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甲状腺肿4例临床病理分析

傅文胜;张景英

关键词:卵巢甲状腺肿, 畸胎瘤, 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卵巢甲状腺肿4例中右侧3例,左侧1例,其中1例为增生性甲状腺肿,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盆腔肿块症状.光镜下2例肿瘤全部含甲状腺组织,2例肿瘤为混合性,50%以上由甲状腺组织组成,其他为成熟畸胎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结论 卵巢甲状腺肿是发生在卵巢的少见的单胚层高度特异性成熟畸胎瘤,多为良性,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与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分别为52、48例及健康体检者50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对T3和TNF-α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随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血清FT3明显降低,而TNF-α明显升高.与冠心病心绞痛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FT4、TSH略有下降,但与急性心肌梗死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FT3与TNF-α呈负相关(r=-0.54).结论 冠心病AMI时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炎症因子水平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作者:张春雨;宋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探讨血清肌酸肌酶同工酶与心肌肌钙蛋白测定在早期诊断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窒息组48例(轻度窒息28例、重度窒息20例)、对照组20例,生后1、5、10d测定血清CK-MB和cTnI水平.结果 窒息组生后1d血清CK-MB和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重度窒息组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均<0.01),治疗后呈逐渐下降.生后5d血清CK-MB对心肌损伤诊断的敏感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CK-MB和cTnI均可用于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但cTnI窗口期更长,更具有特异性,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秋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补中益气丸治疗神经性尿频40例

    2004年8月以来,我们共遇小儿神经性尿频40例,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40例患儿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7岁,其中2~3岁27例(占67.5%),4~5岁10例(占25%),6~7岁3例(占7.5%).春季发病3例,夏季发病3例,秋季发病21例,冬季发病13例.发病时间长者26天、短2天、平均16.5天.40例有38例拟诊泌尿系感染曾用抗炎药物治疗无效.诊断标准:学龄前儿童及幼儿有尿频症状(每隔4~7分钟排尿1次,每日排尿多达20~40次,每次尿量少,但夜间排尿次数不多,早晨第1次排尿正常且量多),有尿急感,排尿时无哭闹.患儿白日玩耍如常,无其他不适,分散其注意力尿频症状缓,患儿平时排尿正常.40例均伴有:①纳食不振的症状.②体检、体温正常、心肺阴性、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及反跳痛、肠呜音正常,亦无其它阳性体征可查.③本组40例作尿常规、尿糖及肾、输尿管及膀胱X线平片检查、腹部B超,均无异常发现,其中20例行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

    作者:郑春生;余玉桂;桂永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胸腔积液肺功能改变8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患者的肺功能改变.方法 对80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肺功能改变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不同量胸水对肺功能的影响有差异,大量胸水的肺功能普遍异常,而少量胸水的肺功能测定均基本正常.结论 胸腔积液对肺功能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胸腔积液的容量,而且与肺实质受压迫状况有关,且胸腔积液对肺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随胸腔积液减少而逐渐恢复.

    作者:王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依达拉奉合用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作为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应用于脑梗塞的治疗,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应用较为广泛,国内尚未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尼莫地平作为钙离子拮抗剂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有了较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我们使用依达拉奉合用尼莫地平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子瑜;孙立东;席炜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健脾益肾法治疗肾病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

    肾病综合征一旦确诊即以激素作为主要药物.但激素往往引起许多副作用,发生柯兴氏综合征、感染、类固醇性溃疡、类固醇糖尿病、低钾血症、肌痛、肌病、精神失常、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等,而且停用激素或激素减量过程中疾病易复发.为此,我们于1996~2005年应用中医健脾益肾法自拟方为基本方,佐以辨证施治治疗肾病综合征48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少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胎盘早剥2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发生率、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中收治的28例胎盘早剥.结果 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292%(28/9600),剖宫产16例占57.14%,顺产、侧切胎吸12例占42.85%,围产儿死亡8例,其中死胎6例,死产2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胎盘早剥一旦确诊,为了抢救母儿生命,立即决定适当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孕产妇、围产儿的死亡率.

    作者:冯文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00例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分析

    对100例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发病机制、治疗与预后进行了讨论.

    作者:张长峰;罗慧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病区药房管理工作体会

    我院是一所肿瘤专科医院,拥有病床600多张,药品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是开展医疗服务、治愈病人的保障,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病区药房是药剂科的一个重要部门,主要负责住院病人药品的供应和保管工作,加强病区药房管理工作,对病房整体发展,提高全院医院医疗水平,增加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有重要意义.现将笔者日常病区药房管理工作谈几点体会.

