康教育在医院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贯穿于医疗、预防、护理及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各种疾病的防治知识、仪器与器械的治疗知识、计划生育与优生知识、心理卫生及心理治疗知识、合理用药知识、公共卫生及卫生法制、卫生道德常识和就诊知识等.门诊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候诊教育、随诊教育、咨询教育、开健康教育处方、门诊讲座等形式来达到对伤病员及其陪护、家属健康教育的目的.

    作者:刘德银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浅谈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附98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本文分析了98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的原则.

    作者:刘海静;杨桂英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肿瘤化学治疗的护理

    近几年肿瘤患者呈逐步上升趋势,卫生部发布的2005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前10位疾病中,恶性肿瘤跃居首位.肿瘤的药物治疗即化疗,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伴随着新的抗肿瘤药的临床应用,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毒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做好肿瘤病人的给药护理对减少药物的毒性作用、提高疗效、延长寿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晓芙;张利霞;方小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过敏性紫癜属过敏性血管炎范围,于19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由许兰氏和亨诺氏先后描述,故又名许兰-亨诺血管炎.本病是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胀和肾损害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以年长儿,尤以学龄期儿童发病者多,周岁以内少见,冬春季节发病多,夏季少.

    作者:杨丽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