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红文;冷晓辉;甘荣燕;戎美清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伤口局部需沙袋压迫,为防止沙袋滑落需对局部进行固定。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出一种随体稳定、保暖舒适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部固定带。该固定带采用纯棉布料制作,穿着舒适、透气性好。结构设计上由前襟、后襟、单侧袖子、系带及后襟延长片组成。前后襟于术侧肩部及腋下部缝合,肩部及腋下部之间设计有长及上臂接近肘窝处的袖子,保证了沙袋压迫的稳定性,同时起到了保暖的作用;固定带前后襟远离袖子一侧为开放式,制作有系带,根据体形通过系带调节松紧,保证了固定带的随体性,且穿脱自如;后襟处加工有延长片,应用于肥胖患者时可覆盖住身体,保证有效压迫的同时,具有保暖作用;前襟上部内面设计有沙袋套,可牢靠地固定沙袋防止脱落。该固定带舒适、随体、稳定、加工过程简单、可反复清洗消毒且成本低。
作者:郑英花;曲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总结1例PICC体内断裂残端进入心脏患者的抢救处理及预防护理启示。发生PICC体内断管后,迅速判断病情,立即采用止血带于置管肢体近心端扎紧,阻碍血液回流。减缓残留管道移动,防止其向心脏游离;并告知患者绝对卧床勿翻身,右上肢制动;急诊行X线摄片检查定位PICC断裂段位置及完整性,以判断残留导管位置以便进一步急救;发现残留部分导管已全部进入心脏,即给予放开止血带,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即刻做好手术准备,在局麻下行血管内异物抓捕术。分析发生体内断管的原因有:穿刺的角度较大,操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导管固定不当,置管后宣教力度不够,患者依从性差。提示需做好导管维护,改进穿刺、固定及冲管方法,加强健康教育。术后经X线拍片示整个导管已完整拔出,该患者观察治疗8d后,顺利出院。
作者:周英;封美娥;娄怡;甘振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提高用药安全,优化用药监测流程,加强对常用输液条件下实施药物不良反应药护联合监测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建立常用输液条件下药物不良反应药护联合监测应急流程,所有药物加入常用大输液出现外观改变者,电话或书面上报本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站。全院动员,有案例必报,取得住院或门急诊患者的信息及药物使用资料;并使用自动化的处方系统,建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体系,鼓励志愿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站定期总结反馈给全院护士。根据本院发现的药物配伍禁忌实例,开展国内外该药物配伍研究情况的调研,得出该药配伍方面的流行病学数据,为药物配伍禁忌表的修订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指导及服务于临床,并通过学术交流等形式,将经验与周边医院同行共享。结果通过3年实践,临床护士能及时、有效的发现、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例次明显减少。结论常用输液条件下药物不良反应药护联合监测应急流程的建立与实施,提高了临床药物监测和报告水平,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保障。
作者:黄丽丽;毛慧萍;辛学俊;陈殷钰;卢华萍;金丽君;罗云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减少血液报废的对策,以及采供血机构向不合格献血者反馈信息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2011-2013年度广州市无偿献血者中的所有不合格献血者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为4.51%;不合格血液的性别构成(男性占80.22%)、文化程度构成(主要为初中~大学本科学历)随时间无明显变化;年龄均呈正偏态分布(中位数28岁,四分位数23~35岁),年龄中位数有增大趋势;首次献血者所占百分比有逐年增加趋势;在各实验室指标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有上升趋势,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阳性率有下降趋势。结论针对不合格原因,做好单位反馈与社会公示,完善信息登记,解释不合格血液的原因并提出建议和补救措施,避免血液浪费。
作者:黄爽;张伟东;安胜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回顾分析近10年我国护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方法以中文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幸福感、幸福、护理、护生、实习护士、学生”,检索2003-2012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3个数据库,纳入护理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性论著,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研究对象以本科护生为主,内容侧重于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测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我国护理学生主观幸福感尚可,高于我国常模,且和学历、年级、性别、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经济水平和专业承诺、自我效能及人格特征等因素相关;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以认知模式和情感模式为主。结论我国护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兴起较晚,但发展较为平稳;护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总体良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观幸福感内涵已基本达成一致;测量工具多为成熟的普适性问卷,但对临床实习护生主观幸福感的关注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巫雅萍;叶旭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实施溶栓救治的效果,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新模式。方法建立由急诊科医师、急诊科护士、神经内科医生、卒中病房护士、急诊科专职护工、影像及检验科等人员组成的卒中应急小组,相较于以前的卒中应急小组,加设院前救治小组,由受过溶栓治疗相关培训的医生和护士,配以相应人数的担架工和驾驶员组成,对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院前接诊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实施标准化干预流程,进行相关的急救护理和救治措施。比较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实施前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率及溶栓等待时间,以及溶栓前后Bathel指数及溶栓后第90天Bathel情况。结果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后(2013年1-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率较之前(2012年1-12月)显著提高(P<0.05);溶栓的等待时间明显减少(P<0.01)。结论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能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诊治时间,让患者在佳“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提高溶栓率,终提高患者救治效果。
作者:徐敏;戴建英;楼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普外科2013年1-6月10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7-12月10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管床护士连续性管床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连续性管床的基础上,实施以人为本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即在护士长及护士提供“E:equity(公平)”服务的规范基础上,重点考核患者的“B:base(基础)”和护患的“S:satisfy(满意)”内容,达到护士的“T:talent(人才个性化管理)”,取消以执业护士定独立管床资格;取消以高年资、高职称定组长资格。首先从学历、工龄、职称、能力、责任心、协调能力等方面对全体护士进行带班护士(包括组长)和跟班护士资格划分,与对照组相比,这种划分从根本上解决了年资与能力冲突问题,修订为组长从带班护士中评选。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及护士满意度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连续性管床创优模式相比,实施B-E-S-T链创优模式能够从提升护士职业成就感角度提高护士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提升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安全,实现优质护理的真正内涵。
