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王馨曼;王国豪;孟繁洁
目的:从学生满意度角度探讨基础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以某中医院校50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其对现行基础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机制的满意程度。结果学生对现行基础护理技能实验教学的满意度得分为(90.16±12.73)分,学生满意度较低的前3位是对现行的临床见习报告内容编排的满意程度;对基护技能实验课时自己发挥创新思维的满意程度;对实验课操作练习采用人体模型的满意程度;不同性别、家庭情况、见习时间和工作意愿的学生总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学生对现行基础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机制的满意度居中,应进一步合理设置临床见习报告,建立教师追踪反馈机制;基于循证理念不断更新技能操作考核标准,与临床实践教学保持紧密衔接;开设基于复杂临床情境的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评判性思维。同时,实验教学应考虑到不同群体特征与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重点关注满意度较低和从业意愿不强的学生。
作者:高婧;吴小婉;李瑜;潘翠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院建立经外周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会诊中心的实践及成效。方法我院2012年2月成立PICC置管会诊中心,中心分为PICC置管室和导管维护室。PICC置管会诊中心共有成员14名,其中核心成员3名,为PICC专职专科人员,秘书1名,其他组员10名,均具有成熟的超声引导结合塞丁格技术放置 PICC资质。建立健全组织体系,规范静疗相关操作,完善会诊制度及电子信息系统,加强理论及实践培训,接待院内外置管会诊患者,建立全省范围PICC导管维护网络,开展院外会诊患者的电话随访及带管出院患者的转接工作,开展学术研究。结果超声引导下 PICC置管人数逐年上升,2013年会诊置管人数逐季度上升,全年总置管人数为2012年的3.1倍;穿刺成功率达100%,1针穿刺成功率达98%。结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会诊中心的建立有助于提高静疗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血管损伤;有助于延伸性护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同时,PICC置管会诊中心的建立为PICC专职专科护士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作者:程芳;孟爱凤;陈传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推拿及酒醋药物热敷三联序贯中医护理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针刺及低频脉冲电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后,加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2次/d,连服10 d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在常规康复治疗后,依次加行中药熏洗、推拿及酒醋药物热敷治疗,每次30 min,1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1个疗程结束时疼痛与治疗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与治疗评分、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结合推拿及酒醋药物热敷可以提高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具备安全性。
作者:吴月意;谈燕飞;李卓荣;李米雪;林常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介绍1种结晶液体药物加热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该加热器长50 cm,宽20 cm,高10 cm。分为3层,每层3~4个等分格,一次可对11~15瓶(袋)结晶液体同时加热,还可根据临床应用的需求调整加热温度(30~50℃)。该加热器可取代以往液体药物加热时用的蒸锅和微波炉,既安全又不影响药物的质量及药物的标识,而且可持续保温,防止药物再次结晶。
作者:郭清阳;凌秀芬;徐思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对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为疲乏的有效控制提供新的辅助护理方法。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中医院消化肿瘤外科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确诊胃肠道肿瘤且行化疗的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有氧运动联合清水足浴;观察组给予有氧运动联合中药足浴;采用简明疲乏评估量表及生活质量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4周后收集患者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资料,经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疲乏缓解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能有效缓解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严重程度,作为一种辅助护理手段改善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王晓庆;段培蓓;梅思娟;杨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等长度导管[1-2](midline catheters or midline,中长导管)是一种外周静脉置管输液工具,长度20~25 cm,管腔外径2~5 Fr (1Fr=0.33 mm),单腔或双腔,通常是从上臂肘部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使导管尖端位于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腋静脉(不超过腋静脉),留置时间一般为1~7周。目前,导管材料大多是聚氨酯材料。笔者从中长导管应用、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胡明明;沈小芳;顾平(综述);陈湘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制作一种早产儿专用枕头,纠正早产儿因病情、治疗所需头偏一侧睡而导致头部畸形,防止吐奶吸入而导致窒息等。方法设计专用枕头为主体长22.0 cm,宽12.0 cm,挡板高10.0 cm,宽12.0 cm,主体及挡板厚约2.0 cm,枕头主体靠挡板处设有椭圆形凹槽(长9.0 cm,宽7.5 cm),主体与挡板之间通过铰链对接在一起,对接处一边外侧设有调角器。结果2013年2月1日—2014年1月31日,50例早产儿应用该枕头,5~7 d可纠正早产儿头偏一侧睡所致头部畸形,应用中留置针可保留4~6 d,防止了吐奶吸入而导致窒息。结论该枕头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纠正了早产儿因病情、治疗所需而导致的畸形,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文芳;刘长青;王燕;刘经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中药熏洗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BM、VIP、CNKI、WanFang Data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并结合人工筛查相关期刊及论文参考文献,筛查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1月。依据Cochrane handbook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1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结局数据依据研究疗程差异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纳入32篇随机对照试验,包含2886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中药熏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RR=1.34,95%CI(1.28,1.39),P=0.00]。(2)不同疗程有效率:2周疗程,中药熏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4,95%CI(1.13,1.36),P=0.00];1个月疗程,中药熏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35,95%CI(1.27,1.43),P=0.00];2个月疗程,中药熏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53,95%CI(1.32,1.78),P=0.00]。(3)其他指标有效率:中药熏洗组的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D=2.58,95%CI(1.77,3.40),P=0.00]、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2.04,95%CI(1.08,3.00),P=0.00]、血浆黏度[SMD=-1.02,95%CI(-1.35,-0.69),P=0.00]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疗效,但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高,使证据的临床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作者:张磊;王馨曼;王国豪;孟繁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采用稳豪型强生血糖仪,遵医嘱于早晨空腹、早餐后2h、午餐前、晚餐前、晚餐后2h、睡前监测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结果易发生低血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岁及以上,病程20年以上,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低血糖高发时段为睡前、早晨空腹、午餐前;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与降糖药物剂量较大及未按时进食或进食减少有关。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高危患者(80岁及以上,病程20年以上,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的巡视及高危时段(睡前、早晨空腹、午餐前)的血糖监测,血糖控制个体化,加强健康教育,避免或减少低血糖发生。
