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水仙;康玉华;王丽玲
目的 探讨居家护理知识培训在社区脑卒中康复期老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金华市华电社区21例脑卒中后的居家老人,由小组成员根据其具体情况,入户进行5个月的康复训练、生活起居、心理保健等居家护理知识培训.在入户调查当日、培训5个月后分别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生活质量指数、汉密顿抑郁量表、自制脑卒中知识调查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培训后,21例脑卒中老人的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指数、抑郁得分和脑卒中知识掌握程度比培训前有所改善(P<0.05或P<0.01).结论 居家护理知识培训能使居家老人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掌握康复和自我锻炼的技能及方法,从而减轻抑郁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章晓春;李淑华;钱月芳;王丽青;俞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四肢温水浴在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持续高热患儿中应用的降温效果.方法 将174例甲流持续高热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遵医嘱实施药物降温,30 min后体温持续不退者再实施物理降温,头部、两侧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袋或酒精擦浴;试验组人院即实施四肢温水浴加头部冰敷,将患儿双小腿、足、手和双前臂放入水中浸泡,水面要浸泡到双小腿2/3以上,双前臂1/3以上,双手和双足全部浸泡在水中,每次15~20 min.观察两组患儿实施降温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体温情况.结果 降温处理30 min和60 min后体温下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120 min后体温下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持续高热患儿采用四肢温水浴降温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降温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友兰;陈文珍;王晓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48h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治疗≥48 h发生新的肺部感染[1].
作者:林真珠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36例青少年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管床护士健康教育为主要干预手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同伴教育法健康干预.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焦虑情绪的变化及血糖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有所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显著;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在干预后都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两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都有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用同伴教育法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促使他们更好地接受糖尿病健康知识,减少其负性情绪,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陶静;罗丽;徐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日本大分大学附属医院护士长夜班总值班制度的做法和效果,结合我国护士长夜查房制度进行对比分析.该制度每天夜间由1名护士长值班,负责医院夜间的护理行政和业务管理,使医院24 h护理管理不问断,加强了安全管理,为夜班护士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保障.借鉴日本做法,我国可在现行的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基础上设立护士长夜班总值班制度,为夜班护士提供持续的技术和心理支持,将有利于提高夜间护理质量,促进护士的成长;同时也有利于锻炼护士长的综合协调、全面管理能力,达到双向培训的目的 .
作者:石瑞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帽在胆道术后带管出院患者T管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7年6月-2009年9月行胆道手术后带T管出院的患者109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帽进行T管堵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夹闭堵管,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T管意外拔管和脱出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1例T管意外拔管或脱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帽用于胆道术后带管出院患者T管堵管方法简单、安全,符合无菌要求,患者舒适度增加,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水仙;康玉华;王丽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经颈动脉采血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8月住院的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13例,抽取其中29例次评估同一患者采血前桡动脉、股动脉和颈动脉搏动情况,对比其中经桡动脉、股动脉成功采血各30例次和29例次经颈动脉成功采血记录穿刺前评估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穿刺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颈动脉较四肢动脉搏动明显;经颈动脉采血评估时间短、1次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结论 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病情危重、血管条件差,可经颈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采血成功率.
作者:王晓媛;秦燕;黄英;李红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院内造口教育对结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的影响.方法 67例接受结肠造口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两组,奇数设为对照组共30例,偶数设为观察组共3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结肠造UI教育方案,采用自设问卷进行电话随访调查,观察组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院内结肠造口教育方案,即半结肠造口居家护理可能出现的15个主要问题,制成幻灯片和录像播放给患者观看,并将15个问题处理方法的印刷版资料以及电子版资料发放给患者进一步学习.比较出院后1个月两组居家护理评分结果.结果 出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居家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居家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以问题为中心的院内造口教育能有效提高结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质量.
作者:吴冬琼;楚婷;蒋小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硫酸镁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和钙拮抗剂[1],在产科中应用甚广,常用于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治疗,主要有降压、解痉、抑制宫缩、保胎等作用,常持续使用,有易引起不良反应的特点,临床工作中护理观察严密与否和硫酸镁的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2].
作者:裘学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针对社区224名高血压患者开展宣传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减轻体质量、减少过多的酒精摄入、加强锻炼、减少盐的摄人量、多吃水果和蔬菜;提倡坚持测血压、坚持合理用药等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下降3.67 mmHg(P<0.05);在防治高血压等方面的知识、态度、行为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在行为危险因素方面,其中加强锻炼、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P<0.05),其余行为危险因素的改善不明显.结论 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改善患者行为、改变部分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血压是有效的和可行的,但某些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盐摄入过多等)在短期内很难纠正,提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居委会、社区医院及居民的共同配合,从多方面、多途径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以保证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作者:周薇;周琦;李道逸;陈志英;廖俊廉;黄清;江育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总结1例全麻术中恶性高热患者的救护经验,认为手术室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恶性高热的认识和防范,完善术前访视,充分认识其发病机制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对疑似和高发患者加强术中监护,及时发现,迅速果断地对症处理,以提高救治成功率.由于该患者发病早期及时发现,迅速组织充足的人力、物力,使各种降温措施及时有效实施,确保了救治成功.
