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燕华;吴莹莹;冯凯;司少艳;张建中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中发生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量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损伤性疾病[1]. 主要有产热增加、热适应差、和散热障碍. 重症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中暑严重的类型,多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发病进展迅速,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将高达70%. 笔者选取2017 年6月至8月我中心抢救并转运的26例重症中暑患者进行全面研究,现将其抢救及转运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红侠;吴福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接上期)4.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创伤导致胸膜腔与外界相通并有单向活瓣,每次吸气时气体进入胸膜腔,而呼气时由于创口的活瓣关闭,使气体无法排出,造成胸膜腔内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压迫肺脏使其萎陷,无法进行有效气体交换,严重时造成纵隔移位,压迫健侧肺脏,使其不能扩张,并影响静脉回流,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导致张力性气胸的常见原因有创伤、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医源性原因(如锁骨下穿刺等). 在接受正压通气的患者中,这种情况更常见,更严重[1]. 尽管张力性气胸导致的创伤性心搏骤停( traumatic cardiac arrest, TCA )属于可逆的心搏骤停,通过干预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但如果救治不及时,患者预后难以乐观. 2015年欧洲心肺复苏指南的数据显示,在院前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中,张力性气胸的发生率约为 5%,其中发生 TCA 者为13%,这些患者只有1%被收入重症监护室[2-3].
作者:冯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从1743年Leveret金属反光间接喉镜面世到直接喉镜、可视喉镜的临床应用,历经270多年历程[1] ,人类在气管插管领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和突破,但有些医学难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如颈椎损伤后、张口度小等困难气道插管,还有如何第一时间解除气道窒息等. 本文作者通过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将解决长期困扰医学发展的这些固有难题,简化医疗操作流程,促进医学发展变革和人类的进步,挽救更多的生命.
作者:吴金山;陈建辉;赵国治;张海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髓腔快速补液结合深静脉置管在抢救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及烧伤整形科就诊的127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9例,女性48例;年龄5~81岁,平均(37.4±5.6)岁.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后的第一时间快速建立骨髓腔输液通道进行快速扩容补液,再根据患者情况建立合适的深静脉置管通道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结果 采用骨髓腔途径快速补液的127例患者中,有10例(7.87%)因严重创伤等原因,在入院时已濒临死亡,经抢救无效死亡;117例(92.13%)患者安全度过休克期进入相关专科进一步治疗.随访发现17例(13.39%)患者因原发的疾病或损伤加重死亡.余100例(78.74%)患者连续随访3~6个月,未见造血系统功能障碍或骨髓炎表现.所有患者的深静脉置管均未检测出导管相关性感染细菌.结论 骨髓腔快速补液结合深静脉置管补液在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作者:吴晶晶;孙明;王雪山;陈德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伊斯兰哲学家Ibn Sīnā就识别了脓毒症并将其定义为血液和组织的腐败并伴有发热[1]. 但对于脓毒症的定义始终混乱,直至1991年人们才达成共识,认为脓毒症是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发热(或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血液白细胞改变,即全身性炎症反应( SIRS) [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实践的增加,脓毒症已不再是一种直接危及生命的疾病,却是一种慢性危重病,通常与长时间的炎症、免疫抑制、器官损伤和无脂肪组织消耗有关[3] ,存活下来的脓毒症患者在出院后仍有持续的死亡风险以及长期的认知和功能缺陷. 尽管随着医学的进步,脓毒症的住院死亡率已有明显的下降,但使用免疫调节剂的疗效仍然令人失望. 同样,没有一个生物标志物可以明确诊断脓毒症或预测其临床结局. 因此,改善脓毒症结局依旧任重道远.
作者:郑燕华;吴莹莹;冯凯;司少艳;张建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一、概述救护车院外转运服务,是指医疗机构为满足患者转院、转诊和出院等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医护团队、救护车和医疗设备,将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转运到另一个医疗机构或者其他目的地的一项特殊医疗服务.
