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内外《社区护理》教学的研究进展

李旎(综述);张伟(审校)

关键词:社区护理, 教育, 研究进展
摘要:社区护理,也可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是综合应用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模式的不断改革,旨在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的社区护理在居民卫生保健中的作用日趋重要。社区护士,作为社区卫生保健的主体,在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健康卫生机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医学研究所在“护理科学的未来:领导变革,促进健康”的报告中强调,护理教育者应帮助护生积极融入并服务于社区卫生场所[1]。因此,在连续性护理的背景下,培养能为个人、家庭以及社区提供优质服务的社区护士,成为当今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对《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例乳腺癌化疗患者III级口腔溃疡的循证护理

    目的:乳腺癌术后化疗已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然而会引起严重的口腔溃疡。本文针对1例乳腺癌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检索当前佳证据并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 OVID EBM Reviews、Embase、PubMed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及高质量综述,检索主题词:“Oral Mucositis;Stomatitis;Breast Neoplasms;Breast Cancer;Chemotherapy,Adjuvant;乳腺癌;化学疗法,辅助;口腔溃疡”。结果共筛选出3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系统评价,1篇综述。检索证据表明,对于氟尿嘧啶化疗药引起的口腔溃疡,洗必泰、别嘌呤醇、冷冻疗法、角化细胞生长因子以及低强度激光光疗疗效明显,中药在治疗化疗引起的口腔溃疡的证据不充分,应用时需谨慎。结论结合患者的意愿,按上述证据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口腔溃疡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张宇斐;李继平;李孟娇;刘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学报》稿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在老年专科护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在培养老年专科护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为培训框架,参考美国护理学院协会提出的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和美国护理学家Hamric的高级护理实践模式,界定老年专科护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导向设置培训课程,对49名护士进行培训,以自评得分及他评得分评价培训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培训前后,49名学员的7项高级护理实践能力自评总分分别为(89.18±15.73)分、(113.78±2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P<0.01);他评结果:学员护理个案得分(70.29±3.78)分,成组计划得分(73.46±2.60)分,全部学员圆满完成了老年专科护士的专业课程与临床实践,获得由香港老年专科护理学院和广东省护理教育中心联合颁发的“广东省老年专科护士课程培训合格证书”。95%的学员表示非常满意本课程的设置,认为课程设置科学、严谨、全面、实用且与国际老年护理接轨,有利于专科护士能力的发展。结论以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为培训框架,高级护理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此设计的老年专科护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可以达到预期目的。能实施基于科学的精细护理的老年专科护士是时代和现实的迫切需要;本探讨可为日后其他专科的护理人才在职培训提供借鉴。

    作者:朱小佳;刘雪琴;吴杏尧;石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已有很多研究者界定其定义,其中Watson[1]的描述为简明扼要:受试者在一系列模拟的环境下,演示他们的综合能力。 OSCE并不是一种具体的考试方式,而是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2]。它由一系列模拟临床情景的考试站点组成,受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通过各个考站,并获得测试成绩。1975年,Harden在英国第1次将OSCE引入医学教育。随着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成熟,OSCE 也被逐渐运用在护理和保健辅助专业领域[3]。早在1988年,Ross对于OSCE在临床护理能力评价中的运用,就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我国,1996年原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校李秀琦等首次将 OSCE 用于护理毕业生的考核。近年来, OSCE逐渐被国内高校护理教育研究者们关注和探索,但相对国外研究已晚了20多年,且研究集中在个别院校[4-6]。笔者对OSCE在国内外护理专业领域内实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供临床护理管理者、护理教育者借鉴。

    作者:严鑫;孙敏芝;洪艳燕(综述);郭秀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网络健康管理平台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网络健康管理平台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自我行为管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以新疆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入住康复科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健康管理平台对其实施6个月的健康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自我行为管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自我效能得分、自我饮食控制能力得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2.68,P=0.01;t=2.49,P=0.02;t=2.82,P=0.01)。结论网络健康管理平台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饮食控制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健康管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丁岚;马尔哈巴·吾买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构建与运作

