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铃薯片外敷联合全科治疗仪照射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吴平;谢华琴

关键词:PICC, 机械性静脉炎, 50%硫酸镁, 马铃薯, 全科治疗仪
摘要:目的 探讨马铃薯片外敷联合全科治疗仪照射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用新鲜马铃薯削成薄片外敷联合全科治疗仪照射治疗30~60 min,3~4次/d;对照组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静脉炎部位,3~4次/d.均连续治疗3 d.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马铃薯片外敷联合全科治疗仪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满意,是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在危重患者痰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采集高质量、合格的痰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清醒患者能自行将痰液咳出留置在标本容器内,而咳嗽无力的危重患者、昏迷患者、人工气道建立的患者、麻醉未醒者以及各种原因所致不能有效咳嗽的患者,痰液均不能自行咳出,留取痰标本相当困难,这是ICU护理工作的难点问题.

    作者:钟汝梅;巫淑芬;李玲娜;叶春玲;胡淑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参观香港医院的体会

    通过参观香港多家医院,笔者感到香港具有完善的医院网络和各级医院之间的相互转诊机制.病人急症发作,首先收住在急症医院治疗,待急性期过后即转往隶属的康复医院进行后期康复治疗;康复医院随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将病人转介到老人日间医院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或老人院,进行善终服务,而其他病人则出院回家后由社工人员跟进.另外,香港政府致力于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大的效能,把辖下的公立医院分为急症医院、康复医院及老人日间医院等几大类,虽然每家医院专科特色不同,但病人的资料可在网络内共享.病人出院后回归社区仍然得到医院的跟进服务.包括提供即时评估及护理指导、合适的转介、求诊指引、协助所需的社区资源、健康教育和个案跟进或探访服务等.香港的护理服务理念对我们今后的护理工作,尤其是社区护理服务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包括病人资料共享.减少病人在求医过程中重复的检查和检验;完善社区护士的培养;建立大医院和社区医院之间的相互转诊机制;加大健康宣传资料的投入,提高人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护理知识,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作者:张平优;卢少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

    左氧氟沙星系喹诺酮类药物,因抗菌谱广、作用持久、疗效明确,成为常用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肠道感染等[1].但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吴心洁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简易腹部皮瓣固定带的设计

    腹部皮瓣移植术是在腹部切取创面所需要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并在切取过程中保留部分组织与腹部相连,用于覆盖另一部位创面的手术方法.术后因患者供区(腹部)与受区(本文所指受区为上肢伤处)相连,所以必须将患侧上肢固定于腹部,保持皮瓣的供区与受区部位制动3~4周后断蒂.

    作者:邱征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护理

    总结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5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观看支气管模型,细致讲解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原理及过程;指导术前1~2 d适当休息,避免疲劳,术前尽量麻醉充分,根据每例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有效麻醉;术中纤维支气管镜过声门时将患者的眼睛用服罩蒙上,轻轻抚摸患者额头,并指导患者张口深呼吸,大限度扩张声门;注药治疗时配合术者快而稳地钳夹清除坏死组织,注意避免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分泌物进入健侧气道,以防止结核杆菌气道内播散;注药后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约10 min,指导患者尽量不要咳嗽,以利于注入药物的吸收;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提防并发症的发生.在2个月的强化期治疗结束时.本组57例患者治疗均有效,其中37例显效,20例有效.

    作者:陈海燕;毛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胸腔闭式引流管滑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分析6例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滑脱的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患者、管理制度方面,如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轮转及低年资护士缺乏经验;胸腔引流管放置后皮肤缝合不严密.胸腔引流管缝线结扎不牢靠;烦躁、昏迷患者无意识抓脱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活动时疏忽大意;人力不够,各环节未制定交接制度,搬运不当;对胸腔引流管滑脱事件重视不够.针对这些因素探索相应的护理对策,如科内组织讨论,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加强科室业务学习及对轮转护士的专科培训;选择合适引流管类型,改进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的部位及固定方法;重视宣教,加强护患沟通;积极完善各项制度.

    作者:刘水姣;周剑宇;周美华;许灵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总结2007年3月-2009年3月病房收治5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经验.先出现腹痛后出现紫癜或者只有腹痛的患者,容易误诊为急腹症,应注意观察腹痛的性质、呕吐次数及便血量,询问既往病史,近有无患上呼吸道感染,有无不洁饮食史,及时发现皮疹,以尽早诊断、防止并发症发生.密切观察患者淤点淤斑的形态,大体数量、部位,是否有新出血点,同时要注意腹痛与皮疹是否有明确关系.激素治疗容易引起消化道不适,与患者本身的腹部症状区别的关键是耍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疏导,关键在于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及治疗预后情况.做好饮食护理,腹痛明显者,原则上应禁食;发病初期即使没有腹痛者或者腹痛不明显者也要以素食为主,忌食动物性食物和刺激性、热性食物;经过治疗紫癜消失1个月后,方可恢复动物蛋白饮食.本组5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均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华;杨春香;刘小娟;王永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护理

    总结45例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讲解输注血小板的相关知识;输注前血小板佳储藏温度是(22±2)℃,震荡保存,若患者体温≥38.5℃时先予退热处理;输注中输注速度一般60~100滴/min,尽量在1 h内输完,输注过程中每隔10 min到患者床边轻轻摇晃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并注意观察有无出现过敏症状;输注血小板悬液后,定期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判断治疗效果;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重视观察患者的出血倾向,及时处理.输注单采血小板后1 h,40例患者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上升,5例于24 h测定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发现血小板计数未上升,其中3例反而有所下降,但出血现象明显好转;1例患者出现颅内出血死亡,其他未出现新增出血情况.

