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爱娟;祝海林
目的 了解绵竹市城镇居民健康状况及医疗卫生需求现况,为推动该地区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绵竹市区及乡镇所在辖区居民4 405 名,使用居民健康问卷表对居民的基本情况、患病情况、患病选择医疗机构及其影响因素、患病未就医原因、参加医保情况、获得健康保健知识途径及其期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城镇居民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前3 位依次是高血压(5.22%)、风湿性关节炎(3.18%)、慢性支气管炎(1.82%);46.08%的居民患病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没有参加医保的居民占36.89%;15.38%的居民健康保健知识来源于医护人员;居民对医疗保健服务的主要需求是定期体检,其选择率是36.09%.结论 该地区居民选择就诊医疗机构主要是就近就地以及价格便宜的社区卫生中心;定期体检、健康教育讲座和中老年人义诊及家庭医疗服务活动是当地居民主要的医疗保健需求.应加强该地区社区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建设,结合社区人群特点及服务需求,以社区医疗健康知识教育普及、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及老年护理为突破口,合理配置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确保社区卫生资源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求.
作者:吴志萱;姜锐;甘雪梅;杜雨珂;张萌;龙霖;刘中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四步法预防PICC 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乳腺癌初次化疗PICC 患者共170 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 例;观察组采用润滑、抬高、握球、贴膜四步法,即置管前应用肝素溶液浸泡导管,置管后帮助患者做好抬高,握力球锻炼,水胶体敷贴贴敷.对照组按常规处理:生理盐水浸泡导管,置管后鼓励做握拳松拳锻炼.两组均采用PICC 标准操作规程,采用盲穿置管法,置管后观察两组穿刺侧上臂红肿、疼痛、静脉条索及硬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程度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597,P<0.01).结论 应用四步法能有效减少PICC 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朱华;史小莉;陈伟芬;刘长芳;于晓昀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总结6 例很可能克雅氏病患者的护理经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通过正确的吞咽功能评估,做好相关的饮食指导;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保护措施,加强家属及陪护人员的防护知识宣教;落实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6 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出院前家属掌握相关的防护措施.
作者:费益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三乙醇胺乳膏湿敷减轻创伤伤口的疼痛和促进愈合效果,探讨愈合计分用于评价创伤伤口疗效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60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采用三乙醇胺乳膏涂抹加保湿覆盖,对照组采用藻酸盐敷料覆盖.观察比较治疗后第3、第7、第14、第21 天伤口疼痛计分、伤口愈合计分、伤口面积缩小率、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治愈率100%,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1 d 内伤口疼痛计分、愈合计分随治疗时间增加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伤口面积缩小率也增加明显(P<0.05).结论 伤口愈合计分用于创伤伤口疗效评价是客观可行的综合指标,三乙醇胺乳膏湿敷用于创伤伤口,其减轻伤口疼痛、促进伤口缩小和缩短愈合时间的效果优于单用藻酸盐敷料,使用安全便捷.
作者:蒋琪霞;李晓华;周昕;彭青;黄秀玲;李洋;朱礼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1],其病因复杂,十二指肠梗阻的原因多为先天性,后天梗阻常见的原因为胰腺癌、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及外伤等.由于十二指肠与周围器官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梗阻的病因比较复杂,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具有独特性,其中外伤引起单纯腹腔血肿致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极为罕见.由于车祸后的腹腔血肿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导致肠梗阻国内尚无文献报道,诊断和护理没有经验可以参考.
作者:陈新华;高兰;于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总结7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直接溶栓治疗并发症的护理经验.出现的并发症有:腹腔内出血1 例,消化道出血1 例,溶栓导管移位1 例,穿刺点出血4 例,均早期发现和积极处理,终顺利康复出院.应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和专科知识培训,尤其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现患者细微的生命体征变化,并与其基础情况相比较,不能光凭某一指标在正常值范围而忽视了病情变化,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临床表现、自觉症状等全面分析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
作者:姚碧莲;金伟飞;徐萍;朱丹;宣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心理弹性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nthony 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经30 余年发展,现已成为国际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在心理学、临床医学、教育学、护理学等各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心理弹性是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个人的应激反应,个人在面临压力危机时,心理弹性是其能否成功复原的决定性因素.在护理行业,心理弹性已被看作是护理活动中协助护士良好地适应生理和心理损害的一个基本要素[1].而护理专业学生是护理事业的后备军,其心理弹性水平是决定其今后能否胜任护理工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笔者对心理弹性的定义、相关因素及测评工具进行综述,并就如何从教育学的角度将心理弹性的培养融入护理教育提出思考.