    目的:规避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降低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建立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应用科学的风险筛选工具,包括护理风险评估单、六西格玛失效模式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筛选高危风险因子,评定风险等级,确定高危风险人群;应用视化管理理论结合信息化警示工具屏蔽高危药物风险,实现实时输液进程监控;通过建立风险预控组织网络和高危风险监控系统实施高危风险的全面监控,护理安全路径和应急处理流程和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实施风险预控。结果应用3年来,压疮护理达标率由91.5%提高到98.4%,导管护理达标率由91.5%提高到97.9%,静脉置管感染率由原来的8.4%降至2.9%;护士护理评估单记录时间减少,因高危药物给药错误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从平均18起/年下降至3起/年。结论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的构建提高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对护理风险进行检测、识别、诊断、评价、预警和控制,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住院过程中的护理安全。

    作者:吴茜;龚美芳;孙晓;朱晓萍;施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例高龄患者终末期生命支持引发的伦理思考

    总结1例95岁高龄患者实施长达9个月的终末期生命支持所引发的伦理思考。患者在呼吸衰竭加重失去判断能力前并未向代理人表示过自己是否愿意接受气管插管等治疗操作,现有的医疗法规只规定了在患者失去判断能力时由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未规定在患者失去判断能力之前由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所以患者代理人的决定就有可能是个人决定,不能代表患者的真实想法和利益;而提前获取患者意愿存在诸多困难。只有在医患双方的理解和信任下,健全的法律支持下,医生才能充分向患者和家属阐明给予和放弃生命支持的时间节点和意义,家属理解如何使老人完满的走向生命的终点,二者达成一致,实施合理救治和舒适护理,使老人安详地度过生命的后时刻。

    作者:刘佳;冯瑞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耳穴贴压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大肠、小肠、直肠、脾、肾、内分泌)贴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0 d时的效果。结果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30 d时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便秘症状,操作简便安全。

    作者:沈姣姣;汪小冬;张雅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造口患者适应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造口患者适应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造口患者一般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中文版造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调查南京市2所医院的301例造口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影响适应的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适应总分为46(41,53)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造口术后时间、造口自护状况、造口接受程度、造口相关并发症、文化程度为适应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造口患者适应水平有待改善;需加强术后早期的随访指导,改善患者接受程度,提高自护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缩短适应过程。

    作者:王婷;陈湘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ICU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护理对策。方法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肠内营养ICU患者126例,将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的ICU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腹泻的ICU患者为对照组,对影响其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6例行肠内营养 ICU患者,发生腹泻70例,发生率为5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内营养制剂日用量大、行肠内营养前禁食、应用钾制剂是腹泻的危险因素;肠内营养制剂逐渐增量输注、行肠内营养前注入温水是腹泻的保护因素。结论肠内营养制剂日用量越大、行肠内营养前禁食及应用钾制剂使发生腹泻风险增加,肠内营养制剂逐渐增量输注、行肠内营养前注入温水可减少腹泻发生。

    作者:朱琳;刘可;张利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声明

    《护理学报》2014年第23期第12—第15页论文《通科护理能力量性测评工具研究现状》,受教育部财政部“护理学专业职教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VTNE069。特此声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4例尾状叶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总结分析4例患者行尾状叶肝肿瘤切除术的护理经验,通过术前评估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完善相关检查检验、呼吸道管理、参与病例讨论等,确保手术实施的成功率,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严禁叩背,妥善处理引流管,做好出院指导。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平均26 d顺利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生存良好,无并发症产生。

    作者:金艳军;谢海英;吕立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应用PDCA模式指导腰椎手术患者术后佩戴腰围的实践

    目的:探讨应用PDCA指导方法对于腰椎术后患者佩戴腰围护理指导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9—12月我科收入的初次行腰椎手术患者31例,由责任护士按照PDCA指导方法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腰围佩戴的指导:术前1 d计划阶段(P),对患者和家属的现有能力进行全面了解评估,了解其对此项操作的认识及需求;实施阶段(D),应用《骨科用具护理指南》中的“腰围使用流程(腰椎术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逐步培训,并在表格内标记掌握效果;检查阶段( C):指导完毕后,术前、术后分别应用“腰围佩戴标准以及效果评价(腰椎术后)”进行2次腰围的松紧度、腰围的位置和体位要求3个方面的评价;改进阶段( A):对于在评价过程中存在不合格的患者,加强不合格项目的指导培训,进入下一个PDCA指导循环,直至完全掌握为止。结果与以往传统指导方法相比较,经过PDCA指导方法的患者及家属,在腰围佩戴技能掌握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在出院时的满意度调查中,有效沟通及健康教育有效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在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健康教育中,应用PDCA模式进行指导能显著增强患者佩戴腰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者:韩冰;高小雁;刘晓雪;闫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学报》“静疗护理”专栏征稿