    作者:冯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北京近五年成批伤病的概况分析及对策

    近10年来北京市发生成批伤病的数量急剧增加,国际上恐怖势力活动猖獗,多次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如美国的911事件及近期在印尼等地发生的自杀性爆炸事件,这些都要求我们对突发成批伤病事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准备,需要我们进行成批伤病的研究,找出有效的应对政策.

    作者:吴贵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248例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已婚或有性生活妇女常见的慢性宫颈炎,发病率占妇科门诊的60%左右,而且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因此,宫颈糜烂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减轻患者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而且能有效地减少、阻断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我院采用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248例,并对其随防、观察一年,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雪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肺部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对比分析(附20例报告)

    目的 对比分析肺部孤立性结节在X线胸片与CT上的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3.5cm肺内孤立性结节20例,全部病例先摄X线胸片再做CT扫描,对2cm结节再做薄层扫描.结果 下列征象对恶性病变诊断有帮助:母子灶,结节连缘分叶、棘状突起和毛刺征、空泡征、肺结节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而小卫星灶,均匀致密的钙化,结节边缘光滑、规整、<3cm病灶如出现空洞都以良性病变为多见.结论 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病例常规X胸片与CT进行分析探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以提高本病例的认识、了解.

    作者:赵桂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巨大外生性肝囊肿的CT诊断(文献复习及4例报导)

    目的 提高外生性巨大肝囊肿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4例直径超过14cm的巨大外生性肝囊肿的CT表现及MPR特征.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位于肝左叶内侧段下方,1例在右后叶下段的后下部,囊肿大20cm、小14cm.结论 螺旋CT扫描MPR重建在巨大肝囊肿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向明;周永生;苏锦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胃镜检查导致老年人心电图的变化分析

    随着纤维胃镜的普及,胃镜检查可引起心率失常等心电图改变在国外已屡见报告.为观察其对老年人患者心电图变化,笔者对60例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胃镜检查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进行比较并分析如下:

    作者:蒋晓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2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72例RAML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误诊为肾癌15例,B超诊断准确率76.4%,CT诊断准确率82.6%,两者同时发生误诊15.2%,MRI诊断准确率85.7%,三者同时发生误诊10.7%.直径小于4cm肿瘤的误诊率显著高于大于4cm的肿瘤(P<005).60例RAML均行不同手术治疗,术后均病理检查证实RAML,定期观察12例,随访2~3年无明显增大.结论 B超、CT和MRI三者联合检查,能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对影像学诊断困难和直径小于4cm的瘤体者术前应穿刺活检有助诊断.术中应常规冰冻切片,指导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手术原则是尽可能保留肾单位.

    作者:郭赛雄;唐忠辉;林国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其疗效与鲁南欣康注射液治疗的33例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景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手术室环境的噪声污染与护理对策

    噪声是指人们在不同环境中判断为不需要或有干扰的声音.它的特点是各种频率的声音紊乱地混合在一起,高音和音强变化混乱,对人的生理机能产生各种影响,我们手术室对其噪声污染采取了一些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关楠;王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伴假性休克1例分析

    主动脉夹层分离曾认为是一种不常见病,但近几年来其发病率迅速上升,在基层医院也常可以见到,其发病急,症状重,死亡率高,有时容易误诊,造成灾难性的治疗.现将我院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伴假性休克报告如下:

    作者:徐均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在筛查胎儿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胎儿胚胎时期心血管系统发生较早,胚胎心脏发育从第2周开始至第8周已基本完成.在此期间易受到遗传和环境等致畸因素的损害而造成心脏发育不良或畸形,但因胎儿血流动力学及解剖学特点,胎儿心血管畸形不易引起胎儿宫内死亡.其产前诊断率较低.我们从2001年11月~2006年3月对前来就诊的26652例孕妇的胎儿心脏进行了系统的筛查检测,发现胎儿有心脏疾病47例,对此做一分析研究,旨在提高产前对胎儿时期心脏疾病的诊断,达到优生优育目的.

    作者:罗慧丽;岳慧新;段金玲;赵晶;叶春秀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浅谈静脉药物配置

    静脉药物配置的概念、历史与依据、现状及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

    作者:张明晖;陈桂卿;马彦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