作者:张丽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级加压弹力袜与间歇充气加压泵联合应用在预防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危重患者按入住ICU 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各60 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使用分级加压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结果 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8 例(30%),观察组发生9 例(1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级加压弹力袜与间歇充气加压泵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龚小玲;岳莎莉;潘玉然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现状,为提高教师临床实践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安徽省12 所高职高专院校124 名护理专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近2 年已参加过临床实践的教师有97 名(78.2%).在近2 年临床实践的累计时间上,不同年龄段教师实践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讲师实践时间少于助教(P=0.009),有临床护理工作经历的教师实践时间少于无临床护理工作经历的教师(P=0.019).在实践内容上,除了承担临床护理工作外,教师期望能参与医疗、业务学习、实习带教、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更多内容.在实践方式上,90.7%的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连续几个月在临床实践,但仅有43.5%的教师希望采用这种方式.在实践地点安排上,教师主观希望选择地点时能考虑更多因素.在实践效果上,94 名(96.9%)教师认为参加实践对教学很有帮助或有帮助.在对参加临床实践的态度上,123 名(99.2%)教师认识到实践的必要性,但是主动自愿参加实践的只有42 名(33.9%).结论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应科学、合理地安排临床实践,提高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保证临床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刘莉;张秀军;汪洪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骨科专科护士在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工作现状,为使用和管理专科护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状调查问卷,对广东省71 家医院的79 名骨科专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79 名骨科专科护士,28%参与单病种质量管理,30%参与护理路径表格和指引制定,31%参与收集临床数据,28%参与资料分析,16%参与出院随访,11%参与研究改善服务方法;65%专科护士对单病种质量管理护理成效不满意,管理层对专科护士认识不足、缺乏整体策划和参与、职责不明确、角色定位不清是影响专科护士在单病种管理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结论 骨科专科护士缺乏开展单病种管理的内在动力,零散参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护理实践工作,管理层对专科护士重视不够,缺乏发挥专科护士作用平台,规范使用专科护士,是目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彭爱萍;包良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急诊护士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分析不规范操作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急诊科护士的管理培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统一标准对186 名急诊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复苏体位、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简易呼吸器气囊挤压、EC 固定手法、按压定位、按压移位、按压放松比例、按压时间、按压有效率共10 个方面.结果 急诊护士CPR 技能整体掌握情况良好;不同职称护士开放气道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急诊工作年限护士在开放气道有效率、按压放松比例适当率、5 组全部有效按压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士CPR 技能掌握情况总体良好,但不同职称和急诊工作年限仍是影响其CPR 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者应注重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优化配置,针对不同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做CPR 专项培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CPR 急救技能,提升医院的急救水平.
