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玲;黄海珊
目的 了解工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武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支助中心的185名工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185名工勤人员在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护理专业毕业者全部因子分均高于非护理专业毕业者(P<0.05);有护士执照者全部因子分均高于无执照者(P<0.05);不同年龄工勤人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5个因子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下的工勤人员各因子得分均高于30岁以上的工勤人员;不同学历工勤人员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大专在读者各因子分均高于其余两组工勤人员;对目前收人满意的工勤人员仅占5.4%;对目前生活现状不满意的工勤人员占78.9%.结论 工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护士执照、护理专业毕业的工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提示应针其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卫生教育,以提高其整体心理素质.
作者:王红;卢慧芳;戴晓婧;王明珠;彭玥;刘义兰;袁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糖尿病日记在居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发放糖尿病日记本,教会记录内容和方法,随访1年,根据患者在糖尿病日记中记录的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家居护理干预.采用改良的密西根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量表和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糖尿病日记,实施适时有效的糖尿病患者家居护理干预,对提高出院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变其态度和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耀娟;王淑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院内造口教育对结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的影响.方法 67例接受结肠造口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两组,奇数设为对照组共30例,偶数设为观察组共3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结肠造UI教育方案,采用自设问卷进行电话随访调查,观察组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院内结肠造口教育方案,即半结肠造口居家护理可能出现的15个主要问题,制成幻灯片和录像播放给患者观看,并将15个问题处理方法的印刷版资料以及电子版资料发放给患者进一步学习.比较出院后1个月两组居家护理评分结果.结果 出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居家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居家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以问题为中心的院内造口教育能有效提高结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质量.
作者:吴冬琼;楚婷;蒋小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总结1例全麻术中恶性高热患者的救护经验,认为手术室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恶性高热的认识和防范,完善术前访视,充分认识其发病机制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对疑似和高发患者加强术中监护,及时发现,迅速果断地对症处理,以提高救治成功率.由于该患者发病早期及时发现,迅速组织充足的人力、物力,使各种降温措施及时有效实施,确保了救治成功.
作者:侯晓敏;丁红;冯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硫酸镁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和钙拮抗剂[1],在产科中应用甚广,常用于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治疗,主要有降压、解痉、抑制宫缩、保胎等作用,常持续使用,有易引起不良反应的特点,临床工作中护理观察严密与否和硫酸镁的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2].
作者:裘学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总结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Switch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认为术后给予患儿充分的镇静镇痛;在持续微量泵人吗啡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吸痰对患儿的刺激,吸痰前遵医嘱再辅以吗啡、眯达唑仑等静脉注射镇静,同时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声光等外界刺激;加强心肺功能监测,术后持续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并与手术前心电图对照,及时发现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同时密切观察电解质平衡情况,尤其是血钾水平,以便预防心律失常;术后48 h内严格控制进出液量,保持一定的负平衡状态,以减轻组织水肿和心脏负担,为关胸做好准备;由于手术操作过程中胸膜打开,因此延迟关胸的患儿在胸腔敞开期间要持续机械通气,未行关胸术前禁忌进行胸部物理治疗.术后持续动脉血压监测,根据动脉血压调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以防收缩压过高,吻合口破裂导致出血.本组6例患儿恢复,2例死亡.
作者:李莲叶;曲斌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总结手术室应用手术患者系列类、警示类、环境类护理标识的方法与效果.根据手术患者的病情分别予其佩戴不同颜色的手腕带;对药物过敏的患者用塑料薄板制成长方形标牌悬挂在手术室输液架上;对不同部位输液管道进行分类,以不同颜色的标签标识;术中用药采用不同颜色的无菌标签张贴在注射器上;手术室的不同分区、器械及设备、不同手术间的要求等均采用不同颜色及图案的标识醒目标示.在实施护理标识前(2004-2006年),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为75.4%,实施护理标识后(2007年9月-2009年9月),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提高到92.1%.应用护理标识前术中护理用药错误率为8.1%,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用药差错率下降到了3.6%,无1例因身份、输液管道识别错误等导致的差错.说明护理标识对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防范能力、规范护理行为起着有效的作用.
作者:陈蕾;张育森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经颈动脉采血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8月住院的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13例,抽取其中29例次评估同一患者采血前桡动脉、股动脉和颈动脉搏动情况,对比其中经桡动脉、股动脉成功采血各30例次和29例次经颈动脉成功采血记录穿刺前评估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穿刺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颈动脉较四肢动脉搏动明显;经颈动脉采血评估时间短、1次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结论 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病情危重、血管条件差,可经颈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采血成功率.
作者:王晓媛;秦燕;黄英;李红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临床工作中护士腰背痛发生的相关职业性因素,预防职业性损伤.方法 自行设计临床护士腰背痛相关职业性因素问卷,包括工作性质、精神因素、工作环境与劳动条件、自身压力因素4个维度.随机抽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0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护士腰背痛发生率为75.9%;问卷总分(41.17±3.47)分,其中工作性质(12.41±1.98)分,精神因素(10.86±1.57)分,工作环境与劳动条件(8.63±1.53)分,自身压力因素(9.27±1.65)分.不同性别、不同职称护士腰背痛相关职业性因素问卷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护士是患腰背痛的高危人群.腰背痛的发生与临床护士的工作性质、精神因素、工作环境与劳动条件和自身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改善临床工作环境,加强腰背痛防护意识培训,降低护士腰背痛的发病率,预防职业性损伤.