作者:侯晓敏;丁红;冯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社区产褥期母婴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适合本地的产褥期促进母婴健康的护理模式.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杭州朝晖社区99例产褥期产妇进行结构性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母婴存在的产褥期健康问题、遇到问题时将会求助的部门及途径等.结果 本组纯母乳喂养率仅46%,主要与产妇乳汁不足有关;产妇存在乳汁不足与乳汁淤积的分别有46%、16%,新生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湿疹(35%)、红臀(25%).产褥期保健知识主要来源于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指导,来源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21%:在产褥期遇到健康问题时,90%以上的产妇会求助分娩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的方式是就诊.结论 受访者产褥期保健知识来源的途径比较局限,其获得的保健信息不足或者还存在有错误的信息,所以产褥期母婴存在不少健康问题,并希望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有效的服务.可借鉴英国社区护理经验,加强社区、医院联系,建立孕产妇家庭健康访视机制,使之获得便捷、经济、有效的母婴健康促进服务.
作者:张丽萍;刘巍;丁宏健;张晶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为避免和减少病人在病房外发生跌倒,探讨住院病人在病房外跌倒的原因,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方法 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在24 h内对跌倒病人进行回访登记,选择跌倒地点在病房外的24例病例进行跌倒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住院病人在病房外容易跌倒的场所包括:医院内的花园、长廊、通行路面、检查候诊室、门诊或病房外的厕所及康复训练室.跌倒的原因有病人内在的疾病因素、病房外的场所防跌倒措施落实不够、陪人及支持中心人员照顾不慎等.结论 根据跌倒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对跌倒高危病人的识别与全面评估,加强宣教的力度及广度,加强陪人及支持中心运送员的培训,对预防病人在病房外跌倒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君桂;李亚洁;周春兰;钟小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全球人群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由于生活节奏与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趋于逐年上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后约3/4存活者遗留有功能残障,需要长期的康复照顾[1-2].
作者:程若莺;孟丽娜;王缘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总结手术室应用手术患者系列类、警示类、环境类护理标识的方法与效果.根据手术患者的病情分别予其佩戴不同颜色的手腕带;对药物过敏的患者用塑料薄板制成长方形标牌悬挂在手术室输液架上;对不同部位输液管道进行分类,以不同颜色的标签标识;术中用药采用不同颜色的无菌标签张贴在注射器上;手术室的不同分区、器械及设备、不同手术间的要求等均采用不同颜色及图案的标识醒目标示.在实施护理标识前(2004-2006年),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为75.4%,实施护理标识后(2007年9月-2009年9月),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提高到92.1%.应用护理标识前术中护理用药错误率为8.1%,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用药差错率下降到了3.6%,无1例因身份、输液管道识别错误等导致的差错.说明护理标识对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防范能力、规范护理行为起着有效的作用.
作者:陈蕾;张育森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总结报道15例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安抚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完善术前的特殊检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落实术前各项准备,指导患者术后按摩、热敷的方法,重视安全管理,合理摆放物品;术后注重施墨使用和角膜上皮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感染,积极预防静脉血管危象、下颌下腺导管阻塞等并发症.本组15例患者全部腺体成活.分泌功能良好,均诉眼干症状明显改善,畏光、惧风症状减轻,可停用人工泪液.
作者:曾令婵;廖贵清;黄秋雨;谢绍青;黄英;何杏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眼病患者的治疗用药一般以眼药水、眼药膏为主,眼药水、眼药膏种类繁多,分为消炎药、缩瞳药、散瞳药等多种,而缩瞳药、散瞳药的药理作用完全不同[1,2],以往眼药采用分类存放,集中使用,在无标识或者标识不清或标识相似时,护士工作不仔细,极容易拿错药而滴错眼,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肖思瑜;朱小丽;黄丽娜;成洪波;康建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糖尿病日记在居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发放糖尿病日记本,教会记录内容和方法,随访1年,根据患者在糖尿病日记中记录的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家居护理干预.采用改良的密西根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量表和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糖尿病日记,实施适时有效的糖尿病患者家居护理干预,对提高出院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变其态度和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耀娟;王淑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上电子体温单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将2008年8-12月住院患者658例按人院顺序,前2.5个月人院的患者为观察组320例,后2.5个月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338例.观察组采用电子体温单录人生命体征信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绘体温单录人生命体征信息.观察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录入准确率,并比较两组其中1 d所有体温单录入的时间.结果 电子体温单的录入准确率高于传统手绘体温单,录入时间短于传统手绘体温单(P<0.05).结论 电子体温单录入准确率高,录入时间短,版面简洁、清晰,但其安全性能欠佳,体温信息反馈不够及时,管理有一定的难度,查询不够直观.建议医护人员应用电子体温单时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保证医疗安全;改进措施方便医生查阅相关信息,完善电子体温单的检测系统和程序设计.
作者:陈琴娟;樊淑玉;饶素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