作者:郭玉芝;林锦娜;李嘉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正压静脉留置针在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留置针进行输液,观察组采用正压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留置针的滴速,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滴速、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压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输液治疗,更能满足患者的输液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陈如松;石柳春;黄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水平,探究影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量表,对360名青岛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水平的测试,其中护理学专业180名,临床医学专业180名。结果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分为(68.89±10.19)分。不同年级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0,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见习/实习时间的长短、科室查房和科室病例讨论的频次、参加学术活动的频次、带教老师对病例书写的满意程度与医学生临床思维水平密切相关(P<0.05),校正R2=0.67。结论随着学历、年级的增长,医学本科生临床思维水平不断的提高,且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教育应不断地改革其教学模式,以提高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水平。
作者:宋俊岩;朱秀丽;苗秀欣;王薇;郭惠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5例患者在心脏介入治疗术中,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经保守治疗不成功,即在导管室行心包开窗手术修补,术中护理配合要点:在心包穿刺引流不能缓解心脏压塞后,立即做好消毒隔离,协助气管插管及开胸手术;做好生命维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血压,防止导管弯折影响有创血压的正确测量;熟悉开胸的主要过程和必用器械,密切观察术者操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配合,准确及时提供有用数据,缩短手术时间;尽力创造相对无菌的环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3例抢救成功,2例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谢缤纷;张妙云;陈新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报道应用POS机在护士站为患者办理入院缴费手续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医院统一在护士站电脑上陆续安装 POS机,医生在给患者开住院单时向患者说明可携带银联卡直接到护士站办理入院缴费手续。护士利用患者就诊卡在护士站电脑系统中进行相关收费操作,患者在POS机上进行刷卡、输入密码操作,实现患者在护士站缴费办理入院手续。通过优化办理入院手续及缴费的流程,患者在护士站办理入院手续的时间不到1 min,缩短了患者办理入院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长云;王惠良;吴伊如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13年11月新统计,《护理学报》影响因子位居2012年统计年中18种护理学学科期刊的第3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总结12例布鲁杆菌感染性脊柱炎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克服语言沟通障碍,对反复发热、持续疼痛带给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干预;重视发热护理,进行疼痛评估和干预;术后重点观察肢体的运动、感觉情况,一旦出现感觉麻木、活动障碍等,及时处理等。本组患者经手术治疗配合全程用药,病情控制、症状缓解出院。
作者:柴晓亮;侯惠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改善护士延迟下班问题的应用效果。方法引入根本原因分析法概念,通过成立根本原因分析法小组,设计延迟下班现况调查表,对延迟下班的原因进行解析,终确立根本原因为:缺少规范化的交接班流程;接诊新入患者不规范;主治医师查房时间及医嘱下达时间过晚。针对根本原因,拟定实施对策:由临床护理专家、临床责任组长及医疗专家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护士交接班流程,并形成统一标准;通过现场查看50名护士接诊新入患者的情况,统计接诊缺陷条目,分析不规范的原因,建立新入患者接诊规范流程;护士长、主班护士与主管、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协商,终达成一致规范,尽早集中调整患者长期用药医嘱(上午10:30之前,迟不超过11:00),并将这一规范作为新入科医师的培训内容之一。结果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后,护士延迟下班的平均时间及延迟下班率较之前明显下降。结论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改善了护士延迟下班的状况。
作者:郝婧;杨红梅;王兴萍;孙静;陈曦;蒋博;郭俊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少数民族护理人员接受程度,推进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接受程度的调查问卷,对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317名少数民族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少数民族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总得分为36~90(74.93±10.5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科室、每天分管患者数不同的少数民族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同时,应提升其细节,做到移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并加强与促进少数民族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从而使移动护士工作站真正达到全护理人员的适用工具,提高信息化护理质量。
作者:余喜梅;喜燕;摆凤兰;曹晓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护理学报》由国家重点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主办,广州南方医院承办,半月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集护理科研、教学、管理和临床的理论、方法、实践经验为一体的综合学术性杂志。创刊19年以来,一贯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铸品牌”的办刊理念,具有科学、新颖、实用、规范、严谨等特点,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院内感染,在这些尿路感染的病例中,70%~80%是由留置导尿管所引起,称之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1]。疾病控制预防中心[2](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报道,在美国每年发生大约170万院内感染,导致99000人死亡,这些感染中32%是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使医疗费用增加了390万~450万美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不但影响了原发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住院时间,浪费了医疗资源,甚至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脓尿症,增加患者病死率。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导尿管留置的持续时间是导致尿路感染重要的危险因素[3],如何缩短导尿管置管时间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余群飞;沈志坤(综述);王惠琴(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银离子敷料应用于慢性伤口治疗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2014年 PubMed, CINAHL, Cochrane, MEDLINE, British Nursing Index, EBSCO, OCLC,Proquest,Nusing Consult,OVID,Elsevier,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系统资源,关于银离子敷料应用于慢性伤口治疗的随机对照实验,由2名研究生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银离子敷料相对于传统的敷料在减少伤口面积(P=0.0009)和伤口愈合速率(P=0.0005)上有优势,但在伤口痊愈率(P=0.38)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银离子敷料在加速慢性伤口愈合上优于传统敷料。
作者:叶增杰;伍柳红;邓宝贵;全小明;傅妤;罗正;万超;杜长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