作者:青华;张岚;马国威;韩瑜姣;邓述华;宋婷婷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规范化培训护士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培训需求,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护士营养规范化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92 名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分析.结果 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营养态度较好,营养知识水平一般,营养行为水平偏低;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均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5 或P<0.01).营养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护龄(P<0.05)、学校是否开设营养课程(P<0.01)及自我效能感(P<0.05);营养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所在科室开展优质护理的级别(P<0.05)及自我效能感(P<0.01);营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历(P<0.05)及自我效能感(P<0.01).护士希望获得的培训内容是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疾病、食物的合理搭配和烹调等.结论 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营养知信行现状不容乐观,应根据需求开展有效可行的营养规范化培训,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改善其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
作者:徐晶晶;林征;谢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2%利多卡因局部皮内注射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 例首次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使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0.2 mL,分别在2 个穿刺点皮内各注入0.1 mL,等待30 s,用16 G 内瘘穿刺针从局麻注射针口进行内瘘穿刺;对照组除了不使用2%利多卡因局部皮内注射外,穿刺用物及操作流程均与观察组相同.统计两组穿刺成功率、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2%利多卡因局部皮内注射后进行首次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达到无痛穿刺,减轻患者对穿刺疼痛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黄家莲;朱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描述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水平,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使用自我照顾能力量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问卷,对121 名完成全部放射治疗后门诊随访的鼻咽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15.63±17.70)分,生活质量在功能领域方面,社会功能(68.18±20.75)得分低;在一般性症状领域方面,失眠(31.68±28.50)症状重;总的生活质量领域得分(64.26±20.17)分.在特异性症状领域中得分前4 位的是:口干(67.77±26.50)分、唾液黏稠(55.10±28.45)分、体质量下降(40.50±49.29)分、牙齿问题(39.67±31.13)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其生活质量的功能领域及总的生活质量领域呈正相关(r=0.224~0.410,P<0.05),与症状领域呈负相关(r=-0.355~-0.184,P<0.05).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或以上水平,总的生活质量尚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好,其身体功能及总的生活质量越好,其不适症状越轻.
作者:丁妍;覃惠英;颜君;范育英;李秋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女护生性别角色与共情能力的关系.方法 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问卷,对110 名女护生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变量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 种性别角色类型中,双性化型女护生的观点采择得分高于男性化型(P=0.001)和未分化型(P=0.000),各型属高情绪分享高认知调节型共情的女护生比例依次为双性化型8.2%,男性化型5.5%,女性化型7.3%和未分化型2.7%.结论 双性化女护生的共情认知调节能力强于男性化和未分化型女护生.4 种性别角色类型均有部分女护生能够提供有效的助人行为.
作者:韦凤美;韦凤琴;梁耀军;白凤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患者及家属全程参与护理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成效.方法 通过在病房墙壁设置温馨提示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特殊诊疗活动的宣传告知,在床尾悬挂健康教育表进行基础护理项目及健康教育项目的 告知与提醒,在病房墙壁张贴宣传告知栏等公开护理服务内容,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活动,配合并监督护士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结果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安全管理活动后护理满意度(96.1%)较实施前(89.7%)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配合的主动性增加,对护士理解和信任度增加,护患关系明显改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活动,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果.
作者:周秀红;黄水英;张伟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随着护理教育的国际化,交换学生的临床带教也是我国护理教学者值得探究的问题.在外籍护理本科交换生的临床带教中采取临床与学院老师相结合,中外方护理本科生一对一配对,互动式、探究式临床带教方法,取得较好效果.认为在外籍护生带教中应加强跨文化理论运用,外籍学生实施侵入性操作的可行性与实习效果评价指标应进一步完善.
作者:方进博;贺莉;游桂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康复期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配合运动想象疗法的效果.方法 将66 例康复期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3 例,两组均在常规药物治疗下行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高压氧治疗同时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30 次后,治疗组肌力分级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中配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肌力和治疗效果.
作者:刘瑾;王晓玲;林少虹;廖惠璇;朱淑兴;陆琼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总结916 例1 553 周期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中患者隐私保护的经验.在完善制度与设施、加强人员教育的基础上,从可能暴露患者隐私的每个细节入手,充分注意患者隐私的保护,同时,正确处理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矛盾、隐私权与公共利益和生命健康权的矛盾,真正维护患者的权益,避免伦理侵权纠纷的发生.本组患者均未出现隐私侵权、知情侵权等伦理纠纷,患者综合满意度调查均保持在96%以上.
作者:郑银芳;肖婉芬;王玉莲;林虹;李志凌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是近年来护理职业防护关注的重点,国外已将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列为职业病的一种,而我国暂将其定为工作相关疾病[1].作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组成部分,下腰痛已经逐渐成为威胁护士健康状况的一大职业卫生问题[2].在美国,其患病率占第2 位,仅次于感冒[3].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护士常常需要承担较重的工作负荷,是下腰痛发生的高危人群,其下腰痛患病率较高,严重者会影响护士的生活质量甚至工作质量.笔者从下腰痛的概述、流行病学特点、疾病负担、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强化对护士下腰痛的重视程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防护.
作者:陈佳丽;白阳静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