作者:徐莹;任亚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上电子体温单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将2008年8-12月住院患者658例按人院顺序,前2.5个月人院的患者为观察组320例,后2.5个月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338例.观察组采用电子体温单录人生命体征信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绘体温单录人生命体征信息.观察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录入准确率,并比较两组其中1 d所有体温单录入的时间.结果 电子体温单的录入准确率高于传统手绘体温单,录入时间短于传统手绘体温单(P<0.05).结论 电子体温单录入准确率高,录入时间短,版面简洁、清晰,但其安全性能欠佳,体温信息反馈不够及时,管理有一定的难度,查询不够直观.建议医护人员应用电子体温单时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保证医疗安全;改进措施方便医生查阅相关信息,完善电子体温单的检测系统和程序设计.
作者:陈琴娟;樊淑玉;饶素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全球人群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由于生活节奏与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趋于逐年上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后约3/4存活者遗留有功能残障,需要长期的康复照顾[1-2].
作者:程若莺;孟丽娜;王缘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针对社区224名高血压患者开展宣传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减轻体质量、减少过多的酒精摄入、加强锻炼、减少盐的摄人量、多吃水果和蔬菜;提倡坚持测血压、坚持合理用药等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下降3.67 mmHg(P<0.05);在防治高血压等方面的知识、态度、行为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在行为危险因素方面,其中加强锻炼、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P<0.05),其余行为危险因素的改善不明显.结论 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改善患者行为、改变部分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血压是有效的和可行的,但某些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盐摄入过多等)在短期内很难纠正,提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居委会、社区医院及居民的共同配合,从多方面、多途径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以保证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作者:周薇;周琦;李道逸;陈志英;廖俊廉;黄清;江育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帽在胆道术后带管出院患者T管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7年6月-2009年9月行胆道手术后带T管出院的患者109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帽进行T管堵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夹闭堵管,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T管意外拔管和脱出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1例T管意外拔管或脱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帽用于胆道术后带管出院患者T管堵管方法简单、安全,符合无菌要求,患者舒适度增加,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水仙;康玉华;王丽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平凉市泾川县10个村2000年1月1日一2009年6月20日期间有活产的18~50岁已婚育龄妇女共计208名,对其孕产期保健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概率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其孕产期保健的因素.结果 农村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45.7%,住院分娩率63.0%,剖宫产率24.5%,产后访视率40.4%,系统管理率9.6%.影响产前检查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生育活产儿数;住院分娩主要受年龄、文化程度和是否参加母婴保偿系统影响;产后访视的影响因素则主要有是否参加母婴保偿系统.结论 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非常欠缺,应加强孕产期健康宣教,转变农村孕产妇思想,提高其保健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孕产妇保健系统.
作者:倪志宏;肖丽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方法预防阴囊筋膜网蒂皮瓣重建尿道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110例行阴囊筋膜网蒂皮瓣重建尿道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干预组59例.对照组常规采用0.1%聚维酮碘(0.1%PVP-1)清洗尿道口;生理盐水10~15ml 冲洗新尿道支架管.干预组采用综合干预方法:生理盐水10~15ml加氯霉索眼药水5 ml冲洗新尿道支架管;0.1%聚维酮碘(0.1%PVP-1)清洗尿道口;红外线照射伤口局部;用脂质水胶体敷料优拓包扎术后伤口.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发生局部切口感染6例,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良9例、局部组织血肿6例、皮瓣坏死2例、尿液引流不畅9例、尿瘘6例;干预组发生局部切口感染1例、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良2例、局部组织血肿1例、尿液引流不畅3例、尿痿1例:两组比较除皮瓣坏死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囊筋膜网蒂皮瓣重建尿道术后实施综合干预,能降低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华;宋晨;陈华;张琳丽;麻晓红;贾研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对本科实习护生的实习应激源、中介机制、应激反应进行研究,建立一个本科护生实习应激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本科实习护生682名,使用相应量表调查其实习应激源、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人格特质、职业倦怠、离职意愿和身心健康状况,建立本科护生实习应激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的模型,运用LISREL 8.70进行检验和修正,采用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结果 本科护生实习应激模型拟合较好(X2/df<5,CFI、IFI、GFI 均大于0.90,RMSEA<0.08),进入构建模型且与身心健康得分发生直接关系的变量为:离职意愿(β=-0.13)、职业倦怠(β=0.15)、积极应对(β=-0.10)、消极应对(β=0.65)、神经质(β=6.77)、内外向因素(β=-1.62);职业倦怠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实习应激可直接作用(β=0.01)和间接作用于身心健康.结论 可以通过提高和加强正性中介因素(如自我效能)、削弱和减轻负面中介因素(如消极应对、职业倦怠)等措施,降低或缓冲护生实习应激强度,以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彭晓玲;黄海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眼病患者的治疗用药一般以眼药水、眼药膏为主,眼药水、眼药膏种类繁多,分为消炎药、缩瞳药、散瞳药等多种,而缩瞳药、散瞳药的药理作用完全不同[1,2],以往眼药采用分类存放,集中使用,在无标识或者标识不清或标识相似时,护士工作不仔细,极容易拿错药而滴错眼,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肖思瑜;朱小丽;黄丽娜;成洪波;康建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48h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治疗≥48 h发生新的肺部感染[1].
作者:林真珠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四肢温水浴在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持续高热患儿中应用的降温效果.方法 将174例甲流持续高热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遵医嘱实施药物降温,30 min后体温持续不退者再实施物理降温,头部、两侧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袋或酒精擦浴;试验组人院即实施四肢温水浴加头部冰敷,将患儿双小腿、足、手和双前臂放入水中浸泡,水面要浸泡到双小腿2/3以上,双前臂1/3以上,双手和双足全部浸泡在水中,每次15~20 min.观察两组患儿实施降温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体温情况.结果 降温处理30 min和60 min后体温下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120 min后体温下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持续高热患儿采用四肢温水浴降温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降温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友兰;陈文珍;王晓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