    静脉治疗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我国许多医院成立静脉输液小组,设立静脉输液门诊,培养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使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走向专业化。为了促进静脉治疗学科发展,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护理学报》设立了“静疗护理”专栏,欢迎踊跃投稿。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学报》编辑部提请读者作者谨防受骗的郑重声明

    2014年7月,本刊编辑部先后接到数名作者的电话,反映接到声称《护理学报》杂志社的纸质版论文录取通知或收到邮件通知缴纳版面费,其汇款账号为:6228480018238944377,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丰台支行营业部。一些作者汇款到此账号后,致电本刊编辑部查询才发现上当受骗。经询问,这些作者投稿都是通过百度搜索到《护理学报》的虚假网址,百度上面提供的本刊虚假网址多达数十种,其中,令作者受骗上当投稿多的网址为http://www.hulixuebao.net。

    作者:护理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伤口空腔加压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加压疗法在促进慢性伤口空腔愈合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伤口处理,伤口床肉芽组织达80%以上,渗液量明显较前减少时,利用加压工具如:纱布、绷带、腹带、3M免缝胶带以及各种自制的加压带等,促进伤口的潜行、窦道及术后裂开伤口快速愈合。结果120例慢性伤口通过实施加压疗法,颈部、上肢、手部、胸部、腹部、下肢、足部的伤口空腔愈合时间为5~14 d,臀部及骶尾部伤口空腔愈合时间为8~21 d,与二期缝合效果一致。结论加压疗法能有效促进慢性伤口空腔愈合。

    作者:张冰燕;龙小芳;殷英;曹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PICC的护理

    总结1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PICC的护理实践经验,提出PICC末端位于永存左上腔静脉的确诊流程、处理方法及护理要点。确诊流程包括置管后X光片的显示、导管异位于其他血管的排除、导管正常功能的判断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影像回顾确诊;主要通过判断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走向及管腔大小确定处理方法;护理要点包括特殊病例资料的建立及随访,加强导管维护及异位观察,重视健康教育。1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PICC输液安全,无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完成化疗安全拔管。

    作者:李佳;范育英;覃惠英;辛明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国内外《社区护理》教学的研究进展

    社区护理,也可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是综合应用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模式的不断改革,旨在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的社区护理在居民卫生保健中的作用日趋重要。社区护士,作为社区卫生保健的主体,在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健康卫生机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医学研究所在“护理科学的未来:领导变革,促进健康”的报告中强调,护理教育者应帮助护生积极融入并服务于社区卫生场所[1]。因此,在连续性护理的背景下,培养能为个人、家庭以及社区提供优质服务的社区护士,成为当今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对《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旎(综述);张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关于“《护理学报》版面费、征订费只接收银行汇款”的通知

    《护理学报》版面费、征订费(编辑部订购)只接收银行账号汇款,不接收邮局地址汇款,请各位读者、作者务必按以下要求到银行柜台或网上银行汇款。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在肠造瘘术后患儿造口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在肠造瘘术后患儿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行肠造瘘术后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造口袋粘贴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即在粘贴造口袋前先粘贴1张3M水胶体敷料。比较两组患儿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率、皮肤损害的程度及造口袋使用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造瘘口周围皮肤完整7例,轻微红斑15例,明显红斑11例,融合性皮炎6例,溃疡出血4例,周围性皮炎发生率为84%,造口袋使用时间为(2.45±1.68)d。观察组患儿周围皮肤完整40例,轻微红斑3例,周围性皮炎发生率为7%,造口袋使用时间为(6.12±1.05)d。观察组周围性皮炎发生率、皮肤损害程度均低于对照组,造口袋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造口袋粘贴法降低肠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率,减轻造口周围皮肤损害的程度,延长造口袋使用时间,进而减少造口袋更换次数,能有效地保护造瘘肠管及其周围娇嫩的肌肤,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子谕;何秋苑;王晓琴;张碧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