作者:桂明东;朱德发;张丽燕;张今;李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对门诊PICC患者社会支持及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门诊PICC患者根据微信平台建立前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ICC导管维护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建立微信平台进行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和导管维护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主观支持得分(20.56±6.58)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8.32±2.58)分、社会支持总分(41.42±3.75)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常规干预后3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导管维护依从性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置管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其中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导管移位、堵管4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教育对门诊PICC患者的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门诊PICC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降低了置管并发症。
作者:徐雪芳;余国锋;张丽萍;赵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癌症爆发痛(breakthrough pain,BTP)系指在服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持续疼痛的基础上,仍出现的急性、突发性的剧烈疼痛,可自发地产生,亦可因各种诱因激发[1]。爆发痛是癌痛患者经常面临的临床问题,在癌症患者中发生率大约为63%[2]。由于其常在基础疼痛已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发生,且疼痛剧烈,治疗效果不满意,已成为癌症疼痛管理研究的热点[3]。笔者将从癌症爆发痛的定义、危害、管理现状以及管理障碍的影响因素方面综述癌症爆发痛管理的新进展,以供爆发痛的有效管理及致力于癌痛管理的医护人员参考。
作者:朱可雯;冯毕龙(综述);喻思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护士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及维护现状,为促进临床静脉输液技术进一步规范合理化提供依据。方法方便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64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培训是护士获取静脉输液知识的主要来源(92.4%)。护士对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及维护方法基本上符合规范和要求,但是在消毒接头、手卫生、导管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封管液的量及浓度选择等方面的达标比例<75%,需要继续改进。结论临床护士对静脉输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存在问题,静脉治疗小组不仅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护士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还需加强跟踪检查和具体指导,以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姚晶晶;赵洁;周春兰;周宏珍;许汇娟;陈敏;李红梅;梁玉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感染病房降低静脉输液后针头不正确处置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感染病房静脉输液后针头的不正确处置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拟订活动计划,利用查检表掌握现状,设定改进目标,采用鱼骨图解析主要原因,根据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前后静脉输液针头的不正确处置率。结果感染病房降低静脉输液后针头的不正确处置率由实施品管圈管理前的33.2%降低至改善后的13.7%(P<0.01)。结论实施品管圈管理可有效降低输液后针头的不正确处置率,并且提高了品管圈成员多方面的能力。
作者:蒲蓉;曹丽君;岳爽;严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共有60例类风湿关节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干预组同样予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并增加每天2次练习八段锦20 min。运用上肢功能评分系统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所得结果组内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组间对比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3个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恢复,干预组治疗后上肢功能得分(45.66±12.53)分较治疗前(59.45±12.37)分获得明显的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肢功能得分(50.32±12.62)分亦较治疗前(59.53±12.49)分有明显的改善(P<0.05),同时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获得了更大程度的上肢功能改善效果。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练习八段锦对上肢功能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章冲;汪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2011级80名护理专科护生按照同期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CBL教学法。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生一般护理操作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100%满意这种临床实习带教方法。结论 PBL与CBL联合教学法提高了护生临床实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激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适合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杜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初产妇分娩方式的相关因素,为初产妇选择适合分娩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1—6月选取我院单胎妊娠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初产妇为观察组,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使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事件量表、妊娠压力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影响初产妇分娩方式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参加孕妇学校是初产妇分娩方式的保护因素,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合并症、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躯体化、抑郁、焦虑(P<0.05)。结论根据影响初产妇分娩方式的相关因素,提出能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对策,即鼓励初产妇积极参加孕妇学校学习,提倡初产妇进行产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初产妇及胎儿异常情况,加强心理护理,减轻初产妇心理压力。对初产妇采取具体、早期干预,从而有效地促成初产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倪娟娟;吴勤爱;秦双梅;徐惠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对76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病灶切除/烧灼术,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主要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及肠道准备;术后肠道恢复的观察、腹腔引流管及尿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做好出院指导。本组7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情稳定;其中穹窿型患者1例术后第3天发生出血,直肠型患者1例术后第7天出现高热、腹膜刺激征阳性,2例患者均行第2次手术。本组76例患者住院时间(5.1±0.8)d,术后随访半年,3例疼痛复发,疼痛缓解率为96%,疼痛缓解效果较满意。
作者:吕小青;王晓兰;周芳;张巧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