    作者:周欣华;王晓微;林海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刺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利用电脑选号方法随机选择新生儿病房以及NICU住院新生儿共20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新生儿疼痛反应情况积极给予缓解疼痛的护理干预,运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s Pain Scales,NIPS)由专人在两组新生儿疼痛刺激时,对照组疼痛刺激后60 min,观察组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后60 min,对新生儿各项反应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疼痛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疼痛刺激时轻、中、重度疼痛的新生儿在疼痛刺激后或护理干预后60 min时疼痛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 应重视鼓励应用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疼痛进行有效、及时的干预和处理,以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作者:张宝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足跟软组织缺损皮瓣移植患者术后护理

    总结145例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移植患者的术后护理.术后加强体位管理,患侧下肢侧屈抬高位;做好皮瓣血运观察.正确掌握岛状与游离皮瓣的观察重点,及时发现血管危象;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康复训练,如伴有跟腱断裂,予踝关节制动6周后再行功能锻炼.本组皮瓣全部成活,仅5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愈合;随访110例,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较正常足跟柔软,可耐磨,外形轮廓满意.

    作者:傅育红;徐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低射血分数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术后护理

    总结43例低射血分数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术后护理经验,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术后使用桡动脉测压管持续监测动脉压、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严密观察并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氧,低射血分数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持续监测心电图,观察心律、心率,及时发现心肌缺血是监护的重点和难点.予动态连续监测心电图,每日做全导心电图1次,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特别是观察有无ST-T波改变及心肌缺血变化;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和尿量变化决定患者输液速度和入水量,观察水电解质和尿量变化,以及时发现酸碱的失平衡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道和胃肠道及其他系统有无并发症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监护,除1例因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外,2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经床边血液持续滤过治疗,其余38例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

    作者:姜翠清;宋云林;乔峻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1种简便的破伤风抗毒素4次脱敏注射法介绍

    目前临床上预防破伤风常用两种药,一种是破伤风抗毒素,另一种是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由于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价格较贵且时常供不应求,因此仍有不少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阳性患者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时需要进行脱敏注射.

    作者:王美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医用手术膜在下肢牵引骨科手术铺巾时的妙用

    骨科下肢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经常需使用下肢牵引架.由于手术过程中患肢被牵引一直处于悬空状态,且需使用C臂机行术中拍片,给手术铺巾带来一定难度.我院从2008年5月开始,将医用手术膜应用于行下肢牵引的骨科手术铺巾中,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章喜梅;石小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心肌梗死急性期,特别是在心肌梗死24 h内,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常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心室颤动为致命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是指在24 h内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通常需要电复律.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发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并进行积极有效的电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我科于2009年3月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入住CCU 10min后先后发作室速、室颤40余次,均及时发现并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刘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巧用安普贴补救和预防胃管末端漏损

    有效地维护胃管,是保证患者得到药物治疗和获得营养热量的基础.由于胃管留置期间,需要经常反复弯折、包扎胃管末端,或经胃管注入较黏稠流食时阻力增大,常导致胃管末端漏损,影响护理操作.如果因此增加更换胃管的频次,势必会多增加患者的痛苦.

    作者:李丹;高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与美罗培南存在配伍禁忌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江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41046),常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呼吸道疾病.美罗培南,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各类感染[1].笔者发现当两者连续使用时茂菲氏滴管及输液管内液体立即出现白色浑浊,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春璐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总结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术后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的护理.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因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诱发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予留置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但HSCT后患者肠道黏膜未恢复,饮食仍需消毒灭菌,配置及输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以缓解SAP引起的疼痛,同时防止HSCT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致皮肤压疮的发生;建立2条静脉通路,保证HSCT后需单独输注的药物不与其他药物混合输入;做好口腔、肛周护理,嘱患者每次大便后用碘伏水溶液将肛周擦洗干净;重视患者心理护理.本例患者于移植后46 d治愈出院.

    作者:荣恩慧;赵英新;施香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2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行可膨胀型阴茎假体植入术的护理

    总结2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行可膨胀型阴茎假体植入术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丢掉传统观念束缚,主动配合手术;严格会阴部皮肤准备,避免术后切口感染.术后阴囊置冰袋2 h,2 h后用医用沙袋放置于阴囊底部适当抬高阴囊,防止或减轻阴囊水肿;严密观察阴茎血供情况,观察阴茎肿胀及龟头的颜色;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保持切口敷料及尿道口清洁干燥,拔除导尿管后教会患者正确的排尿方法,防止发生感染;重视患者出院后假体使用方法指导.2例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性生活满意.

    作者:全翔凤;经霁;李玉芹;陆素青;杨芳;伍琳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1例大剂量甲氨喋呤致白血病患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急救护理

    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联合化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和治疗髓外白血病的重要手段[1].但MTX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性,且剂量越大,出现不良反应的机会越大,严重时可致死[2].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黏膜损害,以及肝功能损伤,肾功能衰竭少见,国外报道HD-MTX.肾损害的发生率约2.5%,国内

    作者:郑小芬;石小姑;方嫦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学校关爱环境、护生间的关爱与护生关爱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学校关爱环境、护生间的关爱与护生关爱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培养护生的关爱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沃森的关爱量表、查尔斯的学校关爱环境量表和护生间的关爱量表,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2所卫生学校的377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方式.结果 护生的关爱平均得分3.9267分,护生间的关爱平均得分4.9991分,学校关爱环境平均得分15.3349分.学校关爱环境、护生间的关爱与护生的关爱能力相关系数分别为0.204、0.209,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校关爱环境、护生间的关爱与护生的关爱能力呈正向相关关系.大力改善学校关爱环境,促进护生间的关爱发展,将有利于护生关爱能力的提高.

    作者:陈双琴;李斯俭;张智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