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3-2012年我国护生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分析

巫雅萍;叶旭春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护理, 护生, 内容分析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近10年我国护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方法以中文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幸福感、幸福、护理、护生、实习护士、学生”,检索2003-2012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3个数据库,纳入护理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性论著,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研究对象以本科护生为主,内容侧重于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测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我国护理学生主观幸福感尚可,高于我国常模,且和学历、年级、性别、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经济水平和专业承诺、自我效能及人格特征等因素相关;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以认知模式和情感模式为主。结论我国护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兴起较晚,但发展较为平稳;护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总体良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观幸福感内涵已基本达成一致;测量工具多为成熟的普适性问卷,但对临床实习护生主观幸福感的关注有待进一步加强。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护士长辱虐管理对护士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士长辱虐管理对下属护士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方法2013年4-6月,对哈尔滨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284名护士采用辱虐管理问卷和隐性知识共享量表进行数据收集,采用SPSS 17.0和AMO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护士辱虐管理得分为(2.350±1.497)分,隐性知识共享得分为(5.466±1.188)分,护士长辱虐管理与下属的隐性知识共享具有负相关(β=-0.20,P<0.01)。结论护理实践中存在某些护士长辱虐管理现象,并且辱虐管理对下属护士间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消极影响。

    作者:李艳;刘雪松;赫小宏;李鹏;李佳;周晶;关敏;孙涛;张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2014年《护理学报》上半月刊继续教育思考题答案汇总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5例心脏介入术致心脏压塞患者行心包开窗的术中护理

    5例患者在心脏介入治疗术中,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经保守治疗不成功,即在导管室行心包开窗手术修补,术中护理配合要点:在心包穿刺引流不能缓解心脏压塞后,立即做好消毒隔离,协助气管插管及开胸手术;做好生命维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血压,防止导管弯折影响有创血压的正确测量;熟悉开胸的主要过程和必用器械,密切观察术者操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配合,准确及时提供有用数据,缩短手术时间;尽力创造相对无菌的环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3例抢救成功,2例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谢缤纷;张妙云;陈新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关于“《护理学报》版面费、征订费只接收银行汇款”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原因及反馈

    目的:探讨减少血液报废的对策,以及采供血机构向不合格献血者反馈信息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2011-2013年度广州市无偿献血者中的所有不合格献血者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为4.51%;不合格血液的性别构成(男性占80.22%)、文化程度构成(主要为初中~大学本科学历)随时间无明显变化;年龄均呈正偏态分布(中位数28岁,四分位数23~35岁),年龄中位数有增大趋势;首次献血者所占百分比有逐年增加趋势;在各实验室指标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有上升趋势,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阳性率有下降趋势。结论针对不合格原因,做好单位反馈与社会公示,完善信息登记,解释不合格血液的原因并提出建议和补救措施,避免血液浪费。

    作者:黄爽;张伟东;安胜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学报》第17期继续教育思考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正压静脉留置针用于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正压静脉留置针在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留置针进行输液,观察组采用正压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留置针的滴速,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滴速、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压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输液治疗,更能满足患者的输液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陈如松;石柳春;黄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学报》编辑部提请读者作者谨防受骗的郑重声明

    2014年7月,本刊编辑部先后接到数名作者的电话,反映接到声称《护理学报》杂志社的纸质版论文录取通知或收到邮件通知缴纳版面费,其汇款账号为:6228480018238944377,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丰台支行营业部。一些作者汇款到此账号后,致电本刊编辑部查询才发现上当受骗。经询问,这些作者都是通过百度搜索到《护理学报》的虚假网址,百度上面提供的虚假网址多达数十种,其中,令作者受骗上当投稿多的网址为http://www.hulixuebao.net。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部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伤口局部需沙袋压迫,为防止沙袋滑落需对局部进行固定。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出一种随体稳定、保暖舒适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部固定带。该固定带采用纯棉布料制作,穿着舒适、透气性好。结构设计上由前襟、后襟、单侧袖子、系带及后襟延长片组成。前后襟于术侧肩部及腋下部缝合,肩部及腋下部之间设计有长及上臂接近肘窝处的袖子,保证了沙袋压迫的稳定性,同时起到了保暖的作用;固定带前后襟远离袖子一侧为开放式,制作有系带,根据体形通过系带调节松紧,保证了固定带的随体性,且穿脱自如;后襟处加工有延长片,应用于肥胖患者时可覆盖住身体,保证有效压迫的同时,具有保暖作用;前襟上部内面设计有沙袋套,可牢靠地固定沙袋防止脱落。该固定带舒适、随体、稳定、加工过程简单、可反复清洗消毒且成本低。

    作者:郑英花;曲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吸痰时巧用安抚奶嘴预防意识不清患者自我咬伤

    意识不清患者常在吸痰时出现无意识口腔咬合动作咬破舌、口腔黏膜、嘴唇而出现局部溃疡,甚至造成肺部感染。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巧用安抚奶嘴,可以有效防止意识不清患者吸痰时无意识口腔咬合动作造成的自我咬伤,从而预防口腔感染。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玲;张俊红;徐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安徽省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发挥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安徽省ICU专科护士的工作现状和核心能力的发挥情况,为改革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完善效果评价体系和提高培训效果,进一步加强专科护士的使用与管理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经安徽省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并取得资格证的236名ICU专科护士的工作现状和能力发展进行调查。结果58名专科护士培训后担任护士长或教学老师职务,角色转变率为24.6%,92.2%的专科护士认为培训后自身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有52.1%的专科护士参与了科研活动,12.2%的专科护士还参与科研课题的申报。结论我省ICU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岗位上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推动了我省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发展。但专科护士科研水平普遍偏低,在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需要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实践和提高。