作者: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会;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广州安捷急救转运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侧俯卧位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综合防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附属金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入住院期间没有气管插管且未处于病原感染潜伏期或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未出现肺炎的41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67~93岁,平均年龄(79.90±6.65)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半卧位组(21例)和侧俯卧位组(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意识障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制酸药物及镇静药物使用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给予鼻肠管营养、口腔护理(q6 h)、受压处使用减压贴、胸部物理治疗及气道温湿化并在体位改变前按需吸痰.半卧位组:床头保持抬高30°~45°,每1~2 h视局部受压情况调整身体横轴与床面的角度.侧俯卧位组:在放平床头后,患者取侧卧位,颜面部、胸部俯向床面,与床面的夹角≤90°,每1~2h左右侧交替.比较两组患者在每班护士第一次翻身后5 min的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指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平均每日吸痰次数、循环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和总体HAP发生率、皮肤压疮发生率.结果 侧俯卧位组与半卧位组比较平均每日吸痰次数[(3±3.2)次/d:(6±3.3)次/d],SpO2[(92%±7.3%):(88% ±6.5%)]和氧合指数[(321±23)mmHg:(280±3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患者心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侧俯卧位组患者的HAP发生率为10.00%(2/20),低于半卧位组[38.09%(8/21)](P<0.05).但两组患者的皮肤压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2/20):14.28%(3/21)](P>0.05).结论 侧俯卧位较半卧位更有利于降低ICU老年患者的HAP发生率、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减轻病痛.
作者:秦震芳;季金华;李华;董菊美;朱玉梅;李国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 复杂性肠梗阻病死率为10% ~20%,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其中,外科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高(12% ~18%) [1-2] ,部分病例的治疗比较棘手. 肠梗阻导管置入配合腹腔镜是治疗肠梗阻的一个重要手段. 笔者报告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11月应用肠梗阻导管内排列术联合腹腔镜治疗的2例难治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救治.
作者:巢浩强;石红建;史卫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原花青素(OPC)对UVC照射体外培养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为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系,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和给药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实验,L929细胞用50 mJ紫外线进行照射,OPC(25、50、100、200μg/mL)在照射前30 min或照射后进行干预,照射后24 h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实验,L929细胞用30 mJ紫外线进行照射,OPC(25、50、100μg/mL)在照射前30 min进行干预,照射后24 h采用PI染色检测.结果 未经UVC照射的正常对照组细胞均具有优良的细胞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对照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照射组对照比较,照射前加入25、50、100、200μg/mL的OPC,可以显著预防照射引起的L929细胞活性下降(P<0.05).照射后加入25、50、100μg/mL的OPC,可以显著阻止照射引起的L929细胞活性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VC照射后24 h照射对照组S期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凋亡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P<0.05),OPC各组细胞S期百分率有增高趋势,100μg/mL S期百分率显著增高(P<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OPC 25、50μg/mL组细胞APO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OPC可防治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损伤,其抑制作用与OPC剂量相关.
作者:徐冰心;吴莹莹;徐冰珠;秦亚亚;司少艳;崔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寻找胶原蛋白肽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佳给药途径.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两组均再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100、300、600 mg胶原蛋白肽组,共计10个小组,每组6只小鼠.模型组和胶原蛋白肽组均采用糖皮质激素诱导小鼠免疫抑制,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的胶原蛋白肽组小鼠分别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的方式,连续7 d给予100、300、600 mg胶原蛋白肽/kg体重,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同时给予等渗盐水,于第8天处死小鼠,分别检测胸腺和脾脏指数、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及计数、CD4/CD8比值以及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腹腔注射胶原蛋白肽从低剂量组或中剂量开始即对小鼠脾脏指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而且部分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灌胃组只有600 mg胶原蛋白肽组对上述除脾脏指数之外的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注射胶原蛋白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灌胃.
作者:司少艳;徐冰心;吴莹莹;秦亚亚;王奎;宋淑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