    作者:徐凤玲;查婷婷;朱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20例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合并脾切除患者的手术配合

    总结20例卵巢癌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合并脾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术前充分做好访视和手术用物、特殊器械及手术间的准备;术中做好吸取大量腹水的配合,避免腹水溢出浸湿手术巾;严格执行无菌无瘤技术,预防感染和肿瘤种植播散;管理好术中标本,防止标本遗失;熟练配合脾切除,减少术中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本组20例患者均在全麻及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合并脾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转入化疗科继续治疗。

    作者:张瑜虹;沈惠青;汪和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银离子敷料用于治疗慢性伤口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银离子敷料应用于慢性伤口治疗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2014年 PubMed, CINAHL, Cochrane, MEDLINE, British Nursing Index, EBSCO, OCLC,Proquest,Nusing Consult,OVID,Elsevier,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系统资源,关于银离子敷料应用于慢性伤口治疗的随机对照实验,由2名研究生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银离子敷料相对于传统的敷料在减少伤口面积(P=0.0009)和伤口愈合速率(P=0.0005)上有优势,但在伤口痊愈率(P=0.38)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银离子敷料在加速慢性伤口愈合上优于传统敷料。

    作者:叶增杰;伍柳红;邓宝贵;全小明;傅妤;罗正;万超;杜长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12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结12例布鲁杆菌感染性脊柱炎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克服语言沟通障碍,对反复发热、持续疼痛带给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干预;重视发热护理,进行疼痛评估和干预;术后重点观察肢体的运动、感觉情况,一旦出现感觉麻木、活动障碍等,及时处理等。本组患者经手术治疗配合全程用药,病情控制、症状缓解出院。

    作者:柴晓亮;侯惠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30例因强制医疗及相关原因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总结新修《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本医院依法收治的30例因强制医疗、暴力行为采取临时性保护措施等原因,而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护理体会。执行精神专科护理,重点把好入院关,进行全面的入院护理体检和法律文书的查验;配合公、检、法的案件处理进程,开展阶段性的心理护理;开展法律法规教育,促进患者对强制医疗和自身权益维护的认识。30例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继续执行强制医疗的16例,病情康复变更强制措施的9例,出院5例。认为对待此类患者,需要将专科护理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以切实维护患者的利益。

    作者:平红姣;陈立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实施溶栓救治的效果,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新模式。方法建立由急诊科医师、急诊科护士、神经内科医生、卒中病房护士、急诊科专职护工、影像及检验科等人员组成的卒中应急小组,相较于以前的卒中应急小组,加设院前救治小组,由受过溶栓治疗相关培训的医生和护士,配以相应人数的担架工和驾驶员组成,对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院前接诊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实施标准化干预流程,进行相关的急救护理和救治措施。比较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实施前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率及溶栓等待时间,以及溶栓前后Bathel指数及溶栓后第90天Bathel情况。结果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后(2013年1-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率较之前(2012年1-12月)显著提高(P<0.05);溶栓的等待时间明显减少(P<0.01)。结论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能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诊治时间,让患者在佳“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提高溶栓率,终提高患者救治效果。

    作者:徐敏;戴建英;楼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12例鼻窦肿瘤相关性低磷抗D骨软化症手术患者的护理

    对12例鼻窦肿瘤相关性低磷抗D骨软化症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主要包括:术前做好骨痛护理、生活护理,预防骨折,增加钙磷、维生素D的摄入,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出血的观察、血磷的监测、预防感染、用药指导、骨痛护理,预防骨折;做好出院指导。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出血1例,脑脊液漏1例,2例因血磷不升行第2次手术,12例患者住院7~30 d,顺利出院。其中8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患者,骨痛及肌无力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可维持正常行走及生活。

    作者:刘金港;张远波;蔡永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的相关研究与展望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院内感染,在这些尿路感染的病例中,70%~80%是由留置导尿管所引起,称之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1]。疾病控制预防中心[2](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报道,在美国每年发生大约170万院内感染,导致99000人死亡,这些感染中32%是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使医疗费用增加了390万~450万美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不但影响了原发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住院时间,浪费了医疗资源,甚至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脓尿症,增加患者病死率。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导尿管留置的持续时间是导致尿路感染重要的危险因素[3],如何缩短导尿管置管时间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余群飞;沈志坤(综述);王惠琴(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医院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现状,探讨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手卫生认知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621名医院陪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问卷调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多重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得分(22.0±6.1)分,高分33分(满分),低分8分,得分率66.7%,其中便后进行手卫生得分率高,为95.9%,穿脱隔离衣后进行手卫生得分率低,为34.6%。影响手卫生知识得分的因素为科室、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培训、有无洗手示意图。结论医院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得分率不高,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科室应提供完善的手卫生设施,有针对性加强对医院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增强手卫生意识,提高知晓率。

    作者:吴云雁;任泽舫;谭丽嫦;何兰芬;王淑和;邱小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以人为本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普外科2013年1-6月10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7-12月10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管床护士连续性管床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连续性管床的基础上,实施以人为本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即在护士长及护士提供“E:equity(公平)”服务的规范基础上,重点考核患者的“B:base(基础)”和护患的“S:satisfy(满意)”内容,达到护士的“T:talent(人才个性化管理)”,取消以执业护士定独立管床资格;取消以高年资、高职称定组长资格。首先从学历、工龄、职称、能力、责任心、协调能力等方面对全体护士进行带班护士(包括组长)和跟班护士资格划分,与对照组相比,这种划分从根本上解决了年资与能力冲突问题,修订为组长从带班护士中评选。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及护士满意度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连续性管床创优模式相比,实施B-E-S-T链创优模式能够从提升护士职业成就感角度提高护士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提升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安全,实现优质护理的真正内涵。

    作者:郭玉芝;林锦娜;李嘉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